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4134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



背景技术:

转子泵借助于工作腔里的多个固定容积输送单位的周期性运行来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的,有较高的真空度和排放压力,特别适合卫生级介质和腐蚀性、高粘度介质的输送。但是当转子泵入口端液体的液面较低时,特别是在较大管径的入口端管道中会产生漩涡,转子泵吸入空气使泵体和管道会剧烈震动,加剧泵体内零件变形、磨损,严重时会烧毁电机。

为了避免此种现象,一类方法是利用液位控制器保证入口处液体的液面一直在安全液位以上,这就无法输送全部完液体造成浪费,成本高,需要专人安装多处管道和电线,也比较占用场地;另一类方法是在转子泵的入口安装真空破坏阀,对配合精度和安装规范要求较高,并且在大管径的转子泵管道使用时还要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泵出现入口端管道中会产生漩涡。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置相交的第一隔板单元和第二隔板单元,所述第一隔板单元包含1~5个互相平行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单元包含1~5个互相平行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连接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连接管体的内壁,每个所述第一隔板所在平面都与管体的轴线平行,每个所述第二隔板所在平面都与管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互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个数与第二隔板的个数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均匀的分布在管体中和第二隔板均匀分布的分布在管体中。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若干插槽,每个所述隔板都通过插槽插入管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贯穿整个管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贯穿整个管体内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平板对进入或流出的液体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因漩涡导致转子泵的抽空现象;

2、合理选用平板的材质及规格,使用寿命长、方便焊接并保证其机械强度,延缓因液体冲击力过大、腐蚀性等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显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显示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显示为管体内壁插槽示意图。

图5显示为第一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第二隔板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隔板单元

11 第一隔板

101 第一隔板插缝

2 第二隔板单元

21 第二隔板

201 第二隔板插缝

3 管体

301 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转子泵用防抽空装置,包括管体3,所述管体3的内部相交的第一隔板单元1和第二隔板单元2,所述第一隔板单元包含1~5个互相平行的第一隔板11,所述第二隔板单元包含1~5个互相平行的第二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连接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连接管体的内壁,每个所述第一隔板所在平面都与管体的轴线平行,每个所述第二隔板所在平面都与管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都贯穿整个管体内部。

管体的其材质为SUS304或SUS316,长度为50~60mm,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的厚度为1.0mm左右。

如图1,于一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单元包含1个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单元包含1个第二隔板21,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互相垂直,本实施例中,管体外径为60mm。第一隔板单元以及第二隔板单元的两端各自竖直地焊接在管体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正好将管体分割成4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在超滤设备中,转子泵的输入口与原料罐的出料口连接,故使用时将上述实施例的防抽空装置放置在原料罐出料口处,相当于在原料罐的出料口又接了一段,延伸了出料口。原料罐出料口和转子泵的输入口直径相同,本实施例中为76mm。如此,当原料罐中液体的液面过低时,本实施例的防抽空装置会“破坏”液面漩涡以此防止转子泵抽空。

进一步地,本装置可以通过卡箍与原料罐的出口连接。卡箍的内部还可以设置硅胶垫片,使得连接的更加紧密。

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单元有2个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单元有3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单元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隔板单元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由于在原料罐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托架,所述托架可以是十字形的杆交叉的设置在原料罐出料口,形成衬底,出料口也是管状结构底部设置托架之后,就可以将本装置置于出料口中。

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管体内设置互相交叉的第一隔板单元1含有3个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单元2含有3个第二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单元与第二隔板单元之间夹角为60度。

如图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3的内壁设置若干插31,以供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插入。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知道,隔板设置的具体方案,因此,所述插槽的个数以及间距都是可以调整的。在最优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5对供第一隔板插入的插槽,以及5对供第二隔板插入的插槽。因此,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可以插入不同个数的隔板调整涡旋的形成的情况。

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若干第一隔板插缝101(如图5),第二隔板上设置若干第二插缝(201)。所述第一隔板插缝和和第二隔板的宽度匹配,所述第二隔板插缝和第一隔板的宽度匹配。因此使用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互相交错的插入。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