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643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包括:介质泵、设备机架、泵入口总管道、泵出口总管道;所述设备机架包括顶部框架、立柱以及用于固定在泵基础上的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通过所述立柱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所述介质泵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泵入口总管道与所述泵出口总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顶部框架上;所述介质泵的入口与所述泵入口总管道连接,所述介质泵的出口与所述泵出口总管道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泵送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泵站相比,将泵的所有部件集成在设备机架内,现场安装时只需将泵送装置固定于泵基础上,大大减少了现场安装的工作量。
【专利说明】一种泵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泵站广泛用于石油、医药、暖通以及食品等各个行业领域,但是传统泵站的所有部件均需在现场分别安装,泵等部件需分别安装在泵基础上,泵站内介质进出总管道需分别安装在楼板上,如此一来现场安装工作量很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泵送装置,包括:介质泵、设备机架、泵入口总管道、泵出口总管道;
[0005]设备机架包括顶部框架、立柱以及用于固定在泵基础上的底部框架,顶部框架通过立柱与底部框架连接;
[0006]介质泵设置在底部框架上;泵入口总管道与泵出口总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顶部框架上;
[0007]介质泵的入口与泵入口总管道连接,介质泵的出口与泵出口总管道连接。
[0008]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减振器,减振器设置在介质泵与底部框架之间。
[0009]优选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两个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底部框架上的一个泵送装置控制柜,泵送装置控制柜包括处理模块,两个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泵入口总管道和泵出口总管道,且均与泵送装置控制柜连接;泵送装置控制柜与介质泵连接。
[0010]优选地,处理模块为PLC系统。
[0011]优选地,控制系统还包括触摸屏,触摸屏与处理模块连接。
[0012]优选地,还包括泵入口软接头以及泵入口管道,泵入口软接头一端与介质泵的入口连接,一端与泵入口管道连接,泵入口管道与泵入口总管道连接。
[0013]优选地,还包括入口平流过滤器,入口平流过滤器设置在泵入口管道与泵入口软接头之间。
[0014]优选地,还包括补介质系统,补介质系统包括补介质泵、介质存储装置;补介质泵的入口与介质存储装置连接,补介质泵的出口与泵入口总管道连接。
[0015]优选地,泄压电磁阀,泄压电磁阀设置在补介质泵的出口与泵入口总管道连接处。
[0016]优选地,补介质系统还包括低液位保护装置,低液位保护装置设置在介质存储装置内。
[0017]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泵送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泵站相比,将泵的所有部件集成在设备机架内,现场安装时只需将泵送装置固定于泵基础上,大大减少了现场安装的工作量。【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软接头安装位置的传统泵站的结构主视图;
[0019]图2示出了传统泵站的结构俯视图;
[0020]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泵送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0021]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泵送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22]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泵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3]I介质泵;2减振器;3顶部框架;4立柱;5底部框架;6泵入口总管道;7泵出口总管道;8泵入口管道;9泵出口管道;10泵送装置控制柜;11传感器;12泵入口软接头;13泵出口软接头;14入口平流过滤器;15三合一多功能止回阀;16补介质泵;17泄压电磁阀;18泄压安全阀;19低液位保护装置;20楼板;21管道支架;22止回阀;23混凝土惰性块;24落地支架;25泵基础;26介质泵控制柜;27补介质泵控制柜;28泵出口关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 一种泵送装置,如图3-5所示,包括:介质泵1、设备机架、泵入口总管道6、泵出口总管道7;设备机架包括顶部框架3、立柱4以及用于固定在泵基础25上的底部框架5,顶部框架3通过立柱4与底部框架5连接;介质泵I设置在底部框架5上;泵入口总管道6与泵出口总管道7的一端固定于顶部框架3上;介质泵I的入口与泵入口总管道6连接,介质泵I的出口与泵出口总管道7连接。
[0026]如图1-2所示,传统泵站是在现场将泵站的所有部件分别安装,这样造成现场安装工作量大,同时也无形的增加了安装时的人力成本。另外,安装方式上也存在缺陷,传统泵站是将泵入口总管道6以及泵出口总管道7采用膨胀螺栓用管道支架21安装在楼板20上,这样安装方式的缺点一是膨胀螺栓安装本身不够牢固,管道支架21的承重不够,二是泵长期运行容易导致膨胀螺栓松动,三是现场施工时泵站内的各个部件具体安装时标准比较松,导致管道支架21制作和安装偏差较大,楼板本身的水平度有限的情况下更会扩大偏差。如图3-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泵送装置采用共同的设备机架,将各个设备集成在了设备机架内,现场安装时只需将设备机架固定在泵基础上即可,泵入口总管道6以及泵出口总管道7统一安装在设备机架中的顶部框架3之上,泵入口总管道与泵出口总管道加工时采用统一的标准固定在顶部框架上,加工时反复测试及加固以保证固定的牢固性,而且顶部框架的承重性能强也不需再设置管道支架,不会出现泵入口总管道与泵出口总管道因不牢固下沉的现象。
[0027]优选地,泵入口总管道6与泵出口总管道7采用圆钢用螺栓固定在顶部框架3上,这样的安装方式在能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又比较经济。
[0028]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减振器2,减振器2设置在介质泵I与底部框架5之间。
[0029]如图1-2所示,传统泵站均设有混凝土惰性块23,因为设计院提供的图纸上泵均是要安装在混凝土惰性块上的,所以现场操作时也需按图纸安装,先将减振器安装于泵基础25之上,再将混凝土惰性块23安装在减振器之上,最后将泵安装在混凝土惰性块23之上,安装方式复杂环节多。如图3-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泵送装置中则按照加工的统一标准不需要安装混凝土惰性块23,减振器2也已经内置不需要现场考虑减振的问题,可将设备机架中的底部框架5直接在泵基础25上就位即可,这种安装方式的改变使得安装环节简单。
