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三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7416发布日期:2018-08-24 20:5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置三螺杆泵。



背景技术:

螺杆泵用于粘性液体的传输,相较于单螺杆泵的单螺杆运输,三螺杆泵具有多个运输腔同时工作,运输流量大的有点。三螺杆泵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螺杆的传动轴经轴承定位后再密封的内置螺杆泵,另一种是螺杆的传动轴先密封,再连接轴承定位的外置螺杆泵。内置螺杆泵由于其轴承置与密封件内部,传输液体时能得到液体的润滑,一般用于传输润滑性较好的液体。外置螺杆泵的轴承与传输部分分离,主要用于传送粘度较高的液体,并产生较大的压强,故需要设置安全阀来在泵体内部高压的情况下进行泄压。

但是,现有的外置三螺杆泵中,设置的安全阀的工作可靠性不太良好,并且没有配套的高灵敏度的报警设备用以提醒操作工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置三螺杆泵,解决现有的三螺杆泵安全阀可靠性不高,且没有配套的高灵敏度的报警设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外置三螺杆泵,包括泵体,衬套,主动螺杆,从动螺杆Ⅰ,从动螺杆Ⅱ,橡胶圈Ⅰ,橡胶圈Ⅱ,机械密封,外置轴承,进口盖,出口盖,底盖,安全阀I,安全阀Ⅱ,阀盖I,阀盖Ⅱ,弹簧I,弹簧Ⅱ,弹簧底座I,弹簧底座Ⅱ,阀口I,阀口Ⅱ,挡板I,挡板Ⅱ,销片I,销片Ⅱ,连接件I,连接件Ⅱ,推动杆I,推动杆Ⅱ,导电片I,导电片Ⅱ,导线I,导线Ⅱ,报警箱,电源,电阻,电铃;

所述泵体前面设有进液口,后面设有两个出液口,内部中心连接有衬套,所述主动螺杆、从动螺杆I以及从动螺杆Ⅱ均安装在衬套内部,所述橡胶圈I、所述橡胶圈Ⅱ分别一上一下安装在衬套内部的右端,所述从动螺杆Ⅰ左端由泵体定位,右端由橡胶圈Ⅰ定位,所述从动螺杆Ⅱ左端由泵体定位,右端由橡胶圈Ⅱ定位,所述主动螺杆左端由泵体定位,右端先由机械密封密封,再由外置轴承定位,所述进口盖盖于泵体的进液口,与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出口盖盖于泵体的出液口,与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盖在泵体底部,所述安全阀I与安全阀Ⅱ分别设置在泵体出液口的两侧,所述安全阀均开设有通往外界的通孔,所述通孔分别由相应的阀盖I,阀盖Ⅱ盖住;

所述安全阀I开设有阀口I,所述安全阀Ⅰ底部设有弹簧底座Ⅰ,所述弹簧底座Ⅰ连接有弹簧I,所述弹簧Ⅰ另一端连接挡板Ⅰ,所述挡板Ⅰ盖住阀口Ⅰ,所述安全阀Ⅱ开设有阀口Ⅱ,所述安全阀Ⅱ底部设有弹簧底座Ⅱ,所述弹簧底座Ⅱ连接有弹簧Ⅱ,所述弹簧Ⅱ另一端连接挡板Ⅱ,所述挡板Ⅱ盖住阀口Ⅱ;

所述销片I置于连接板I上,所述连接件I为六面体结构,底部开设有契合销片I的凹槽,所述推动杆I一端连接在连接件I的侧面,另一端固连导电片I,所述销片Ⅱ置于连接板Ⅱ上,所述连接件Ⅱ为六面体结构,底部开设有契合销片Ⅱ的凹槽,所述推动杆Ⅱ一端连接在连接件Ⅱ的侧面,另一端固连导电片Ⅱ,导电片I与导电片Ⅱ贴合在一起;

所述报警箱位于泵体的顶部,包括有电源,电阻,电铃,所述导电片I由导线I连接,接入电源的负极,所述导电片Ⅱ由导线Ⅱ连接电阻,电阻再接入电源的正极,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电铃并联于电源两端。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械密封为承受压强范围为3MPa—15Mpa的高压机械密封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电片I与导电片Ⅱ均为弹性金属片。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报警箱为非密封金属壳体结构。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报警箱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置轴承为球轴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口盖与泵体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泵体的出液口的两侧设置了安全阀,使得当螺杆泵负压过高时,两侧的安全阀打开,泵体里面的液体通过安全阀流出外界,降低泵体里面的高压;并且通过设置在通过两安全阀上面的推杆上的两个相贴合的导电片,当安全阀工作时,导电片分开,从而使并联在电源两端的电铃不再短接而工作,发出铃响,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置三螺杆泵的俯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置三螺杆泵的正面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置三螺杆泵的电路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置三螺杆泵安全阀工作时的电路状态图。

