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796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换向阀,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08200173585公开了一种整体式手动多路阀,该专 利通过由阀体、三位滑阀、四位滑阀、单流阀、安全阀等组成,实现 了一个进油口、四个出油口和一个回油口之间的液压油的流向的转 换,该阀的阀体内流道结构复杂,加工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阀体内油道结构简单的整 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阀体、右单向阀、安全阀、 三位滑阀、四位滑阀、四位滑闳定位机构、三位滑阀定复位机构和左 单向阀,阀体上设有进油口、三位滑阀右出油口、三位滑阀左出油口、 四位滑阀右出油口、四位滑阀左出油口和回油口。
阀体内设有进油腔、三位滑阀右出油腔、三位滑阀右进油腔、右 回油腔、四位滑阀右进油腔、四位滑阀右出油腔、中回油腔、四位滑 阀左出油腔、左回油腔、四位滑阀左进油腔、三位滑阀左进油腔、三 位滑阀左出油腔、三位滑阀孔和四位滑阀孔。
进油口通进油腔,三位滑阀右出油口通三位滑阀右出油腔,三位 滑阀左出油口通三位滑阀左出油腔,四位滑阀右出油口通四位滑阔右 出油腔,四位滑阔左出油口通四位滑阀左出油腔,左回油腔、中回油 腔和右回油腔相互连通成一个整体回流腔,回油口通整体回油腔。
三位滑阀孔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四位滑阀左进油腔、三 位滑阀左进油腔、三位滑阀左出油腔、中回油腔、三位滑阔右出油腔、 三位滑阀右进油腔、四位滑阀右进油腔和右回油腔。四位滑阀孔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四位滑阀左进油腔、四 位滑阀左出油腔、中回油腔、四位滑阀右出油腔、四位滑阀右进油腔 和右回油腔。
三位滑阀设置在三位滑阀孔内,三位滑阀一端伸出阀体、另一端 连接三位滑阀定复位机构,四位滑阀设置在四位滑阔孔内,四位滑阀 的一端伸出阀体、另一端连接四位滑阀定位机构。
右单向阀、安全阀和左单向阀集成在阀体中,安全阀进油一端与 三位滑阀右进油腔连通、溢流口一端与右回油腔连通,右单向阀单向
连通进油腔与三位滑阀右进油腔;左单向阀单向连通进油腔与三位滑
阀左进油腔。
为了具有过载和补油功能并使其互不千扰,所述的阀体内集成有 左过载阀、右过载阀、四位滑阀补油阀和三位滑阀补油阀,左过载阀 进油端与三位滑阀左出油腔连通、溢流端与中回油腔连通,右过载阀
进油端与三位滑阀右出油腔连通、溢流端与中回油腔连通;四位滑阀 补油阀单向连通中回油腔与四位滑阀右出油腔;三位滑阀补油阀单向
连通中回油腔与三位滑阀右出油腔。
为了使其结构紧凑,所述的三位滑阀孔和四位滑阀孔的轴线平行 的设置;左回油腔、中回油腔和右回油腔通过横向回油腔连通成一个 "山"字型回油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阀体内的流道结构简单、布置合 理,加工制造方便,成本低。并且本发明过载阀与补油阀分开集成, 使得过载与补油功能互相不干扰,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能, 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的故障;同时,本发明两滑阀采用实心结构,滑阀 直径还可大大縮小,降低了滑阀的加工难度,也显著降低了内泄漏量, 同时减轻了操纵力。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泄露量低, 体积小、质量轻、压力损失小,使用更安全,操纵更方便的特点。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E向视图。图4为图3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进油口, 3、进油腔,4、右单向阀,5、三位 滑阀右出油腔,6、三位滑阀右进油腔,7、右回油腔,8、安全阔,9、 四位滑阀右进油腔,10、三位滑阀,ll、四位滑阀,12、四位滑阀右 出油腔,13、中回油腔,14、横向回油腔,15、四位滑阀左出油腔, 16、四位滑阀定位机构,17、左回油腔,18、三位滑阀定复位机构, 19、四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1、三位滑阀左出 油腔,22、左单向阀,23、左过载阀,24、右过载阀,25、三位滑阀 右出油口, 26、三位滑阀左出油口, 27、四位滑阀右出油口, 28、四 位滑阀左出油口, 29、四位滑阀补油阀,30、三位滑阀补油阀,31、 回油口, 32、'三位滑阀孔,33、四位滑阀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l-图7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阀体l、右单向阀4、 安全阀8、三位滑阀IO、四位滑阀ll、四位滑阀定位机构16、三位滑 阀定复位机构18、左单向阀22、左过载阀23、右过载阀24、四位滑阀 补油阀29和三位滑阀补油阀30。
阀体1上设有进油口2、三位滑阀右出油口25、三位滑阀左出油口 26、四位滑阀右出油口27、四位滑阀左出油口28和回油口31。在阀体 l内设有进油腔3、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右回油 腔7、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中回油腔13、横向 回油腔14、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左回油腔17、四位滑阀左进袖腔19、 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三位滑阀孔32和四位滑 阀孔33。进油口2通进油腔3,三位滑阀右出油口25通三位滑阀右出油 腔5,三位滑阀左出油口26通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四位滑阀右出油 口27通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四位滑阀左出油口28通四位滑阀左出油 腔15,左回油腔17、中回油腔13和右回油腔7通过横向回油腔14连通 成一个"山"字型回油腔,回油口31通该回油腔。三位滑阀孔32和四位滑阀孔33的轴线平行的设置。 三位滑阀孔32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17、四位滑阀左进油腔 19、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中回油腔13、三位 滑阀右出油腔5、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和右回油 腔7。
四位滑阀孔33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17、四位滑阀左进油腔 19、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中回油腔13、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四位 滑阀右进油腔9和右回油腔7。
