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型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863发布日期:2018-06-30 04:4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切割型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型潜水电泵,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大幅减小转子轴轴向串动幅度的切割型潜水电泵。



背景技术:

切割型污水电泵中叶轮采用半开螺旋式曲面叶片,叶轮叶片与泵体配合处的装配间隙对电泵的水力性能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目前,如图1所示,转子轴1的轴肩抵触在轴承2上端,轴承的上端再配合一孔用弹性挡圈3,孔用弹性挡圈卡在油室4壁体上,轴承2的下端抵触在油室4的壁体的定位部。这种轴承连接结构,转子轴仅仅只有一个方向的轴肩与轴承配合,形成一个方向的轴向限位(如图所示,仅具有对转子轴朝下方向的限位),相反,朝上反向的轴向限位则缺少,因此,目前技术中,对转子轴的轴向限位有限,转子轴的轴向串动幅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切割型潜水电泵,改变转子轴一端的连接结构,能够对转子轴的轴向的两个方向都能够形成限制,能够大幅减小转子轴轴向串动幅度,保证电泵水力性能,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切割型潜水电泵,包括转子轴、通过轴承套置在转子轴上的油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第一端面配合孔用挡圈、第二端面配合轴用挡圈,所述轴承第一端面的内环部位抵触在所述转子轴的轴肩上,所述孔用挡圈卡在所述油室的壁体上,所述孔用挡圈的限位面与所述轴承第一端面的外环部位形成抵触配合,所述轴用挡圈卡在所述转子轴上,所述轴用挡圈的限位面与所述轴承第二端面的内环部位形成抵触配合,轴承第二端面的外环部位抵触在油室的壁体上。

改变转子轴一端的连接结构,能够对转子轴的轴向的两个方向(向上和向下方向,在本专利中,涉及到的上、下都是相对于图示方向而言的)都能够形成限制,能够大幅减小转子轴轴向串动幅度。

具体来说,通过孔用挡圈对轴承的轴向限位、轴承与转子轴轴肩的抵触配合,能够很好的对转子轴向下方向串动形成抑制。通过轴用挡圈与转子轴形成卡制,轴用挡圈又受到轴承的限制,能够很好的对转子轴向上方向串动形成抑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轴承、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为标准件。有利于切割型潜水电泵加工及装配,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精度。

为了形成良好的嵌接或卡接关系,所述油室壁体上设置第一挡圈槽,所述孔用挡圈卡在所述第一挡圈槽上。

所述转子轴上设置第二挡圈槽,所述轴用挡圈卡在所述第二挡圈槽上。

为了防止意外轴向大幅受力而破损,所述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为弹性件,提高缓存能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改变转子轴一端的连接结构,能够对转子轴的轴向的两个方向都能够形成限制,能够大幅减小转子轴轴向串动幅度,保证电泵水力性能,提高使用可靠性。2、轴承、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为标准件,有利于切割型潜水电泵加工及装配,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精度。3、为了防止意外轴向大幅受力而破损,所述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为弹性件,提高缓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2所示,切割型潜水电泵,包括转子轴1、通过轴承2套置在转子轴上的油室4。所述轴承2的第一端面配合孔用挡圈3、第二端面配合轴用挡圈5,所述轴承第一端面的内环部位抵触在所述转子轴2的轴肩上,所述孔用挡圈3卡在所述油室4的壁体上,所述孔用挡圈3的限位面与所述轴承第一端面的外环部位形成抵触配合,所述轴用挡圈5卡在所述转子轴1上,所述轴用挡圈5的限位面与所述轴承第二端面的内环部位形成抵触配合,轴承第二端面的外环部位抵触在油室的壁体上。

改变转子轴一端的连接结构,能够对转子轴的轴向的两个方向(向上和向下方向,在本专利中,涉及到的上、下都是相对于图示方向而言的)都能够形成限制,能够大幅减小转子轴轴向串动幅度。

具体来说,通过孔用挡圈对轴承的轴向限位、轴承与转子轴轴肩的抵触配合,能够很好的对转子轴向下方向串动形成抑制。通过轴用挡圈与转子轴形成卡制,轴用挡圈又受到轴承的限制,能够很好的对转子轴向上方向串动形成抑制。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为标准件。有利于切割型潜水电泵加工及装配,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精度。

为了形成良好的嵌接或卡接关系,所述油室壁体上设置第一挡圈槽,所述孔用挡圈卡在所述第一挡圈槽上;所述转子轴上设置第二挡圈槽,所述轴用挡圈卡在所述第二挡圈槽上。

为了防止意外轴向大幅受力而破损,所述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为弹性件,提高缓存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