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09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



背景技术:

活塞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并且容易实现大容量和高压输出,其一般包括壳体、电动机、缸体、以及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以及拉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杆。由于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活塞在缸体内始终处于往复运动状态,使得活塞块与缸体内壁摩擦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若无法及时散去,会造成缸体以及活塞温度的升高,加剧活塞的磨损,进而造成活塞与缸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增大,影响其排气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包括:壳体、缸体、活塞、活塞杆和鼓风气囊,其中:

壳体与缸体固定,壳体具有第一腔室,缸体具有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通道,第一腔室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第二腔室的内外壁之间设有夹腔,夹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

鼓风气囊具有两端贯通的导向孔以及绕该导向孔环形布置的鼓风腔,鼓风腔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

鼓风气囊位于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导向孔的轴心线与所述通道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吸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活塞位于第二腔内;

活塞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孔、通道与活塞固定;

鼓风气囊靠近第二腔室的一端固定,其远离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

优选地,鼓风气囊包括多个套环组件和套袋,各套环组件等间距排列布置,各套环组件均包括第一环圈、第二环圈,第一环圈的内径小于第二环圈的内径,第一环圈、第二环圈同轴布置并彼此固定;套袋包覆在各第一环圈、第二环圈的外周并在各第一环圈的内侧形成导向孔、在第一环圈和第二环圈之间形成鼓风腔。

优选地,套袋由皮革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当活塞杆来回运动时,拉动鼓风气囊进行伸展、压缩动作,以进行一次吸气和排气动作,从而将从外界吸入的空气鼓入到夹腔内并由夹腔中的排气口排出以实现对缸体的降温,使得活塞与缸体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发散出去,避免因缸体过热而造成活塞过度磨损的问题,整个结构简单紧凑,且无需借助辅助设备即可完成对缸体的降温,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中所述鼓风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中所述鼓风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自降温活塞压缩机,包括:壳体1、缸体2、活塞3、活塞杆4和鼓风气囊5,其中:

壳体1与缸体2固定,壳体1具有第一腔室,缸体2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通道,第一腔室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第二腔室的内外壁之间设有夹腔6,夹腔6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

鼓风气囊5包括多个套环组件51和套袋52,各套环组件51等间距排列布置,各套环组件51均包括第一环圈511、第二环圈512,第一环圈511的内径小于第二环圈512的内径,第一环圈511、第二环圈512同轴布置并彼此固定;套袋52由皮革材料制作而成,套袋52包覆在各第一环圈511和各第二环圈512的外周并在各第一环圈511的内侧形成两端贯通的导向孔7、在第一环圈511和第二环圈512之间形成封闭的鼓风腔8,鼓风腔8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鼓风气囊5位于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导向孔7的轴心线与所述通道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吸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活塞3位于第二腔内;活塞杆4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孔7、通道与活塞3固定;鼓风气囊5靠近第二腔室的一端固定,其远离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活塞杆4固定。

当压缩机工作时,活塞杆4来回运动,拉动鼓风气囊5进行伸展、压缩动作,以进行一次吸气和排气动作,从而将从外界吸入的空气鼓入到夹腔6内并由夹腔6中的排气口排出以实现对缸体2的降温,使得活塞3与缸体2内壁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发散出去,避免因缸体2过热而造成活塞3过度磨损的问题,整个结构简单紧凑,且无需借助辅助设备即可完成对缸体2的降温,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