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翼式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88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风设备,特别是一种多翼式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多翼式离心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离心风机可以采用叶片前倾或后倾叶片,对风量风压的要求适应更广,而所谓前倾式指叶轮出口角大于90度时称为前倾式(前弯式)。多翼式离心风机一般由风轮、机壳、集流器、电机和传动件(如主轴、带轮、轴承、三角带等)组成,叶轮由轮盘、叶片(叶片数一般为8~16)、轮盖、轴盘组成,机壳由蜗板、侧板和支腿组成。多翼式离心风机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压力)。所谓前倾式、后倾式的区别在于风机叶片的出口角的大小不同。如图,出口角大于90度时称为前倾式(前弯式),小于90度时称为后倾式(后弯式),等于90度时称为径向式。中国专利申请CN203717384公开了一种前倾多翼式离心风机,包括风轮,该风轮包括前盘、后盘、及位于前盘和后盘间的叶片,后盘上设有轴孔,其特征是:所述后盘的中央位置冲压出环状且向同一侧隆起的加强鼓包,该加强鼓包和轴孔同轴布置。但是该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紧急情况下如果断电,该离心风机将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智能化高、断电时可运行一段时间的多翼式离心风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翼式离心风机,所述多翼式离心风机包括方形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方形机架内的内腔,所述内腔内容纳有风机本体;所述方形机架的顶部外侧上设置有出风口和马达,所述马达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风机本体的顶部内侧上设置有空气传感器,所述风机本体的底部内侧上设置有备用电源装置,所述方形机架的前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本体的中心轴架设于所述内腔的中心位置,所述进风口上左右方向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中心轴的外周,以降低所述风机本体的振动;所述备用电源装置、所述空气传感器、所述马达和所述风机本体构成一闭环电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翼式离心风机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马达的轮径大于所述风机本体的轮径。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翼式离心风机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为圆形进风口。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翼式离心风机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高度与所述中心轴的高度相对应。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翼式离心风机,所述多翼式离心风机包括方形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方形机架内的内腔,所述内腔内容纳有风机本体;所述方形机架的顶部外侧上设置有出风口和马达,所述马达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风机本体的顶部内侧上设置有空气传感器,所述风机本体的底部内侧上设置有备用电源装置,所述方形机架的前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本体的中心轴架设于所述内腔的中心位置,所述进风口上左右方向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中心轴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使用空气传感器智能控制风机本体运行和停止,更加节能,接入备用电源装置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继续运行一段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翼式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方形机架1、风机本体2、内腔3、进风口4、横梁41、轴承42、出风口5、中心轴21、马达6、皮带7、备用电源装置8、空气传感器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翼式离心风机,所述多翼式离心风机包括方形机架1以及设置在方形机架1内的内腔3,内腔3内容纳有风机本体2;方形机架1的顶部外侧上设置有出风口5和用于驱动风机本体2运转的马达6,马达6通过皮带7传动连接有中心轴21,马达6的轮径大于风机本体2的轮径,风机本体2的顶部内侧上设置有空气传感器9,风机本体2的底部内侧上设置有备用电源装置8,方形机架1的前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4,进风口4为圆形进风口4,进风口4的高度与中心轴21的高度相对应,风机本体2的中心轴21架设于内腔3的中心位置,进风口4水平方向上架设有横梁41,横梁41上可拆卸式地安装有一体成型的轴承42,轴承42套设于风机本体2的中心轴21的外周,以降低风机本体2的振动;备用电源装置8、空气传感器9、马达6和风机本体2构成一闭环电路。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空气传感器智能控制风机本体运行和停止,更加节能,接入备用电源装置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继续运行一段时间。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