三位滑阀10设置在三位滑阀孔32内,三位滑阀10—端伸出阀体1、 另一端连接三位滑阀定复位机构18。四位滑阀11设置在四位滑阀孔33 内,四位滑阀ll的一端伸出阀体l、另一端连接四位滑阀定位机构16。
如图3和图5所示,右单向阀4、安全阀8、左单向阀22、左过载阀 23、右过载阀24、四位滑阀补油阀29和三位滑阀补油阀30集成在阀体 l中。
安全阀8和右单向阀4位于三位滑阀孔32的右上位置;左单向阀22 位于三位滑阀孔32的左上位置;安全阀8进油一端与三位滑阀右进油 腔6连通、溢流口一端与右回油腔7连通,右单向阀4控制进油腔3与三 位滑阀右进油腔6的单向连通;左单向阀22控制进油腔3与三位滑阀左 进油腔20的单向连通。
如图6所示,左过载阔23和右过载阀24位于三位滑阀10的后侧,并 分列在中回油腔13的两侧,左过载阀23进油端与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 连通,溢流端与中回油腔13连通,右过载阀24进油端与三位滑阀右出 油腔5连通,溢流端与中回油腔13连通;如图3和图7所示,四位滑阀 补油阀29位于四位滑阀11的后侧,四位滑阀补油阀29控制中回油腔13 与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之间的单向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三位滑阀 补油阀30位于三位滑阀10的后下侧,三位滑阀补油阀30控制中回油腔 13与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之间的单向连通。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三位滑阀10与四位滑阀11均不动作,处于 图5所示位置时,三位滑阀10将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与三位滑阀左进 油腔20和中回油腔13隔开,将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与三位滑阀右进油
7腔6和中回油腔13隔开,四位滑阀11将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与四位滑 阀左进油腔19和中回油腔13隔开,将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与四位滑阀 右进油腔9和中回油腔13隔开,此时油液由进油口2进入进油腔3推开 左单向阀22和右单向阀4分别进入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和三位滑阀右 进油腔6,通过三位滑阀10分别进入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四位滑阀 右进油腔9,再通过四位滑阀11分别进入左回油腔17、右回油腔7,最 后汇集到横向回油腔14通过回油口31流回油箱。当三位滑阀10向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四位滑阀ll仍然不动 作,此时三位滑阀10将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与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隔 断,将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与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连通;同时将三位滑 阀左出油腔21与中回油腔13连通,将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与四位滑阀 左进油腔19隔断,此时油液由进油口2进入进油腔3,推开右单向阀4 进入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通过三位滑阀10进入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 最后通过三位滑阀右出油口25流出;同时另一路油液由三位滑阀左出 油口26通过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三位滑阀10流入中回油腔13,最后 再由横向回油腔14、回油口31流回油箱。当三位滑阀10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右移动,四位滑阀ll仍然不动 作,此时三位滑阀10将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与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隔 断,将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与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连通;同时将三位 滑阀右出油腔5与中回油腔13连通,将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与四位滑阀 右进油腔9隔断,此时油液由进油口2进入进油腔3,推开左单向阀22 进入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通过三位滑阀10进入三位滑阀左出油腔 21,最后通过三位滑阀左出油口26流出;同时另一路油液由三位滑阀 右出油口25通过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三位滑阀10流入中回油腔13, 最后再由横向回油腔14、回油口31流回油箱。当四位滑阀11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一个位置,三位滑阀IO 仍然不动作,此时四位滑阀11将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与右回油腔7隔 断,将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与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连通;同时将四位 滑阀左出油腔15与中回油腔13连通,将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与左回油 腔17隔断,此时油液由进油口2进入进油腔3,推开右单向阀4进入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通过三位滑阀10进入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再通过 四位滑阀11进入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最后通过四位滑阀右出油口27 流出;同时另一路油液由四位滑阀左出油口28通过四位滑阀左出油腔 15、四位滑阀11流入中回油腔13,最后再由横向回油腔14、回油口31 流回油箱。