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无动力输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449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无动力输液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动力输液泵属液体贮运中的液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的无动力输送液体装置。
目前,人们从容器中提取液体,除动力泵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一根软管,将其一端浸入被抽液体中,另一端用嘴将液体吸入管内,利用落差一即虹吸原理,使液体自动流出。这种方法极不卫生,有害液体不小心将会吸入口中,有毒气体也无形中进入体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专利CN90225744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导油器”。它由一个三通泵壳及两个开启阀门和活塞组成,其特点是将液体从低液位送往高液位比较方便,但形成自流比较困难,且由于是三通结构,携带十分不变。专利CN90205642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汽车自流加油器”。它由泵壳,活塞,及装在活塞上的特殊结构阀门和导液杆组成,其特点是体积小,使用方便。但由于特殊阀门需装在体积很小的活塞内部,因活塞的体积及阀门结构所限,实际流速很小。现实中,这两种专利产品很少有人使用,而真正使用最多的还是一根软管加嘴吸为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动力输液泵。该装置将泵、阀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具有最省力的抽取液体之功能。它体积小,流速快,重量轻,可盘绕,携带方便,操作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广泛应用于一切野外及室内需要抽取液体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由上端奶接头[1]、泵壳[3]、开启碟阀门[2],活塞[5]及导液杆[6]和密封帽[8]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泵壳[3]采用下端为凸型结构,阀门[2]采用自动开启式碟阀门,活塞[5]上设有导液槽[9]和[10],导液杆[6]的中部开有径向导液孔[7],活塞[5]的高度应大于泵壳[3]下端凸起部位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活塞[5]在泵壳[3]中的移动,使得泵腔中形成负压,从而使被抽液体径上端奶接头[1],开启碟阀门[2]进入泵体腔中。当活塞运动到泵壳的下端时,进入泵腔中的液体经过活塞端头的导液槽[9]和[10]及导液杆上的径向导液孔[7],流入导液杆[6],利用虹吸原理,进入导液杆的液体将会自动流出,从而达到无动力抽取液体。


图1为便携式无动力输液泵结构图图2为活塞[5]的俯视图图3为活塞[5]的底视图本实用新型利用巧妙设计的开闭碟阀及泵腔压力自动平衡结构,吸程可以高达10米以上。当活塞[5]在泵壳[3]中向下移动时,碟阀[2]自动开启,此时密封垫[4]与活塞[5]的上端面紧贴,泵腔中负压增加,被抽液体便可自动进入泵腔。若吸程太高,负压不够,液体进不到泵腔,可使活塞[5]再上下往复抽动一次或几次即可(一般工况下,抽动一次即可)。当活塞[5]由泵壳[3]下端向上端运动时,碟阀门[2]自动关闭,密封垫[4]与活塞[5]的上端分离,此时泵腔中的空气通过导液杆[6]与活塞[5]之间的径向间隙流出,使泵腔中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当活塞[5]再一次下移时,碟阀门[2]自动打开,密封垫[4]又与活塞[5]的上端紧贴,使泵腔中的负压进一步增加,被抽液体便可靠压差进入泵腔中。此时,将导液杆[6]插入需要液体的容器中,泵腔中的液体将经过活塞端头的导液槽[9]和[10],径向导液孔[7]及导液杆[6],利用虹吸原理,实现无动力自动抽取液体之功能。
本设计无须消耗动力,体积小,流速快,携带方便,不受使用环境影响,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医院,集贸市场等需要抽取液体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输液泵,由奶接头[1],阀门[2],泵壳[3],活塞[5],导液杆[6],密封帽[8]组成,其特征在于泵壳[3]采用下端为凸型结构,阀门[2]采用自动开启式碟阀门,活塞[5]上开有导液槽[9]、[10],导液杆[6]的中部开有径向导液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液泵,其特征在于导液杆[6]的上端装有密封垫[4],导液杆[6]与活塞[5]相联处的轴向留有供泵壳[3]中气体流出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输液泵,其特征在于活塞[5]的高度应大于泵壳[3]下端凸起部位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液体贮运中的液体输送技术领域,其主要特征在于泵壳下端为凸型结构,阀门采用自动开启式碟阀门,带有导液槽及密封环的活塞和设有径向导液孔的导液杆。将泵和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携带方便,使用不受环境条件限制。使用时,只需将导液杆轻轻一拉,液体就会从导液杆中自动流出。它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化工、医院及集贸市场等需要抽取液体的场合。
文档编号F04B9/00GK2162542SQ9320748
公开日1994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少民 申请人:刘少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