图中,1-泵体,2-衬套,3-主动螺杆,4-从动螺杆Ⅰ,5-从动螺杆Ⅱ,6-橡胶圈I,7-橡胶圈Ⅱ,8-机械密封,9-外置轴承,10-进口盖,11-出口盖,12-底盖,13-安全阀I,14-安全阀Ⅱ,15-阀盖I,16-阀盖Ⅱ,17-弹簧I,18-弹簧Ⅱ,19-弹簧底座I,20-弹簧底座Ⅱ,21-阀口Ⅰ,22-阀口Ⅱ,23-挡板Ⅰ,24-挡板Ⅱ,231-销片Ⅰ,241-销片Ⅱ,25-连接件Ⅰ,26-连接件Ⅱ,27-推动杆Ⅰ,28-推动杆Ⅱ,29-导电片Ⅰ,30-导电片Ⅱ,31-导线Ⅰ,32-导线Ⅱ,33-报警箱,34-电源,35-电阻,36-电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外置三螺杆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衬套2,主动螺杆3,从动螺杆Ⅰ4,从动螺杆Ⅱ5,橡胶圈Ⅰ6,橡胶圈Ⅱ7,机械密封8,外置轴承9,进口盖10,出口盖11,底盖12,安全阀Ⅰ13,安全阀Ⅱ14,阀盖Ⅰ15,阀盖Ⅱ16,弹簧Ⅰ17,弹簧Ⅱ18,弹簧底座Ⅰ19,弹簧底座Ⅱ20,阀口Ⅰ21,阀口Ⅱ22,挡板Ⅰ23,挡板Ⅱ24,销片Ⅰ231,销片Ⅱ241,连接件Ⅰ25,连接件Ⅱ26,推动杆Ⅰ27,推动杆Ⅱ28,导电片Ⅰ29,导电片Ⅱ30,导线Ⅰ31,导线Ⅱ32,报警箱33,电源34,电阻35,电铃36;

所述泵体1前面设有进液口,后面设有两个出液口,内部中心连接有衬套2,所述主动螺杆3、从动螺杆Ⅰ4以及从动螺杆Ⅱ5均安装在衬套2内部,所述橡胶圈Ⅰ6、所述橡胶圈Ⅱ7分别一上一下安装在衬套2内部的右端,所述从动螺杆Ⅰ4左端由泵体定位,右端由橡胶圈Ⅰ6定位,所述从动螺杆Ⅱ5左端由泵体定位,右端由橡胶圈Ⅱ7定位,所述主动螺杆3左端由泵体定位,右端先由机械密封8密封,再由外置轴承9定位,所述进口盖10盖于泵体的进液口,与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出口盖11盖于泵体的出液口,与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12盖在泵体底部,所述安全阀Ⅰ13与安全阀Ⅱ14分别设置在泵体出液口的两侧,所述安全阀均开设有通往外界的通孔,所述通孔分别由相应的阀盖Ⅰ15,阀盖Ⅱ16盖住;

所述安全阀Ⅰ13开设有阀口Ⅰ21,所述安全阀Ⅰ13底部设有弹簧底座Ⅰ19,所述弹簧底座Ⅰ19连接有弹簧Ⅰ17,所述弹簧Ⅰ17另一端连接挡板Ⅰ23,所述挡板Ⅰ23盖住阀口Ⅰ21,所述安全阀Ⅱ14开设有阀口Ⅱ22,所述安全阀Ⅱ14底部设有弹簧底座Ⅱ20,所述弹簧底座Ⅱ20连接有弹簧Ⅱ18,所述弹簧Ⅱ18另一端连接挡板Ⅱ24,所述挡板Ⅱ24盖住阀口Ⅱ22;

如图2所示,所述销片Ⅰ231置于连接板Ⅰ23上,所述连接件Ⅰ25为六面体结构,底部开设有契合销片Ⅰ231的凹槽,所述推动杆Ⅰ27一端连接在连接件Ⅰ25的侧面,另一端固连导电片Ⅰ29,所述销片Ⅱ241置于连接板Ⅱ24上,所述连接件Ⅱ26为六面体结构,底部开设有契合销片Ⅱ241的凹槽,所述推动杆Ⅱ28一端连接在连接件Ⅱ26的侧面,另一端固连导电片Ⅱ30,导电片Ⅰ29与导电片Ⅱ30贴合在一起;

所述报警箱33位于泵体1的顶部,如图3所示,包括有电源34,电阻35,电铃36,所述导电片Ⅰ29由导线Ⅰ31连接,接入电源34的负极,所述导电片Ⅱ30由导线Ⅱ32连接电阻35,电阻35再接入电源35的正极,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电铃36并联于电源35两端。

当泵体内的液体压强过高时,安全阀Ⅰ和安全阀Ⅱ开始工作,强大的压力推动弹簧,液体由阀口进入安全阀并流出泵体。

由于安全阀Ⅰ13中弹簧Ⅰ17的压缩,弹簧Ⅰ上面的挡板Ⅰ23、销片Ⅰ231、连接件Ⅰ25运动,带动推动杆Ⅰ27向左侧运动,同时,由于安全阀Ⅱ14中弹簧Ⅱ18的压缩,弹簧Ⅱ18上面的挡板Ⅱ24、销片Ⅱ241、连接件Ⅱ26运动,带动推动杆Ⅱ28向右侧运动,导致导电片Ⅰ29与导电片Ⅱ30由贴合状态变成分离状态,如图4所示,电阻35不再具有短接作用,电铃36通电,发出铃声,挺行操作人员注意检查泵的状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