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净水系统的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295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净水系统的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净水系统的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生活品质的注重,净水器等净水设备也愈加的普及在家庭中。净水设备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其技术核心为滤芯装置中的过滤膜,目前主要技术来源于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两种,滤芯装置置于滤瓶内。净水器可有效滤除水中的铁锈、砂石、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甚至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净水设备还包括为滤芯装置供水的增压装置,例如增压泵,以便提供高压水渗透过滤膜。

专利公告号为cn1189405c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水净化器的泵送装置,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具有泵壳的叶片泵和循环泵,第二部分包括与第一部分相连的过滤器,第一部分由塑料成型,泵壳部分得被衬里环绕,衬里由第一材料制成,第一材料与泵壳的第二材料不同,以及衬里部分地被第一部分环绕,具体由该专利附图可知,叶片泵的定子组件被位于衬里内的泵壳环绕,叶片泵的转子中轴杆部分被第一部分环绕,叶片泵的泵壳由石墨之类的材料制成。

循环泵与叶片泵由叶片泵的转子转动而被同时驱动,但是因转子的轴杆两端被直接限位在分体设置的泵壳和第一部分中,且第一部分和泵壳分别由塑料和石墨制成,则因配合的误差,易造成转子的两端同心度产生偏差的问题,当转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在高压的环境下也因此会产生两端摆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净水系统的增压装置,在叶片泵外设置一体的环绕限位结构,从而提高叶片泵中转子两端的同心度,进而确保该增压装置稳定增压。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净水系统的增压装置,包括安装于座板且供滤瓶连接的泵头,所述泵头内设置有包括转子和定子组件的叶片泵,所述泵头包括由防锈金属材料制成的内泵壳,所述内泵壳开设有导水至叶片泵中泵室内的入水孔,且所述内泵壳包括供入水孔开设的嵌设段以及与座板相连的护轴段,所述嵌设段和护轴段分别具有供定子组件内置的内嵌腔以及供转子中轴杆穿设的延伸腔,所述延伸腔内设置有套设于转子中轴杆外且与内嵌腔同轴心设置的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泵头的叶片泵外设置内泵壳,内泵壳由防锈金属材料制成,且内泵壳具有供定子组件内置的嵌设段以及供转子中轴杆穿设的护轴段,使得叶片泵整个被同时限位在内泵壳内,嵌设段中的内嵌腔与护轴段中的延伸腔同轴心设置,同时在护轴段的延伸腔中设置轴承,从而提高转子两端的同心度,防止转子转动发生摆动,使得转子可稳定转动,进而确保该增压装置的稳定增压,同时因内泵壳的材料,提高该增压装置的耐腐蚀性,避免生锈,从而可延长该增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延伸腔内还设置有套设于转子中轴杆外且贴合延伸腔内壁的机械密封组件,且所述机械密封组件中的动环抵触定子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机械密封组件,可提高延伸腔与内嵌腔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因机械密封组件的动环抵触延伸腔的内壁和定子组件,从而配合轴承提高转子两端的同心度,防止转动时的转子发生摆动,导致影响叶片泵的正常运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泵头具有排水至滤瓶处的蓄水腔以及设于嵌设段与定子组件之间以与蓄水腔相通的高压通道,所述叶片泵的泵室具有与入水孔相通的入水沟槽、与高压通道相通的出水沟槽以及连通入水沟槽和出水沟槽的增压腔,所述入水沟槽开设有与蓄水腔相通的双向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叶片泵的设置,而设置双向水孔后,当叶片泵未启动时,从入水孔处流入的水沿入水沟槽、双向水孔以及蓄水腔的方向流动,当叶片泵启动后,出水沟槽处的水压高于入水沟槽处的水压,使得从入水孔处流入的水沿入水沟槽、增压腔、出水沟槽、高压通道至蓄水腔的方向流动,同时原本蓄水腔内的水从双向水孔进入叶片泵进行增压,从而可提高泵头的进水速度,在叶片泵未启动时即可填充蓄水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蓄水腔设置于由塑料材料制成且连接于内泵壳外的外泵壳内,所述外泵壳具有导水至入水孔处的原水进孔以及导水至蓄水腔处的废水进孔,且所述蓄水腔内安装有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具有原水进孔和废水进孔的外泵壳,使得自来水等原水从原水进孔进入泵头,而高压的废水从废水进孔进入泵头,从而实现废水的再次循环利用,提高该净水系统的环保性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外泵壳内具有供内泵壳穿设的阶梯孔,且所述内泵壳的外壁与阶梯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内嵌腔轴向分布于入水孔两侧的弹性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阶梯孔,防止内泵壳从外泵壳的一侧脱出,同时增加水在两者缝隙中流动的轨迹,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设置弹性密封件,进而配合阶梯孔而进一步提高内泵壳和外泵壳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从原水进孔和入水孔之间的缝隙在内泵壳和外泵壳之间漏出。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内嵌腔朝向蓄水腔的一侧设置有紧压定子组件的压板,且所述压板开设有连通高压通道和蓄水腔的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压板和排水孔,从而固定安装定子组件在内泵壳内,且提高固定定子组件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循环泵包括固设于蓄水腔内的蜗轮壳以及固设于转子中轴杆上的叶轮,所述蜗轮壳具有经隔板分隔为供叶轮搅拌的混合泵室以及开口朝向滤瓶的排水泵室,所述隔板上卡接固定有止逆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混合泵室和排水泵室,使得从废水进孔排入的废水和从原水进孔排入的原水,可在混合泵室内经叶轮搅拌,从而提高废水利用率,且排水泵室避免混合泵室处的涡流影响混合后的水排入滤瓶,设置止逆阀片,从而避免排水泵室的水反复进入混合泵室内,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内嵌腔内设置有限制定子组件周向转动的限位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棒,从而限制定子组件在内嵌腔内周向转动,安装便捷,且确保叶片泵的正常运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座板上安装有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和转子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驱动元件和传动组件,以便启动叶片泵,同时在净水设备中合理布局增压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泵头的叶片泵外设置内泵壳,内泵壳由防锈金属材料制成,且内泵壳具有供定子组件内置的嵌设段以及供转子中轴杆穿设的护轴段,使得叶片泵整个被同时限位在内泵壳内,嵌设段中的内嵌腔与护轴段中的延伸腔同轴心设置,同时在护轴段的延伸腔中设置轴承,从而提高转子两端的同心度,防止转子转动发生摆动,使得转子可稳定转动,进而确保该增压装置的稳定增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泵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泵头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中泵头的剖视图。

