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风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8272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贯流风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贯流风轮,包括沿该贯流风轮的轴向依次设置的3个以上的叶轮中节,每个叶轮中节包括若干叶片,位于贯流风轮两端部的叶轮中节上的叶片的数量大于位于贯流风轮中部的叶轮中节上的叶片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该贯流风轮,其避免了空调器中间出风速度高,两端出风速度低的情况,相对于传统空调器,本实用新型在出风均匀性、换热效果以及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方面均有所提升。
【专利说明】贯流风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贯流风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贯流风轮一般安装在空调器的内部,并位于蒸发器的一侧。其主要用于通过自身的叶片旋转将进入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吹出。通常蒸发器进风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而传统的贯流风轮的叶片均衡设置,空调器在开机运行时,经常会出现中间出风速度高而两边出风速度低的现象。而且由于蒸发器出风不均匀,也影响了空调器整体的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贯流风轮及包括该贯流风轮的空调器,以解决蒸发器出风不均匀的问题,同时提升空调器整体的使用舒适性。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贯流风轮,包括沿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依次设置的3个以上的叶轮中节,每个所述叶轮中节包括若干叶片,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两端部的所述叶轮中节上的所述叶片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中部的所述叶轮中节上的所述叶片的数量。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叶片的所述叶轮中节相对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对称分布。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向所述贯流风轮的两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叶轮中节上的所述叶片的数量逐渐增多。
[0007]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贯流风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轮及空调器,通过在贯流风轮的两端增加叶片,使位于贯流风轮两端部的叶轮中节上的叶片的数量大于位于贯流风轮中部的叶轮中节上的叶片的数量,其整体呈不均衡结构。而这种贯流风轮的不均衡结构正好与蒸发器的进风不均衡形成互补,使其在旋转过程中可保证进入蒸发器内部的空气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贯流风轮及空调器避免了传统空调器中间出风速度高,两端出风速度低的情况,其在出风均匀性、换热效果以及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方面均有所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轮及空调器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轮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3]传统的空调器所使用的贯流风机,其各个叶轮中节上的叶片数量是相等的,即传统的贯流风轮的叶片是均衡分布的。由于受到空调器本身的结构限制,蒸发器进风位置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所以空气进入蒸发器后,在蒸发器内部分布不均,从而经过该贯流风轮旋转吹出的风速也不一致,出现空调器在开机运行时,中间出风速度高而两边出风速度低的现象,进而影响整机的使用舒适性。
[0014]为改善这一现象,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贯流风轮,包括沿该贯流风轮的轴向依次设置的3个以上的叶轮中节100,每个叶轮中节100包括若干叶片110,位于该贯流风轮两端部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大于位于该贯流风轮中部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
[0015]本实用新型根据空气进入蒸发器后要经过贯流风轮旋转才能被吹出这一过程,通过改变传统的贯流风轮的内部结构,使进入蒸发器内部的空气能够均匀分布并吹出。
[0016]具体地,通过在贯流风轮的两端增加叶片,使位于该贯流风轮两端部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大于位于该贯流风轮中部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其整体呈不均衡结构。而这种贯流风轮的不均衡结构正好与蒸发器的进风不均衡形成互补:蒸发器的中间部位进风量大,而对应位置处的贯流风轮的中间部位(与两端相对而言)叶片少;蒸发器的两端进风量相对较少,而对应位置处的贯流风轮的两端的叶片相对较多,换热效率相对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轮在旋转过程中可保证进入蒸发器内部的空气均匀分布,出风时避免了出现中间出风速度高,两端出风速度低的情况。其相对于传统的贯流风轮与蒸发器配合,出风均匀性提高50%,换热效果提升50%,大大提升了空调器的整体舒适性。
[0017]上述实施例中,除了位于贯流风轮两端部的叶轮中节100,位于贯流风轮中间的其他部位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只要确保蒸发器进风量较大位置处相对应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小于蒸发器进风量较小位置处相对应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即可。
[0018]例如,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贯流风轮具有沿其自身轴向依次设置的9个叶轮中节(如图中所示的 11、12、13、14、15、16、17、18、19),其中 12、13、14、15、16、17、18 这 7 个叶轮中节上均设置有20个叶片,位于贯流风轮的中部,在位于贯流风轮的两端部的叶轮中节11和叶轮中节19上各增加2个叶片111,设置为22个叶片,可以有效提蒸发器两端的出风均匀性。
[0019]其中,位于贯流风轮的中部的叶轮中节上的叶片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位于贯流风轮两端部的两个叶轮中节上设置的叶片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只要大于位于贯流风轮的中部的叶轮中节上的叶片数目。具体的叶片数目需要根据实际的不同位置处的出风速度确定。
[002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具有相同数量的叶片110的叶轮中节100相对于该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对称分布。由于贯流风轮与蒸发器对应安装,并位于蒸发器的中间,其轴向方向是相对一致的。蒸发器的进风位置主要集中在贯流风轮的中间部位,所以进入蒸发器内部的空气相对于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基本上呈对称分布。因此,在位于贯流风轮两端部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大于位于该贯流风轮中部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的基础上,使具有相同数量的叶片110的叶轮中节100相对于该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对称分布,可进一步提高出风均匀性。
[0021]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的结构可以设置如下,叶轮中节15位于该贯流风轮最中间位置,其上的叶片111的数量小于叶轮中节11和叶轮中节19上的叶片111的数量。叶轮中节12、叶轮中节13、叶轮中节17以及叶轮中节18上的叶片111的数量相等,叶轮中节14、叶轮中节16上的叶片111的数量相等,叶轮中节15上的叶片111的数量最少。
[002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沿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向该贯流风轮的两端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该贯流风轮上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于蒸发器的进风位置主要集中在贯流风轮的中间部位,所以对应的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处应该是进风量最大处,沿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向该贯流风轮的两端的延伸方向,进风量逐渐减小,使设置在该贯流风轮上的叶轮中节100上的叶片110的数量依次逐渐增多,可以有效提高出风均匀性。
[0023]继续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的结构可以设置如下,叶轮中节15位于贯流风轮的最中间位置,其上的叶片111的数量小于叶轮中节11和叶轮中节19上的叶片111的数量。叶轮中节12和叶轮中节18上的叶片111的数量相等、叶轮中节13和叶轮中节17上的叶片111的数量相等、叶轮中节14和叶轮中节16上的叶片111的数量相等,叶轮中节15上的叶片111的数量最少,且叶轮中节11、叶轮中节12、叶轮中节13、叶轮中节14、叶轮中节15上的叶片111的数量逐渐减小。
[0024]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贯流风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相对于传统的空调器,其出风均匀性、换热效率以及使用舒适性均有所提升。
[002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依次设置的3个以上的叶轮中节(100),每个所述叶轮中节(100)包括若干叶片(110),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两端部的所述叶轮中节(100)上的所述叶片(110)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贯流风轮中部的所述叶轮中节(100)上的所述叶片(110)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叶片(110)的所述叶轮中节(100)相对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贯流风轮的中间位置向所述贯流风轮的两端的延伸方向,所述叶轮中节(100)上的所述叶片(110)的数量逐渐增多。
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轮。
【文档编号】F04D29/26GK204253436SQ20142067117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暨文伟, 王现林, 宁向妮, 苏纬华, 高雄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