当四位滑阀11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两个位置,三位滑阀IO 仍然不动作,此时四位滑阀11将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与右回油腔7连 通,将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与中回油腔13连通;同时将四位滑阀左出 油腔15与中回油腔13连通,将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与四位滑阀左出油 腔15连通,此时油液可以根据需要在四位滑阀左出油口28、四位滑阀 右出油口27、回油口31以及进油口2之间相互流动。当四位滑阀11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右移动一个位置,三位滑阀IO 仍然不动作,此时四位滑阀11将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与左回油腔17隔 断,将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与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连通;同时将四位 滑阀右出油腔12与中回油腔13连通,将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与右回油 腔7隔断,此时油液由进油口2进入进油腔3,推开左单向阀22进入三 位滑阀左进油腔20,通过三位滑阀10进入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再通 过四位滑阀11进入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最后通过四位滑阀左出油口 28流出;同时另一路油液由四位滑阀右出油口27通过四位滑阀右出油 腔12、四位滑阀11流入中回油腔13,最后再由横向回油腔14、回油口 31流回油箱。
权利要求
1、一种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1)、右单向阀(4)、安全阀(8)、三位滑阀(10)、四位滑阀(11)、四位滑阀定位机构(16)、三位滑阀定复位机构(18)和左单向阀(22),阀体(1)上设有进油口(2)、三位滑阀右出油口(25)、三位滑阀左出油口(26)、四位滑阀右出油口(27)、四位滑阀左出油口(28)和回油口(31);其特征在于阀体(1)内设有进油腔(3)、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右回油腔(7)、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中回油腔(13)、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左回油腔(17)、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三位滑阀孔(32)和四位滑阀孔(33);进油口(2)通进油腔(3),三位滑阀右出油口(25)通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三位滑阀左出油口(26)通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四位滑阀右出油口(27)通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四位滑阀左出油口(28)通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左回油腔(17)、中回油腔(13)和右回油腔(7)相互连通成一个整体回流腔,回油口(31)通整体回油腔;三位滑阀孔(32)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17)、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中回油腔(13)、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和右回油腔(7);四位滑阀孔(33)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17)、四位滑阀左进油腔(19)、四位滑阀左出油腔(15)、中回油腔(13)、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四位滑阀右进油腔(9)和右回油腔(7);三位滑阀(10)设置在三位滑阀孔(32)内,三位滑阀(10)一端伸出阀体(1)、另一端连接三位滑阀定复位机构(18),四位滑阀(11)设置在四位滑阀孔(33)内,四位滑阀(11)的一端伸出阀体(1)、另一端连接四位滑阀定位机构(16);右单向阀(4)、安全阀(8)和左单向阀(22)集成在阀体(1)中,安全阀(8)进油一端与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连通、溢流口一端与右回油腔(7)连通,右单向阀(4)单向连通进油腔(3)与三位滑阀右进油腔(6);左单向阀(22)单向连通进油腔(3)与三位滑阀左进油腔(20)。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阀体(1)内集成有左过载阀(23)、右过载阀(24)、四位 滑阀补油阀(29)和三位滑阀补油阀(30),左过载阀(23)进 油端与三位滑阀左出油腔(21)连通、溢流端与中回油腔(13) 连通,右过载阀(24)进油端与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连通、 溢流端与中回油腔(13)连通;四位滑阀补油阀(29)单向连通 中回油腔(13)与四位滑阀右出油腔(12);三位滑阀补油阀(30) 单向连通中回油腔(13)与三位滑阀右出油腔(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三位滑阀孔(32)和四位滑阀孔(33)的轴线平行的设置; 左回油腔(17)、中回油腔(13)和右回油腔(7)通过横向回油 腔(14)连通成一个"山"字型回油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手动多路换向阀,本发明三位滑阀孔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四位滑阀左进油腔、三位滑阀左进油腔、三位滑阀左出油腔、中回油腔、三位滑阀右出油腔、三位滑阀右进油腔、四位滑阀右进油腔和右回油腔。四位滑阀孔从左到右依次穿过左回油腔、四位滑阀左进油腔、四位滑阀左出油腔、中回油腔、四位滑阀右出油腔、四位滑阀右进油腔和右回油腔。本发明的阀体内的流道结构简单、布置合理,加工制造方便,成本低。
文档编号F15B13/02GK101592171SQ200910015899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9日
发明者徐福刚, 冰 李, 王延民 申请人:济南液压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