图中,1、泵头;11、高压通道;2、叶片泵;21、转子;211、轴杆;22、定子组件;221、内腔体;222、石墨盖板;2221、双向水孔;22a、入水沟槽;22b、出水沟槽;3、循环泵;31、叶轮;32、蜗轮壳;321、隔板;322、止逆阀片;32a、混合泵室;32b、排水泵室;4、内泵壳;41、嵌设段;411、内嵌腔;412、入水孔;42、护轴段;421、延伸腔;5、外泵壳;51、阶梯孔;52、蓄水腔;53、原水进孔;54、废水进孔;6、轴承;71、机械密封组件;72、弹性密封件;81、限位棒;82、压板;821、排水孔;91、座板;92、驱动元件;93、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净水系统的增压装置,包括一个泵头1,泵头1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滤瓶(图中未示意出),泵头1的顶部安装在净水器内的一个座板91上,座板91上位于泵头1的一侧还安装有一个驱动元件92,且驱动元件92和泵头1之间连接有一个传动组件9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92为转动电机,传动组件93为皮带传动的皮带及皮带轮。

结合2和图3所示,泵头1内设置有一个叶片泵2和一个位于叶片泵2下方的循环泵3,叶片泵2被环绕限位于一个内泵壳4内,且经内泵壳4与座板91的螺纹连接,从而将泵头1可拆卸安装于座板91上。内泵壳4的部分和循环泵3被环绕限位于一个外泵壳5,外泵壳5与滤瓶相连,外泵壳5具有供内泵壳4穿设安装的阶梯孔51以及与阶梯孔51相通的杯形凹槽,杯形凹槽处形成一个供循环泵3安装的蓄水腔52,且蓄水腔52与滤瓶相通。

结合图4所示,叶片泵2包括一个转子21、一个定子组件22以及四个活动安装于转子21侧壁的叶片,定子组件22包括一个供叶片抵触的内腔体221以及两个位于内腔体221上下两侧的石墨盖板222,叶片泵2的装配为公知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阐述。转子21的两端均具有轴杆211,朝向座板91方向延伸的轴杆211与传动组件93中的其中一皮带轮固设,使得驱动元件92经传动组件93的传动而驱动转子21转动。而循环泵3包括一个固设在转子21下端轴杆211上的叶轮31,从而经转子21转动而同步驱动叶片泵2和循环泵3。

装配后的定子组件22形成一个入水沟槽22a、一个出水沟槽22b以及一个连通入水沟槽22a和出水沟槽22b的增压腔,入水沟槽22a和出水沟槽22b分别位于定子组件22侧壁的对称面,且入水沟槽22a、出水沟槽22b以及增压腔组成叶片泵2的泵室。且石墨盖板222位于入水沟槽22a的底面处开设有通向蓄水腔52方向的双向水孔2221。

