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57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吸泵,适用于多相流和高粘性流体输送领域,特指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



背景技术:

泵是流体输送系统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离心泵是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具有调节方便、效率高、运行可靠等优点,适用范围最广。常见的离心泵属于叶片泵,运行时由叶片驱动流体运动,实现能量转化。从表面来看它是连续均匀出水,实际上它不是连续的,因为叶片数是有限的,其产生的压力也要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叶轮内部也存在压力梯度。同时,离心泵运行时的一些问题也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如:空化,输送高粘度液体时效率较低,性能对气体敏感,输送固液两相流时易磨损,堵塞缠绕等。碟片式离心泵也称圆盘泵,是一种利用边界层效应进行流体输送的泵。专利号ZL200520036669.2公开了一种有盘状叶轮圆盘泵,以解决输送高浓度、高粘度、高硬度物料泵的问题,但由于圆盘数量有限,仍存在输送流量低,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以解决多相流和高粘性流体输送的问题,提高输送流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包括:泵体(1)、泵盖(2)、双吸叶轮(3)、轴(9),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盖于泵体(1)上方,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双吸叶轮(3)由两块前盖板(4)、圆盘(5)、一块后盖板(8)通过连杆(7)连接而成,并与轴(9)通过键连接;所述圆盘(5)为空心圆环状,圆盘(5)的前缘(6)为圆弧状;所述连杆(7)穿过圆盘(5)和后盖板(8)与前盖板(4)焊接而成;所述圆盘(5)两面均带有凹型沟槽;所述泵体(1)内部包含有对称的吸入室(10)和压出室(11),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圆盘(5)的个数可根据流量和扬程需要增加设置。

所述前盖板(4)和后盖板(8)平行放置,轴心线均与轴(9)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圆盘(5)数量为两块,其表面的凹型沟槽采用球形,成辐射状均布于表面,并与前盖板(4)和后盖板(8)平行且等距安放。

所述圆盘(5)的前缘(6)为1/4圆弧形状。

所述连杆(7)的截面为圆弧形;连杆(7)数量为3个,关于轴(9)的轴心线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泵体(1)包含的压出室(11)为螺旋形,流道截面为矩形;吸入室(10)为半螺旋形,流道截面为梨形;压出室(11)基圆直径与圆盘(5)直径的比为1.04。

所述双吸叶轮圆盘的前缘对吸入室的来流进行等分导流,由于双吸可以平衡产生的轴向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双吸叶轮中采用带孔圆盘代替传统叶片,利用产生的边界层效应来输送流体,一定间隙的两个圆盘形成流道,流道内从进口到出口压力分布均匀,从而空化性能较好。圆盘附近为高压区从而迫使多相流中的粒子集中在流道中部,进而避免了磨损;圆盘加工有凹型沟槽,以提高输送效率;泵体包含的压出室为螺旋形,截面为矩形,吸入室为半螺旋形,截面为梨形,以提高输送效率。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对称增加级数和圆盘个数的方式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双吸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叶轮圆盘与连杆截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压水室形状示意图

图中:1-泵体、2-泵盖、3-双吸叶轮、4-前盖板、5-圆盘、6-前缘、7-连杆、8-后盖板、9-轴、10-吸水室、11-压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包括:泵体1、泵盖2、双吸叶轮3、轴9,所述泵盖2盖于泵体1上方,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双吸叶轮3由两块前盖板4、圆盘5、一块后盖板8通过连杆7连接而成,并与轴9通过键连接;所述圆盘5为空心圆环状,其前缘6为圆弧状;所述连杆7穿过圆盘5和后盖板8与前盖板4焊接而成;所述圆盘5两面均带有凹型沟槽;所述泵体1内部包含有对称的吸入室10和压出室11,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泵体1包含的压出室11为螺旋形,流道截面为矩形;吸入室10为半螺旋形,流道截面为梨形。

结合图2,所述前后盖4和后盖板8平行放置,且两者的轴心线均与轴9的轴心线重合,将圆盘5的前缘6做成1/4圆弧形状,以便对吸入室的来流进行更好地导流。

结合图2、图3,所述圆盘5数量为两块,其表面的凹型沟槽采用球形,成辐射状均布于表面,将其与前盖板4和后盖板8平行且等距安放。

结合图3,连杆7的截面采用圆弧形,为了紧固连接,连杆7数量取3个,且关于轴9的轴心线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结合图4,为了兼顾泵的水力性能,压出室11基圆直径D3与圆盘5直径的比为1.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进入双吸泵的液体,由半螺旋型吸入室10送至对称的双吸叶轮3进口,再由圆盘5的前缘6进行等分导流进入圆盘5。利用圆盘5和介质之间的内摩擦力将原动机的能量转递给介质,是液体从压水室11流出。圆盘5近壁处形成边界层和高压区,使多相介质向圆盘5中部集中,避免了对结构的磨损,也避免了结构对输送介质的破坏。圆盘5上加工的凹型沟槽有利于提高能量转换率。由于双吸叶轮3对称分布,轴向力得以有效平衡。由于液流在双吸叶轮3中的流动属平稳过渡,整泵的抗汽蚀性能较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