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13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的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换气扇的接头组件,以中国专利ZL201010130174.1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ZL201010130174.1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室外异物进入换气扇内,并防止室外的风倒流到室内,在连通换气扇排气开口和通风管道的接头内部需要设置打开或关闭换气扇排气风路的百叶窗22。

下文对该换气扇的接头组件进行详细说明。请继续参照图1,接头组件20包括:导风结构21和安装在导风结构21内部的百叶窗22。另外,导风结构21内设置限制百叶窗22关闭时位置的限位结构23。当因发生台风等原因而导致室外风压较大时,百叶窗22可能会出现频繁颤动开合的情况,导致百叶窗22频繁碰撞到限位结构23而发出噪音,为抑制该些噪音,需要在百叶窗22与限位结构23碰撞的位置上贴上海绵。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海绵虽然可以抑制噪音,但随着换气扇使用时间的增加,海绵会逐渐老化,失去弹性,甚至磨损至薄片状而失去抑制噪音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特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有效地抑制噪音的换气扇的接头组件。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包括:与换气扇的排气开口连通的接头本体;以及安装在接头本体内部的百叶窗。接头本体包括:与换气扇的排气开口连接的进风口;与通风管道连接的出风口;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侧壁;以及设于侧壁上,限制百叶窗关闭时位置的限位结构。接头本体还包括:倾斜筋,其从出风口侧向限位结构的方向一体成型于侧壁的内表面,且其高度向限位结构的方向逐渐增高。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百叶窗从打开状态往关闭状态转动时,其端部先接触倾斜筋的低处,并沿着倾斜筋往限位结构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气扇的接头本体安装在设有吸气开口的换气扇框架上,框架内部设有形成风路的蜗牛壳,蜗牛壳内设置具有排风口的送风单元,排风口处设有用于切换风路的风路切换板。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气扇框架内还设有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加热器的下游侧设有将空气排出室内的循环开口;根据风路切换板的位置,形成只引导空气从吸气开口到排气开口的排气模式;或形成只引导空气从吸气开口到循环开口的循环模式;或形成引导空气从吸气开口到排气开口和循环开口的双方向的干燥模式。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百叶窗与侧壁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倾斜筋呈长条状,其最高处的高度与间隙的高度一致。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百叶窗的进风口侧,侧壁内表面上设有遮挡间隙的挡风筋。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壁的内表面上,从百叶窗的进风口侧向挡风筋延设加强筋。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在侧壁上设有倾斜筋,该倾斜筋从接头本体的出风口侧向百叶窗侧的方向延设,且向限位结构(凸筋)侧的方向,其高度逐渐增高。

在室外气流的影响下,百叶窗从打开状态往关闭状态,即从接头本体的出风口侧往进风口侧转动时,百叶窗的端部先接触倾斜筋的低处,并沿着倾斜筋往凸筋方向,即接头本体进风口侧移动,在倾斜筋与百叶窗端部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百叶窗的转动速度逐渐降低。因为倾斜筋的高度向凸筋方向逐渐增高,所以百叶窗端部在往凸筋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百叶窗的转动速度越来越慢,转动至凸筋处时,转动速度接近零,碰触凸筋的力非常小,产生的声音也非常小,从而有效地抑制噪音;

(2)倾斜筋一体成型于侧壁的内表面,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省了制造工时,且倾斜筋不会脱落,能够长期反复使用,所以可以起到长久抑制噪音的效果;

(3)为确保百叶窗在接头本体内可以顺畅地转动,百叶窗与侧壁之间设有间隙。

当换气扇处于换气模式或干燥模式时,送风单元运转,百叶窗被从排气开口吹出的风吹开,因为倾斜筋最高处的高度与百叶窗和侧壁之间的间隙的高度一致,所以百叶窗不会被倾斜筋阻挡而不能打开。且倾斜筋呈长条状,其高度向出风口侧逐渐降低,可以确保送风单元的风力可以克服百叶窗端部和倾斜筋之间的摩擦力,且随着百叶窗开度增加,其受到倾斜筋的摩擦力越来越小,可以顺畅地打开,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4)在百叶窗关闭状态下,挡风筋位于百叶窗的进风口侧,挡风筋不会阻挡百叶窗的开闭。

挡风筋突出于侧壁内表面的高度等于或稍大于侧壁和百叶窗之间的间隙。这样,当百叶窗关闭时,挡风筋挡住侧壁和百叶窗之间的间隙,防止室外气流通过间隙流向换气扇内,提高换气扇的气密性;

(5)侧壁的内表面上,从百叶窗的进风口侧向挡风筋延设加强筋,加强了挡风筋的强度,提高了换气扇的性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ZL201010130174.1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去除百叶窗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接头组件所在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接头组件整体的截面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接头组件的截面放大图。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接头组件

