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1609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补水风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补水风扇。



背景技术:

夏天炎热时,人们经常会吹风扇解暑。为方便人们外出时可以使用风扇,便出现了很多便携式风扇,其通过USB线或内置的电池进行供电,其体型通常跟手掌一般大小。为了使风扇吹出来的风更凉爽,人们研发了喷雾风扇,其是在风扇里设置了雾化器,使水雾化,然后借由扇叶吹出,从而使吹出的风凉凉的,以达到更凉爽的效果。传统的这种喷雾风扇,其雾化器和水箱通常是与扇叶同轴设置,即水雾从扇叶的正中间方向喷出,例如专利号为2016205551274的专利《一种喷雾风扇》中所公开的风扇结构。由于这种风扇的水箱、雾化器和风扇都是设置在同一个位置,且需设置风扇罩,因此其体型便不能太小,其常规体型都是圆扇形,约手掌大小,因而不易携带。此外,传统的这种喷雾风扇,通常适合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或通过夹持件夹持在台面或其他物体上进行使用,其并不十分适合手持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体型更小巧、更易于携带、更利于手持使用的补水风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水风扇,其包括壳体、水箱、雾化装置、驱动装置和扇叶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设有雾化口和扇叶,所述扇叶设于壳体外,其可将由雾化口喷出的水雾吹向周围环境。

所述扇叶设于所述雾化口的周边。

所述雾化口位于所述扇叶的半径范围内。

其设有水雾风扇工作模式:所述扇叶和雾化装置同时工作,水雾由雾化口喷出,并被所述扇叶吹向周围环境。

其设有雾化工作模式:所述雾化装置工作,扇叶不工作,水雾由所述雾化口喷出。

其设有风扇工作模式:所述扇叶工作,雾化装置不工作,所述扇叶向周围环境吹风。

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连接主体、雾化器和出口盖,所述连接主体及雾化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出口盖设于所述壳体外,在所述出口盖上设有所述雾化口,在所述连接主体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贯通,其另一端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与雾化口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其设于所述壳体内,其输出轴伸出至壳体外与所述扇叶连接。

在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固定位,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所述固定位上。

所述水箱设于壳体的一端,在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通道贯通。

在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水箱连接件,在该水箱连接件上设有贯通孔,其分别与所述出水口及通道贯通,在所述贯通孔上设有防止漏水的密封圈。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按钮和充电接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可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扇叶设置在壳体外,并设置在雾化口周围,从而使得扇叶的体型及整个补水风扇的体型都可以设置更小,进而使其整体尺寸更小,更易于便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其呈长形,其下部还利于手持,因而也更适合随身携带而手持使用。本实用新型补水风扇的结构紧凑、体型小巧、易于携带、易于手持受用,且外形更时尚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壳体1、水箱2、出水口21、卡位部22、雾化装置3、连接主体31、通道311、固定位312、雾化器32、出口盖33、驱动装置4、输出轴41、扇叶5、控制单元6、可充电电池7、雾化口8、充电接口9、控制按钮10、水箱盖11、水箱连接件13、连接孔131、轨道孔132、贯通孔133、密封圈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的主要要点在于,其将补水功能和风扇功能结合在一起,并将扇叶5装设于壳体1外,并使得扇叶5位于雾化口8周围,从而使得其可将经雾化口8喷出的水雾吹向周围环境,且由于扇叶5是设于壳体1外的,因而扇叶5的体型及整个补水风扇的体型都可以设置很小,使得其整体尺寸更小,更易于便携。

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包括壳体1、水箱2、雾化装置3、驱动装置4、扇叶5、控制单元6和可充电电池7。雾化装置3、驱动装置4及可充电电池7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6电连接。

具体的,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供雾化后的水雾喷出的雾化口8,所述雾化口8既可是独立于壳体1本身而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也可是与所述壳体1一体成型的。所述扇叶5装设于所述壳体1外,其位于所述雾化口8的周边,其使得所述雾化口8位于所述扇叶5的半径范围内,从而使得由雾化口8喷出的水雾可被所述扇叶5吹向周围环境。所述扇叶5的具体位置不限,其即可位于所述雾化口8的上方,也可位于所述雾化口8的下方,或是雾化口8的左方、右方等,其只要满足能将雾化口8吹出的水雾吹向周围环境即可。所述扇叶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一副扇叶5。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多副。例如,扇叶5尺寸可以设置更小,而在雾化口8周围设置多副扇叶5。所述扇叶5可选用公知的扇叶5,如两叶扇叶5、三叶扇叶5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叶扇叶5,从而利于扇叶沿补水风扇的长度方向收纳,减少收纳体积。

所述雾化装置3包括连接主体31、雾化器32和出口盖33。所述连接主体31及雾化器32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出口盖33设于所述壳体1外侧表面。

所述连接主体31用于贯通连接水箱2和雾化器32,使得水可流至雾化器32部位而被雾化成水雾。所述连接主体31被构造成内部具有通道31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主体31内部的通道311呈L型。所述通道311的一端与所述水箱2贯通连接,在所述通道311的另一端则设有雾化器32。本实施例中,为使得产品尺寸更小而更易于携带,在所述连接主体31上还设有安装驱动装置4的固定位3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4不必须装设于所述连接主体31上,其也可是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位312为连接主体31上内凹的凹槽,其可容置所述驱动装置4并进行固定。

