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防脱组件及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06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离心泵防脱组件及离心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泵防脱组件及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是一种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离心泵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有技术中的离心泵的结构简述如下:包括有泵体和叶轮,叶轮安装于泵体内腔,泵体具有泵体入水口和泵体出水口,叶轮具有叶轮入水口和叶轮出水口,流体从泵体入水口进入叶轮入水口,并从所述叶轮出水口流出至泵腔,并由泵体出水口流出。

请参照图1,口环与隔离套之间螺纹连接,且口环与隔离套之间的螺纹旋向与离心泵的转子旋转方向相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离心泵的转子通常与口环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某些情况下,离心泵的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与口环接触,只要离心泵的转子旋向正确,转子将逐步旋紧口环。但是,当离心泵的转子旋向错误时(例如转子旋转的轴心线偏离水平方向),转子将带动口环逐渐旋出隔离套并与隔离套脱离,从而造成机械故障。

因而,如何避免口环的脱落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泵防脱组件及离心泵,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口环脱落造成的机械故障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泵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口环以及紧固机构;

离心泵的转子位于所述隔离套内;所述口环位于所述转子与所述隔离套的间隙,且所述口环的外周面抵紧所述隔离套的内壁,用于减少所述离心泵转子与所述隔离套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泄漏;

所述隔离套和所述口环通过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紧固机构在所述口环的轴线方向上锁紧所述隔离套和所述口环,以避免所述口环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脱离所述隔离套。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与所述口环通过粘结剂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与所述口环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

沿所述口环的轴线方向开设的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槽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槽孔的第一紧固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为销钉或螺钉。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

沿所述隔离套的轴线方向开设的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口环内,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二槽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槽孔的第二紧固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件为销钉或螺钉。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沿所述口环的轴线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一榫头、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并与所述第一榫头适配的第一凹槽、沿所述口环的径向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榫头、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并与所述第二榫头适配的第二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沿所述口环的轴线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三榫头、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并与所述第三榫头适配的第三凹槽、沿所述口环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四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并与所述第四凹槽适配的第四榫头。

一种离心泵,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离心泵防脱组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泵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口环以及紧固机构。离心泵的转子位于隔离套内;口环位于转子与隔离套的间隙,且口环的外周面抵紧隔离套的内壁,用于减少离心泵转子与隔离套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泄漏;隔离套和口环通过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紧固机构在所述口环的轴线方向上锁紧所述隔离套和所述口环,以避免口环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由于设置有紧固机构,因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口环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口环与隔离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口环与隔离套的装配状态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口环与隔离套的装配状态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口环与隔离套的装配状态截面图;

图5为图4中隔离套的截面图;

图6为图4中口环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口环与隔离套的装配状态截面图;

图8为图7中隔离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7中口环的截面示意图。

图标:100-隔离套;200-口环;311-第一通孔;312-第一槽孔;313-第一紧固件;321-第二通孔;322-第二槽孔;323-第二紧固件;331-第一榫头;332-第一凹槽;333-第二榫头;334-第二凹槽;341-第三榫头;342-第三凹槽;343-第四榫头;344-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包括第一通孔311、第一槽孔312和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一槽孔312的第一紧固件313。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包括第二通孔321、第二槽孔322和穿过第二通孔321和第二槽孔322的第二紧固件32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榫头331和第一凹槽332,以及相互适配的第二榫头333和第二凹槽33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三榫头341和第三凹槽342,以及相互适配的第四榫头343和第四凹槽344。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项中的离心泵的防脱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口环200与隔离套10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口环200与隔离套100的装配状态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口环200与隔离套100的装配状态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口环200与隔离套100的装配状态截面图;图5为图4中隔离套100的截面图;图6为图4中口环200的截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口环200与隔离套100的装配状态截面图;图8为图7中隔离套100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7中口环200的截面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

离心泵的转子位于隔离套100内;口环200位于转子与隔离套100的间隙,且口环200的外周面抵紧隔离套100的内壁,用于减少离心泵转子与隔离套100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泄漏;

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通过紧固机构连接,紧固机构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以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该离心泵防脱组件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照图2,紧固机构包括:

沿口环200的轴线方向开设的第一通孔311、设置于隔离套100内,并与第一通孔311连通的第一槽孔312、以及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一槽孔312的第一紧固件313。

