轴流风扇及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057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流风扇及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流风扇及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经济技术的发展,空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活领域中。现有的空调一般具有用于与室外空气产生热交换的室外侧热交换部及用于与室内空气产生热交换的室内侧热交换部。室外侧热交换部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及轴流风扇。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于压缩机连接,并与室外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使得气态制冷剂转化为液态制冷剂。在制冷系统运行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凝器温度较高,需对其进行降温,方可保证其热交换具有较好的效果。轴流风扇安装在冷凝器的内侧,其能够吸入室外空气并 有技术中的轴流风扇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抄水圈。室内侧热交换部形成的冷凝水可流至室外侧的底盘上,抄水圈可连续不断的将冷凝水甩到冷凝器上,以降低冷凝器温度,进而可提高热交换效率。然而,现有技术中抄水圈甩水时,冷凝水四处飞溅,方向不一,落在冷凝器上的只有一小部分冷凝水,冷凝水利用率较低,进而造成冷凝器换热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甩送至冷凝器上的冷凝水量的轴流风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扇,旨在增加轴流风扇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及连接至风扇本体并用于抄起冷凝水的抄水结构,所述抄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外围的抄水圈及设置于所述抄水圈上的抄水件,所述抄水件在所述轴流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与所述风扇本体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抄水圈具有连接至所述风扇本体的内侧面,所述抄水件设置于所述抄水圈的内侧面上。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包括若干扇叶,所述抄水件为凸设于所述抄水圈内侧面上的若干风叶,所述各风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各扇叶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优选地,所述风叶均匀分布于所述抄水圈的内侧面上。优选地,所述抄水结构上还形成有用于吸附所述冷凝水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球形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抄水圈的内侧面上。优选地,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各风叶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抄水结构上还形成有用于吸附所述冷凝水的凹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设置于空调机上并用于室外侧热交换部的冷凝器散热,包括轴流风扇,所述包括风扇本体及连接至风扇本体并用于抄起冷凝水的抄水结构,所述抄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外围的抄水圈及设置于所述抄水圈上的抄水件,所述抄水件在所述轴流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与所述风扇本体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流风扇,通过在抄水圈上设置抄水件,且抄水件在轴流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与风扇本体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抄水结构所抄起的水可以更集中地甩送至冷凝器,增加了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的量,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轴流风扇的另一视角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I,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流风扇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扇10设置于空调室外侧热交换部中并临近冷凝器,用于吸入室外空气并将所吸入的室外空气吹向冷凝器,以使得冷凝器降温。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扇10还可将室内侧热交换部形成的冷凝水抄起并甩送至冷凝器上,从而达到利用冷凝水进一步降低冷凝器温度的目的。轴流风扇10包括风扇本体100及抄水结构200。风扇本体100用于产生吹向冷凝器的空气流,以使冷凝器降温。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本体100包括连接轴110及由连接轴110外侧面上螺旋延伸出来的多个扇叶130。当轴流风扇10工作时,连接轴110可进行旋转,带动扇叶130进行旋转而产生一定的空气推进力,进而产生空气流。结合图2,抄水结构200连接至风扇本体100,用于在风扇本体100旋转时抄起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均匀地甩向冷凝器,进一步降低冷凝器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抄水结构200包括抄水圈210及抄水件230。抄水圈210大致呈筒状,设置于风扇本体100的外围,具有连接至各扇叶130远离连接轴110 —端的内侧面211及与该内侧面211相对的外侧面213。由于抄水圈210连接至扇叶130,因此,当风扇本体100转动时,抄水圈210亦被带动一齐转动,从而将冷凝水抄起。被抄起的冷凝水沿着抄水圈210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则被甩向冷凝器。抄水件230设置于抄水圈210的内侧面211上,用于在抄水圈210转动时与抄水圈210配合从而抄起更多的冷凝水并使冷凝水可更集中地被甩向冷凝器。在本实施例中,抄水件230为由抄水圈210内侧面211上凸设而出的多个风叶240。这些风叶240均匀分布于抄水圈210的内侧面211上。各风叶240大致呈薄片状,且各个风叶240的延伸方向大致与各扇叶130的延伸方向平行。即,各风叶240与抄水圈210的内侧面211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与各扇叶130与连接轴110的外表面之间的所形成的角度一致。如此,则在轴流风扇10工作时,各风叶240与扇叶130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一致,可使抄水结构200上的冷凝水更加集中地甩向冷凝器,而不致于回弹至其他部件上,增加了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的量,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可以理解,抄水件230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抄水件230可为其他可在轴流风扇10工作时产生与风扇本体100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方向一致的空气推进力的构件。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抄水圈210的内侧面211上及各风叶240的外表面上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呈球面形状的多个凹槽250。凹槽250用于吸附、收纳更多的冷凝水从而更有利于轴流风扇10将冷凝水甩到冷凝器上。当轴流风扇10工作时,抄水圈210及抄水件 230所抄起的冷凝水可吸附在凹槽250中,再由凹槽250中被甩向冷凝器。如此,则由于凹槽250均匀分布于内侧面211及各风叶240的外表面上而使得冷凝水可更均匀地分布在抄水结构200上并被均匀地甩向冷凝器,而不会四处乱溅,因此提高了轴流风扇10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的量。可以理解,凹槽250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凹槽250可以仅形成于抄水圈210的内侧面211上或者仅形成于各风叶240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10,通过在抄水圈210上设置抄水件230,使得在轴流风扇10工作时,抄水件230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与风扇本体100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一致,可使抄水结构200所抄起的冷凝水更加集中地甩向冷凝器,增加了轴流风扇10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的量。同时,由于抄水圈210的内侧面211及抄水件230上均形成有均匀分布的凹槽250,抄水结构200所抄起的冷凝水可吸附于凹槽250中并被均匀地甩向冷凝器,避免了轴流风扇10所甩出的冷凝水四处乱溅,进一步增加了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的量,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如上述轴流风扇10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设置于空调机上并用于室外侧热交换部的冷凝器散热,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及连接至风扇本体并用于抄起冷凝水的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抄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外围的抄水圈及设置于所述抄水圈上的抄水件,所述抄水件在所述轴流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与所述风扇本体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抄水圈具有连接至所述风扇本体的内侧面,所述抄水件设置于所述抄水圈的内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包括若干扇叶,所述抄水件为凸设于所述抄水圈内侧面上的若干风叶,所述各风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各扇叶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均匀分布于所述抄水圈的内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抄水结构上还形成有用于吸附冷凝水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球形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抄水圈的内侧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各风叶的外表面上。
9.一种散热装置,设置于空调机上并用于室外侧热交换部的冷凝器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设置于空调中并用于室外侧热交换部的冷凝器散热的轴流风扇及包括该轴流风扇的散热装置,该轴流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及连接至风扇本体并用于抄起冷凝水的抄水结构,所述抄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外围的抄水圈及设置于所述抄水圈上的抄水件,所述抄水件在所述轴流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与所述风扇本体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流风扇,通过在抄水圈上设置抄水件,且抄水件在轴流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与风扇本体所产生的空气推进力的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抄水结构所抄起的水可以更集中地甩送至冷凝器,增加了甩送至冷凝器的冷凝水的量,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F04D29/32GK202579312SQ2012201406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李波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