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自动换向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97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自动换向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放气功能的换气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换气装置的自动换向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充气产品如充气床等,在使用时采用充气装置充气。一般,充气装置包括外置的打气筒或内置的充气泵。外置的打气筒需要人工进行充气,费时费力,已逐渐被内置在充气产品气囊中的充气泵所代替。然而,该种充气泵通常只能对气囊充气,而无法放气,当欲放气时,人们通常只能蹲在地上,以手工按住充气泵的单向阀,使其打开,进行放气,操作起来十分不便。

因此,出现了公告号为CN1260478C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的换气装置便可以充放气的功能,其主要通过在气泵中设置可以切换气泵进气孔与排气孔方向的换气芯,在进行充气工作时,旋动换气芯令气泵的进气孔与气囊的外空间相通,排气孔与气囊的内空间相通,则气泵的单向阀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实现充气;在进行放气工作时,反向旋动换气芯令气泵的排气孔与气囊的外空间相通,进气孔与气囊的内空间相通,而单向阀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实现放气。如此结构由于气泵内部的气流方向不变,而只需改变气泵的进气孔、排气孔与气囊内外空间的相通位置,即可改变气囊的充放气状态,不但可对气囊充气,还可方便对气囊放气,而且对气囊放气时,也使用气泵,即以电动方式取代人工方式,便可将气囊中的气体完全排放干净。

但该可以充放气的换气装置仍存在未臻完善之处,即换气芯是通过外置于气泵座的手轮实现切换,在使用中无法直观的判断换气芯是位于充气位置还是放气位置,而且手动的切换无法实现充放气功能的完全自动控制;另外,凸伸于气泵面板之外的手轮亦会影响产品外观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气装置的自动换向操作机构,实现一键即可操作充气或放气的功能,令气泵充放气的操作更加便利、快捷、智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换气装置的自动换向操作机构,该换气装置包括内置于充气产品气囊中的气泵座和位于气泵座中的气泵与换气芯,气泵座的面板上设有气口,气泵座上设有与气囊内空间相通的通气孔,并由单向阀控制通气与否,单向阀在常态下处于闭合状态;气泵上设置进气孔及排气孔,而换气芯是活动连接气泵与面板的气口;其中:自动换向操作机构是设在气泵座中并配合换气芯以操作换气芯转动,实现换气芯的过气孔与进气孔或排气孔相通与否;此自动换向操作机构包括电磁阀、电路板、由电磁阀带动的齿条以及设在换气阀上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另在面板上设有充气按键与放气按键,电磁阀与电路板、充气按键、放气按键以及电源形成电器回路。

所述气泵包括本体、叶片以及马达;进气孔及排气孔是设在本体上;叶片置于本体中,马达带动叶片旋转。

所述换气芯的过气孔为沿中轴线自上而下成型的喇叭形。

所述换气芯的过气孔为偏心设置的喇叭形,以此形成凸轮,以令其转至与排气孔相通时,凸轮的结构同步推顶单向阀打开通气孔。

所述气泵的本体上方枢接一活动顶推单向阀的推杆,同时在齿条的前端设有一与推杆配合拉杆。

所述电磁阀及换气芯通过上泵盖配合于气泵座中。

所述面板上进一步设有控制电磁阀工作的微调开关。

所述面板上设有显示电器工作与否的指示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逢动换向操作机构是通过设置电磁阀,配合与换气芯上齿轮啮向的齿条,而带动换气芯的转动,直接按压面板上的充气按键或放气按键,便可实现气泵充气模式与放气模式的切换,实现了一键即可操作充气或放气的功能,令气泵充放气的操作更加便利、快捷、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充气工作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放气工作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气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调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换气装置的自动换向操作机构,该换气装置包括气泵座1、气泵2及换气芯3,气泵座1内置于充气产品的气囊中,气泵2容置在气泵座1内;气泵座1上设有面板11,面板11上设有气口111,气泵座1上设有与气囊内空间相通的通气孔12,并由单向阀13控制通气与否,单向阀13在常态下处于闭合状态;气泵2上设置进气孔211及排气孔212,而换气芯3是活动连接气泵2与面板11的气口111;自动换向操作机构4是设在气泵座1中并配合换气芯3以操作换气芯3转动,实现换气芯3的过气孔31与进气孔211或排气孔212相通与否;此自动换向操作机构4包括电磁阀41、电路板42、由电磁阀41带动的齿条43以及设在换气阀3上并与齿条43啮合的齿轮44;另在面板11上设有充气按键112与放气按键113,电磁阀41与电路板42、充气按键112、放气按键113以及电源形成电器回路。

所述气泵2包括本体21、叶片22以及马达23;进气孔211及排气孔212是设在本体21上;叶片22置于本体21中,其可为单个叶片或为若干叶片组;马达23可带动叶片22旋转,而气体在叶片22的带动下,由进气孔211被吸入气泵2中,经过叶片22后,再由排气孔212排出。

所述换气芯3的过气孔31可设为沿中轴线自上而下成型的喇叭形,其可为偏心设置的喇叭形,以此形成凸轮,以令其转至与排气孔212相通时,凸轮的结构可同步推顶单向阀13打开通气孔12。

当然,此换气芯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通过转动或摆动即可切换过气孔31与进气孔211或排气孔212相通与否即可。

所述单向阀13的打开亦可通过在气泵2的本体21上方枢接一推杆213,同时在齿条43的前端设有可与推杆213配合拉杆431,电磁阀41带动齿条43向后动作时可拉动推杆213顶推单向阀13打开通气孔12。

所述电磁阀41及换气芯3可进一步通过上泵盖5配合于气泵座1中。

所述面板11上进一步设有控制电磁阀41工作的微调开关114,以及显示电器工作与否的指示灯11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充气模式时,换气芯3的过气孔31是连通气泵2的进气孔211,则气泵2的进气孔211与气囊的外空间相通,而排气孔212与气囊的内空间相通,按面板11上的充气按键112,马达23开始工作,单向阀13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气体由通气孔12进入到气囊的内部空间中,实现充气作业;电路板42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充气作业(该时间内气囊一定可以充饱),如在设定的时间内再次按充气按键112,马达23停止工作,如没在设定的时间内按充气按键112,直到马达工作到设定的时间马达也停止工作。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放气模式时,按放气按键113,马达23和电磁阀41同时工作,电磁阀41吸合带动齿条43向动动作,齿条43带动换气芯3转动,令其过气孔31从气泵2的进气孔211处旋转到排气口212处与外部相连,同时推杆213在齿条43拉杆431的拉动下,顶开单向阀13的阀杆将充气产品气囊中的空气放入气泵2后,马达23工作,将气体由排气孔212排出实现放气作业,电路板42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如在设定的时间内再次按放气按键113,马达23和电磁阀41同时停止工作,如没在设定的时间内按放气按键113直到马达23工作到设定的时间马达23也停止工作。电磁阀41停止工作后,电磁阀41会推动齿条43前移至换气芯3对充气产品的充气状态。

配合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微调模式时,按住微调开关19,电磁阀41工作,松开微调开关19,电磁阀41工作停止。当使用者发觉充气产品使用过硬时,可以通过此微调开关19进行充气产品内部压力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磁阀41,配合与换气芯3上齿轮44啮向的齿条43,而带动换气芯3的转动,直接按压面板11上的充气按键112或放气按键113,便可实现气泵充气模式与放气模式的切换,实现了一键即可操作充气或放气的功能,令气泵充放气的操作更加便利、快捷、智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