第一紧固件313用于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连接口环200和隔离套100,在转子的转动过程中,在离心泵工作过程中,口环200与转子之间保持有间隙,或者转子与口环200接触。由于第一紧固件313轴向方向的紧固力,避免口环200随着转子的转动而逐渐脱离隔离套100。

上述可选方案中,第一紧固件313为销钉,销钉与口环200和隔离套100过盈配合。

上述可选方案中,第一紧固件313为螺钉。更为具体的,口环200的第一通孔311内设置有内螺纹,或者隔离套100的第一槽孔312内设置有内螺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与实施例1相并列的另一实施方式,具体而言:

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

离心泵的转子位于隔离套100内;口环200位于转子与隔离套100的间隙,且口环200的外周面抵紧隔离套100的内壁,用于减少离心泵转子与隔离套100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泄漏;

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通过紧固机构连接,紧固机构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以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该离心泵防脱组件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照图3,紧固机构包括:

沿隔离套100的轴线方向开设的第二通孔321、设置于口环200内,并与第二通孔321连通的第二槽孔322、以及穿过第二通孔321和第二槽孔322的第二紧固件323。

第二紧固件323用于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连接口环200和隔离套100,在转子的转动过程中,在离心泵工作过程中,口环200与转子之间保持有间隙,或者转子与口环200接触。由于第二紧固件323轴向方向的紧固力,避免口环200随着转子的转动而逐渐脱离隔离套100。

上述可选方案中,第二紧固件323为销钉,销钉与口环200和隔离套100过盈配合。

上述可选方案中,第二紧固件323为螺钉。更为具体的,口环200的第二通孔321内设置有内螺纹,或者隔离套100的第二槽孔322内设置有内螺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与实施例2相并列的另一实施方式,具体而言:

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

离心泵的转子位于隔离套100内;口环200位于转子与隔离套100的间隙,且口环200的外周面抵紧隔离套100的内壁,用于减少离心泵转子与隔离套100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泄漏;

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通过紧固机构连接,紧固机构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以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该离心泵防脱组件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照图4至图6,紧固机构包括:沿口环200的轴线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一榫头331、设置于隔离套100并与第一榫头331适配的第一凹槽332、沿口环200的径向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榫头333、以及设置于隔离套100并与第二榫头333适配的第二凹槽334。

其中,第一榫头331和第一凹槽332的配合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锁紧口环200和隔离套100,第二榫头333和第二凹槽334的配合可以在口环200的径向方向上锁紧口环200和隔离套100。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省略第二榫头333与第二凹槽334的结构,仅保留第一榫头331与第一凹槽332。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榫头与凹槽配合的结构。

较为优选的,第一榫头331与口环200一体连接,第二榫头333与口环200一体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与实施例3相并列的另一实施方式,具体而言:

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包括隔离套100、口环200以及紧固机构;

离心泵的转子位于隔离套100内;口环200位于转子与隔离套100的间隙,且口环200的外周面抵紧隔离套100的内壁,用于减少离心泵转子与隔离套100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泄漏;

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通过紧固机构连接,紧固机构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以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防脱组件,该离心泵防脱组件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隔离套100和口环200,避免口环200在转子的带动下脱离隔离套1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一并参照图7至图9,紧固机构包括:沿口环200的轴线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三榫头341、设置于隔离套100并与第三榫头341适配的第三凹槽342、沿口环200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四凹槽344、以及设置于隔离套100并与第四凹槽344适配的第四榫头343。

其中,第三榫头341和第三凹槽342的配合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锁紧口环200和隔离套100,第四榫头343和第四凹槽344的配合可以在口环200的径向方向上锁紧口环200和隔离套100。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省略第四榫头343与第四凹槽344的结构,仅保留第三榫头341与第三凹槽342。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榫头与凹槽配合的结构。

较为优选的,第三榫头341与口环200一体连接,第四榫头343与隔离套100一体连接。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包括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的离心泵防脱组件。

由于离心泵防脱组件的紧固机构可以在口环200的轴线方向上锁紧口环200和隔离套100,因此,在转子带动口环200旋转的过程中,不会造成口环200脱离隔离套100的问题。

更为优选地,口环200与隔离套100通过粘结剂粘结,粘结的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固定口环200于隔离套100。

更为优选地,口环200于隔离套100一体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