110-接头本体;

111-进风口;

112-出风口;

113-侧壁;

113a-挡风筋;

113b-加强筋;

114-限位结构(凸筋);

115-倾斜筋

120-百叶窗;

121-转轴;

122-卡合部;

130-百叶窗与侧壁之间的间隙;

200-框架;

201-吸气开口;

202-循环开口;

203-排气开口;

300-加热器;

400-蜗牛壳;

500-送风单元;

501-扇叶;

502-马达;

511-排风口

600-风路切换板;

710-电路板盒;720-电源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气扇的接头上增设倾斜筋,并令倾斜筋的高度向凸筋方向逐渐增高,使百叶窗端部在往凸筋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碰触凸筋的力非常小,产生的声音也非常小,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换气扇噪音。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气扇的接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换气扇的接头组件与换气扇的排气开口连通,所述的换气扇,包括所有利用送风单元实现换气或室内空气循环功能的产品。本实施例以具有换气和取暖功能的换气扇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去除百叶窗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接头组件所在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的整体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接头组件100包括:与换气扇的排气开口连通的接头本体110;和安装在接头本体内部的百叶窗120。

接头本体110包括:与换气扇的排气开口203连接的进风口111;与通风管道连接的出风口112;连接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侧壁113;设于侧壁113上,限制百叶窗120关闭时位置的限位结构114;以及倾斜筋115。倾斜筋115从出风口112侧向限位结构114的方向一体成型于侧壁113的内表面,且其高度向限位结构114的方向逐渐增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14为突出设置于侧壁113的内表面的凸筋114。通过将倾斜筋115的高度设置为向凸筋114方向逐渐增高,所以百叶窗端部在往凸筋114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百叶窗的转动速度越来越慢,转动至凸筋114时,转动速度接近零,碰触凸筋的力非常小,产生的声音也非常小,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噪音。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的相关部分及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换气扇备有呈中空长方体形状的框架200。框架200上设有吸入空气的吸气开口201;使被吸入框架内的空气排向室内的循环开口202;和使被吸入框架内的空气排向室外的排气开口203。其中,吸气开口201和循环开口202设于室内侧,在循环开口202的空气流动的上游侧设有加热器300。排气开口203设于与吸气开口201所在的面相邻的任一侧面上,在排气开口203的下游侧设有所述接头组件100。

虽然本实施例中框架200被设计为中空长方体形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中,框架还可以被设计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只要能够在内部形成供加热器300、后述的送风单元500等部件安装的容置空间即可。

框架200内设有蜗牛壳400、送风单元500和风路切换板600。换气扇中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如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100安装在设有吸气开口201的框架200上,所述框架内部设有形成风路的蜗牛壳400,蜗牛壳400内设置具有排风口511的送风单元500,排风口511处设有用于切换风路的风路切换板600。

此外,框架的顶面板上设有电路板盒710和电源盒720,控制电路板被固定于电路板盒710的内部。该控制电路板与送风单元500连接,在接收电气信号后控制送风单元的运行。电源盒720内部设有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通过引线与控制电路板连接,为控制电路板和送风单元500的运行提供电力。

送风单元500的排风口511经过风路切换板600后与框架的排气开口203和/或循环开口202连通。送风单元500进一步包括:扇叶501和驱动扇叶旋转的马达502。马达502通电后驱动扇叶501旋转,室内空气从框架的吸气开口201进入框架200内,经由扇叶501沿着蜗牛壳400通过送风单元的排风口511流向风路切换板600。风路切换板600对排风口511吹出的空气进行角度变换。通过角度变更,使换气扇进入取暖模式、排气模式或干燥模式:

(1)换气扇处于取暖模式下时,空气从送风单元的排风口511被风路切换板600引导至加热器300,加热器300加热空气后,被加热的空气从循环开口202排向室内,实现取暖功能,由于此模式下,没有空气排向排气开口203,所以接头本体内的百叶窗120关闭。

(2)换气扇处于排气模式下时,空气从送风单元的排风口511被风路切换板600引导至排气开口203,接头本体内的百叶窗120被吹开,空气经由接头组件100排出至通风管道,再通过通风管道流向室外。

(3)换气扇处于干燥模式下,一部分空气被风路切换板500引导至加热器300,经加热器300加热后从循环开口202排向室内,另一部分空气被风路切换板500引导至排气开口203,接头本体内的百叶窗120被吹开,经由接头组件100排出至通风管道,再通过通风管道流向室外。