内泵壳4由防锈金属材料制成,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内泵壳4的两端分别为嵌设段41和外径小于嵌设段41的护轴段42,嵌设段41靠近蓄水腔52,使得内泵壳4部分卡入外泵壳5的阶梯孔51内,护轴段42部分伸出外泵壳5外,且护轴段42的外壁具有与座板91相连的外螺纹。嵌设段41处开设有供定子组件22内置的内嵌腔411,护轴段42处开设有供转子21中轴杆211穿设的延伸腔421,内嵌腔411与延伸腔421相通且同轴心设置,延伸腔421的内径小于嵌设腔的内径。

内嵌腔411的深度等于定子组件22的厚度,且内嵌腔411的内壁和定子组件22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一个沿内嵌腔411轴向设置的卡槽,卡槽内安插有一个限位棒81,从而限制定子组件22在内嵌腔411内周向转动。于内嵌腔411朝向蓄水腔5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与外壳体固设的压板82,在本实施例中,压板82呈抵接下侧石墨盖板222的环状件。嵌设段41处的内壁具有一个内凹部,内凹部位于定子组件22的出水沟槽22b对应处,且延伸至内泵壳4朝向蓄水腔52的一端面,使得内凹部与定子组件22形成的与出水沟槽22b相通的高压通道11,压板82开设有一个连通高压通道11和蓄水腔52的排水孔821。嵌设段41处的侧壁开设有入水孔412,入水孔412位于定子组件22的入水沟槽22a对应处,以便水从入水孔412流入入水沟槽22a处。

延伸腔421内卡接固定有一个环状且具有缺口的卡簧,延伸腔421内位于卡簧的上侧设置有一个套设于转子21中轴杆211外的轴承6,轴承6的内外圈分别与延伸腔421的内壁和转子21的轴杆211外壁过盈配合,进而确保转子21中定子组件22内外两部分的同心度。延伸腔421内位于卡簧的下侧设置有一个套设于转子21中轴杆211外的机械密封组件71,机械密封组件71的静环抵触卡簧,机械密封组件71中的动环抵触定子组件22和延伸腔421的内壁,进而实现延伸腔421与内嵌腔411之间的密封。

外泵壳5由塑料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由尼龙材料制成。外泵壳5靠近内泵壳4安装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原水进孔53和一个废水进孔54,且原水进孔53和废水进孔54位于内泵壳4的径向两侧,连接自来水管的原水进孔53与内泵壳4的入水孔412相通,连接废水管的废水进孔54直接与外泵壳5内的蓄水腔52相通,使得自来水等原水从原水进孔53进入泵头1,而高压的废水从废水进孔54进入泵头1,从而实现废水的再次循环利用,提高该净水器的环保性能。

外泵壳5中阶梯孔51的内壁和内泵壳4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四个弹性密封件72,且弹性密封件72嵌设于内泵壳4外壁的环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密封件72为o型密封圈。四个弹性密封件72沿内泵壳4的轴向分布,且其中有一个位于入水孔412与蓄水腔52之间处,其余三个位于入水孔412背向蓄水腔52的一侧,从而实现外泵壳5和内泵壳4的连接处密封。

循环泵3还包括一个经螺丝固定安装在外泵壳5内蓄水腔52处的蜗轮壳32,蜗轮壳32中具有一个隔板321,隔板321将蜗轮壳32的两端分为混合泵室32a和排水泵室32b,混合泵室32a内供叶轮31搅拌原水和废水,排水泵室32b的开口朝向滤瓶,隔板321上卡接固定有一个止逆阀片322,从而避免排水泵室32b的水反复进入混合泵室32a内,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使用本发明时,将泵头1经内泵壳4的护轴段42螺纹安装在座板91处,组装好驱动元件92和传动组件93后,经原水进孔53、入水孔412、入水沟槽22a以及双向水孔2221的流向将大量的原水注入蓄水腔52内,启动叶片泵2和循环泵3,低压的原水从蓄水腔52处经双向水孔2221流向叶片泵2的泵室,沿入水沟槽22a、增压腔、出水沟槽22b、高压通道11以及排水孔821的流向将低压的原水增压后排至蓄水腔52内,从而流向滤瓶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再次从废水进孔54排入蓄水腔52,经叶片泵2和循环泵3的作用下,废水与原水混合再次流向滤瓶,进而实现该泵头1增压和废水循环利用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