所述雾化器32用于将水雾化成水雾喷出,其密封连接于所述通道311的端部,并正对所述雾化口8。所述雾化器32可选用公知的雾化器32,其与所述控制单元6电连接。所述雾化器32可通过公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主体31上。

所述出口盖33设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盖33优选设置在壳体1的中上部,从而利于用户手握补水风扇的中下部进行使用,进而利于随手使用。在所述出口盖33上设有所述雾化口8,其与所述雾化器3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雾化器32形成的水雾可由该雾化口8喷出。所述雾化口8及出口盖33的形状可根据美观需要而设置,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所示的具体实例。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电机是装设于连接主体31上的,扇叶5位于雾化口8的周边,为加强产品整体外形美观度,所述出口盖33被构造成可遮罩住扇叶5与驱动装置4的连接部位。例如,所述出口盖33的尺寸比雾化器32的尺寸设置大一些,然后在出口盖33上设置相应的孔眼,使得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41可穿过所述出口盖33而延伸至壳体1外侧。所述出口盖33可通过公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如螺钉、卡扣结构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盖33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相应形状的安装孔,在安装孔便于设有相应的卡孔,在所述出口盖33的后侧设有卡扣,通过将卡扣扣入所述卡孔,便可将所述出口盖33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

所述驱动装置4为驱动电机,其可选用公知的驱动电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设于所述固定位312上,其输出轴41穿过所述出口盖33而延伸至壳体1外,并与所述扇叶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与扇叶5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公知技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也可固定于其他位置处,如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等。

所述壳体1呈筒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其内部中空,用于容置所述连接主体31、可充电电池7、控制单元6等。所述壳体1的一端敞口,其用于装设所述水箱2。为方便充电,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9,在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充电电池7,所述充电接口9及可充电电池7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6电连接。为方便控制补水风扇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控制按钮10。所述控制按钮10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包括但不局限于实体按钮和虚拟按钮,其中,实体按钮包括但不局限于推钮、按压钮、旋钮等。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按钮10设置成推钮形式,通过将其推动至不同位置而控制不同的工作模式。

所述水箱2设于所述壳体1的敞口端,其用于储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呈敞口状,在其敞口端设有可拆取的水箱盖11。所述水箱盖11与所述水箱2防水密封连接,并可打开而方便向水箱2内加水。所述水箱盖11与水箱2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公知技术,其包括但不局限于螺旋连接;在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1,其用于使水流至雾化器32位置处进行雾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也可构造成无水箱盖11,其仅设有出水口21,其不仅可用于使水流至雾化器32位置处进行雾化,也可以通过该出水口21向水箱2内加水。

为方便拆取水箱2进行清洗,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与所述连接主体3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在所述水箱2与所述连接主体31之间设有水箱连接件13。所述水箱连接件13与所述连接主体3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水箱2活动连接。在所述水箱2的底面设有卡位部22,在所述水箱连接件13与所述卡位部2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孔131,所述连接孔131的形状与所述卡位部22的形状相匹配,其使得所述卡位部22可伸入至该连接孔131内。为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水箱连接件13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131贯通的轨道孔132,所述轨道孔132沿其圆周方向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水箱2可相对所述水箱连接件13进行转动,从而可通过转动而固定或取出水箱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与水箱连接件1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活动连接。在所述水箱连接件13的中央设有贯通孔133,所述贯通孔133分别与所述水箱2的出水口21及连接主体31的通道311相贯通。为防止漏水,在所述贯通孔133上设有密封圈14。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4设于水箱2与水箱连接件13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6用于控制补水风扇的工作模式,其与所述驱动装置4、雾化器32、可充电电池7、充电接口9、控制按钮10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具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雾化工作模式、风扇工作模式、水雾风扇工作模式。在雾化工作模式下,所述雾化装置3工作、扇叶5及驱动装置4不工作,此时水经雾化器32雾化后由雾化口8喷出而可用于补水、保湿等。在风扇工作模式下,雾化装置3不工作,扇叶5及驱动装置4工作,此时扇叶5可向周围环境吹风而可用作风扇。在水雾风扇工作模式下,雾化装置3、扇叶5、驱动装置4同时工作,水经雾化器32雾化后由雾化口8喷出,并被所述扇叶5吹向周围环境,从而可吹出更凉爽的风。

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由于扇叶5是设置在壳体1外,并且不与雾化口8重叠,而是设置在雾化口8周围,从而可选用更小型的扇叶5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小巧,进而更利于便携。尤其是选用两叶扇叶5时,当不使用时,扇叶5可沿壳体1长度方向收纳,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收纳体积。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相比于传统的补水风扇,其结构更小巧,更细长,更便携。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补水风扇整体呈圆杆状,其外壳还可用于握持,因而还更利于手握使用,其相比于传统的喷雾风扇,其使用更方便。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