[0030]优选地,具体安装时可将设备机架中的底部框架5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泵基础25上。
[0031]优选地,当泵送装置中所含的泵数量比较多以及泵体比较庞大时,为了方便运输以及泵送装置的现场安装可将泵送装置分模块制作即分为多个设备机架,再在现场将各个模块的设备机架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分别用螺栓互相固定,这样将多个设备机架固定成一个整体组成泵送装置再在泵基础25上就位。
[0032]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两个传感器11以及设置在底梁上的一个泵送装置控制柜10,泵送装置控制柜10包括处理模块,两个传感器11分别设置在泵入口总管道6和泵出口总管道7,且均与泵送装置控制柜10连接,泵送装置控制柜10与介质泵I连接。
[0033]传统泵站由于泵和控制柜由不同厂家供货,具体在现场安装时电源先由电源柜分别引入介质泵控制柜26以及补介质泵控制柜27,再由控制柜引入泵的电机中,并且还需要预埋穿线管进行穿线接线操作,操作比较复杂,通过楼宇自控实现泵站的自动控制。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泵送装置已经内置一个泵送装置控制柜10,现场将电源引入泵送装置控制柜10即可,传感器11监测泵入口总管道6与泵出口总管道7之间的压差、温差等指标并及时将信号传导到泵送装置控制柜10,泵送装置控制柜中的处理模块对信号处理并对介质泵做出相应的指令操作,从而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具有智能灵敏等优点。
[0034]优选地,处理模块为PLC系统,该系统构成灵活,使用方便,现场调试容易而且能响应各种恶劣环境运行。
[0035]优选地,控制系统还包括触摸屏,触摸屏与处理模块连接,可用触摸屏来实现参数设定,方便操作。
[0036]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泵入口软接头12以及泵入口管道8,泵入口软接头12 —端与介质泵I的入口连接,一端与泵入口管道8连接,泵入口管道8与泵入口总管道6连接。
[0037]传统泵站由于相关施工规范仅仅规定了泵的进出口需要安装软接头,但未明确软接头的位置,因此如图1所示,这种软接头的安装方式存在的隐患是:当管道支架21松动时,泵入口总管道及泵入口管道的重量作用在落地支架24的左侧,由于杠杆作用,落地支架24的右侧会受到向上的力,容易导致泵头及泵轴变形,严重时会拉坏泵头。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泵送装置内置的泵入口软接头12与泵出口软接头13采用标准化配置,统一安装安全系数高。
[0038]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入口平流过滤器14,入口平流过滤器14设置在泵入口管道8与泵入口软接头12之间,当介质在管道中运输时入口平流过滤器具有过滤介质中杂质的作用。
[0039]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三合一多功能止回阀15以及泵出口管道9,三合一多功能止回阀15设置在泵出口管道9上,泵出口管道9与泵出口总管道7连接。三合一多功能止回阀15可以代替传统泵站中的止回阀22实现止回的作用,还可以代替传统泵站中的泵出口关断阀28实现关断的功能,另外还有准确调节流量的作用,这种三合一多功能止回阀属于现有产品,具有止回、关断以及调节流量的三重作用。
[0040]优选地,泵送装置还包括补介质系统,补介质系统包括补介质泵16、介质存储装置;补介质泵16的入口与介质存储装置连接,补介质泵16的出口与泵入口总管道6连接,补介质系统用于给泵送装置整个系统补介质用。
[0041]优选地,补介质系统还包括泄压电磁阀17,泄压电磁阀17设置在补介质泵16的出口与泵入口总管道6连接处。
[0042]当泵送装置整个系统压力超高时,泄压电磁阀17起到保护的作用,最好设置一个泄压安全阀18与泄压电磁阀17共同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得系统更安全。
[0043]优选地,补介质系统还包括低液位保护装置19,低液位保护装置19设置在介质存储装置内,低液位保护装置19可探测介质存储装置中的介质是否足够,低液位保护装置最好采用浮筒式液位传感器。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泵、设备机架、泵入口总管道、泵出口总管道; 所述设备机架包括顶部框架、立柱以及用于固定在泵基础上的底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通过所述立柱与所述底部框架连接; 所述介质泵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泵入口总管道与所述泵出口总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顶部框架上; 所述介质泵的入口与所述泵入口总管道连接,所述介质泵的出口与所述泵出口总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设置在所述介质泵与所述底部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两个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的一个泵送装置控制柜,所述泵送装置控制柜包括处理模块,所述两个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泵入口总管道和所述泵出口总管道,且均与所述泵送装置控制柜连接;所述泵送装置控制柜与所述介质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为PLC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入口软接头以及泵入口管道,所述泵入口软接头一端与所述介质泵的入口连接,一端与所述泵入口管道连接,所述泵入口管道与所述泵入口总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口平流过滤器,所述入口平流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泵入口管道与所述泵入口软接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介质系统,补介质系统包括补介质泵、介质存储装置;所述补介质泵的入口与所述介质存储装置连接,所述补介质泵的出口与所述泵入口总管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补介质系统还包括泄压电磁阀,所述泄压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补介质泵的出口与所述泵入口总管道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介质系统还包括低液位保护装置;所述低液位保护装置设置在所述介质存储装置内。
【文档编号】F04B23/00GK103671003SQ20131065919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高舒林 申请人:高舒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