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232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气阀片,尤其涉及一种制造成本低,可增加压缩机有用功,提高制冷效率的压缩机吸气阀片。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制冷设备的心脏,其中制冷效率是压缩机的关键指标之一,如何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比( 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性能),即减少压缩机运行中的无用功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相关理论,压缩机吸气阀片舌簧缝隙的宽度直接影响了压缩腔内的剩余制冷剂的存量,较宽的舌簧缝隙使压缩腔内的剩余制冷剂量存留较多,致使增加了压缩机的无用功,从而使制冷效率偏低。而由于吸气阀片的模具、生产设备的原因,舌簧缝隙的大小直接关系吸气阀片的生产成本,因此为了合理控制成本,现有的压缩机的舌簧缝隙通常控制在0.8mm 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增加压缩机有用功,提高制冷效率的压缩机吸气阀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气阀片制造成本高,不能合理增加压缩机有用功,导致制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包括方形的阀片本体及贯通连接在阀片本体上的吸气阀舌簧孔和排气孔,其中吸气阀舌簧孔的一侧边沿水平朝向吸气阀舌簧孔内延伸形成吸气阀舌簧,所述吸气阀舌簧包括一体式连接在吸气阀舌簧孔边沿的矩形基舌,矩形基舌的前端水平向前向内延伸形成第一过渡连接舌,第一过渡连接舌的前端水平向前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过渡连接舌,第二过渡连接舌又水平向前延伸形成圆形舌簧,且矩形基舌、第一过渡连接舌、第二过渡连接舌和圆形舌簧的边沿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内壁间形成不等间隙。由矩形基舌、第一过渡连接舌、第二过渡连接舌和圆形舌簧一体式连接形成两侧中部向内凹陷的吸气阀舌簧,吸气阀舌簧又与阀片本体保持一体式连接,结构简单,既满足了吸气阀舌簧的弹性要求,又保证了其连接强度;又通过改变组成吸气阀舌簧的四个部分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的间隙,使各段间隙保持不等分布,即可在满足吸气阀片使用性能的同时,通过调节各段的间隙距离,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压缩机有用功增加,提高制冷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基舌两侧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内壁间的间隙为0.5mm至0.8mm, 第二过渡连接舌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内壁间的间隙为0.7mm至0.5 mm,第一过渡连接舌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内壁间的间隙为0.4mm至0.2 mm,圆形舌簧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内壁间的间隙为0.3mm至0.1 mm。圆形舌簧作为吸气阀舌簧的主要工作部位,保证其间隙最小化即可最大化增加压缩机有用功,提高制冷效率,而适当增加其它部位的间隙时,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使吸气阀片性能指标和制造成本间保持合理化。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基舌、第一过渡连接舌、第二过渡连接舌和圆形舌簧的边沿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内壁间形成的间隙逐渐减小。根据吸气阀舌簧的各部位的工作特点确定间隙,即前端的圆形舌簧保持最小间隙,从而在增加压缩机有用功,提高制冷效率的同时,使制造成本实现最低化。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基舌、第一过渡连接舌、第二过渡连接舌和圆形舌簧间保持光滑过渡连接。吸气阀舌簧的各组成部位间保持光滑过渡连接时,可保证吸气阀舌簧的整体连接强度和工作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贯通连接在第一过渡连接舌和第二过渡连接舌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基舌与阀片本体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弧形过渡孔,长弧形过渡孔贯通连接在矩形基舌两侧对应的间隙上并顺沿间隙的延长方向延伸。长弧形过渡孔可有效减小吸气阀舌簧连接部位在工作时的剪切力,避免长时间使用后连接处产生断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具有下述优点:根据吸气阀舌簧的各部位的工作特点确定间隙,使各段间隙保持合理的不等分布,前端的圆形舌簧保持最小间隙,后端的矩形基舌间隙最大,即可在满足吸气阀片使用性能的同时,通过调节各段的间隙距离,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压缩机有用功增加,提高制冷效率;矩形基舌连接处的长弧形过渡孔可有效减小吸气阀舌簧连接部位在工作时的剪切力,避免长时间使用后连接处产生断裂,延长吸气阀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包括方形的阀片本体1及贯通连接在阀片本体1上的吸气阀舌簧孔2和排气孔3,其中吸气阀舌簧孔2的一侧边沿水平朝向吸气阀舌簧孔2内延伸形成吸气阀舌簧4,吸气阀舌簧4包括一体式连接在吸气阀舌簧孔2边沿的矩形基舌41,矩形基舌41的前端水平向前向内延伸形成第一过渡连接舌42,第一过渡连接舌42的前端水平向前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过渡连接舌43,第二过渡连接舌43又水平向前延伸形成圆形舌簧44,矩形基舌41、第一过渡连接舌42、第二过渡连接舌43和圆形舌簧44的边沿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2内壁间形成不等的间隙5。矩形基舌41、第一过渡连接舌42、第二过渡连接舌43和圆形舌簧44间保持光滑过渡连接,且其边沿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2内壁间形成的间隙逐渐减小,矩形基舌41两侧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2内壁间的间隙为0.7mm, 第二过渡连接舌43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2内壁间的间隙为0.6mm,第一过渡连接舌42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2内壁间的间隙为0.4mm,圆形舌簧44与对应的吸气阀舌簧孔2内壁间的间隙为0.2mm,其中的排气孔3贯通连接在第一过渡连接舌42和第二过渡连接舌43之间,矩形基舌41与阀片本体1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弧形过渡孔6,长弧形过渡孔6贯通连接在矩形基舌41两侧对应的间隙5上并顺沿间隙5的延长方向延伸。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