当换气扇处于换气模式或干燥模式时,接头本体110内的百叶窗120被从排气开口203吹出的风吹开,即百叶窗120绕后述的转轴121转动至与从排气开口203流出的气流方向一致,空气依次经过接头组件的进风口111、百叶窗120和出风口112流向通风管道。由于通风管道连通室外,当室外风压较大,即从室外流向室内的风(即室外气流)较大时,排气开口203吹出的风不足以使百叶窗120维持稳定的打开状态,在风力不稳定的室外气流的影响下,百叶窗120可能出现不断颤动的情况,导致百叶窗120进风口侧(百叶窗120在关闭状态下,位于接头本体进风口111的一侧)的面不断拍打接头本体110的凸筋114,产生噪音。

略成方形的进风口111和形成圆形的出风口112之间由侧壁113平滑过渡连接。接头本体110内部设有配合接头本体出风口112形状,略成圆形的百叶窗120和卡合该百叶窗120,形成百叶窗转动的转轴121。

该百叶窗120为打开状态时,换气扇的排气风路,即排气模式下的风路打开,该百叶窗120为关闭状态时,换气扇的排气风路关闭。本实用新型定义百叶窗120在关闭状态下,位于接头本体110进风口111的一侧为百叶窗120的进风口侧,位于接头本体110出风口112的一侧为百叶窗120的出风口侧。

百叶窗120由板体的树脂形成,从板体左右边缘垂直向百叶窗的出风口侧立起两个卡合转轴121的卡合部122。百叶窗120通过转轴121在接头本体110内转动。当室外风压较大时,该凸筋114可以阻挡百叶窗120从关闭状态,即百叶窗120从关闭排气风路的状态往接头本体110进风口侧转动。

侧壁113上设有倾斜筋115,该倾斜筋115从接头本体110的出风口侧向百叶窗侧的方向延设,且向凸筋114侧的方向,其高度逐渐增高。在室外气流的影响下,百叶窗120从打开状态往关闭状态,即从接头本体110的出风口侧往进风口侧转动时,百叶窗120的端部先接触倾斜筋115的低处,并沿着倾斜筋115往凸筋114方向,即接头本体进风口侧移动,在倾斜筋115与百叶窗端部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百叶窗120的转动速度逐渐降低。因为倾斜筋115的高度向凸筋114方向逐渐增高,所以百叶窗端部在往凸筋114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百叶窗120的转动速度越来越慢,转动至凸筋114处时,转动速度接近零,碰触凸筋114的力非常小,产生的声音也非常小,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噪音。

进一步地,倾斜筋115一体成型于侧壁113的内表面,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省了制造工时,且倾斜筋不会脱落,能够长期反复使用,所以可以起到长久抑制噪音的效果。

图5为图4所示接头组件整体的截面放大图。请参照图4和图5,为确保百叶窗120在接头本体110内可以顺畅地转动,百叶窗120与侧壁113之间设有间隙130。

当换气扇处于换气模式或干燥模式时,送风单元500运转,百叶窗120被从排气开口吹出的风吹开,因为倾斜筋115最高处的高度与百叶窗120和侧壁113之间的间隙130的高度一致,所以百叶窗120不会被倾斜筋115阻挡而不能打开。且倾斜筋115呈长条状,其高度向出风口112侧逐渐降低,可以确保送风单元500的风力可以克服百叶窗端部和倾斜筋115之间的摩擦力,且随着百叶窗120开度增加,其受到倾斜筋115的摩擦力越来越小,可以顺畅地打开,提高了换气扇性能的稳定性。

图6为图2所示接头组件的截面放大图。请参照图5和图6,在百叶窗120的进风口侧,侧壁113的内表面上设有遮挡百叶窗120与侧壁113之间间隙的挡风筋113a。在百叶窗120关闭状态下,挡风筋113a位于百叶窗120的进风口侧,所以挡风筋113a不会阻挡百叶窗120的开闭。

此外,挡风筋113a突出于侧壁113的内表面的高度等于或稍大于侧壁113和百叶窗120之间的间隙130。这样,当百叶窗120关闭时,挡风筋113a挡住侧壁113和百叶窗120之间的间隙130,防止室外气流通过所述间隙流向换气扇内,从而提高接头组件的气密性。

在侧壁113的内表面上,从百叶窗120的进风口侧向挡风筋113a延设多条加强筋113b,以加强挡风筋113a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换气扇性能稳定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换气扇的接头组件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气扇的接头本体上增设倾斜筋,并令倾斜筋的高度向凸筋方向逐渐增高,从而减小了百叶窗端部触碰凸筋的力度,抑制了由此产生的噪音,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范围中,术语“上”、“下”、“顶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换气扇安装在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空间里后,各部材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该些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