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9507发布日期:2018-07-27 21:0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业排灌的机械,属于一种框架式混流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泵进口和进水管路直接连接时,水泵承重力大,造成机泵同心度差,易形成电机发热、噪声超标,需配大功率电机,造成功率浪费、机泵效率低于设计效率2-3个百分点。

框架式混流泵和电机运行操作时,固定点少,固定高性能差,振动性大,易造成连接部位及轴承的损坏,致使维修较频繁,运行成本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水泵电机同心度低、振动易传递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框架式混流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框架式混流泵,包括混流泵、电机和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混流泵的安装空间,其中电机安装于框架顶部对应安装空间的外侧,混流泵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侧;

其中混流泵包括进水口、排水口以及用于驱动混流泵叶轮的驱动轴,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个进水口连接管,进水口位于混流泵的底部,排水口位于混流泵侧部,所述进水口的连接法兰A与进水口连接管的连接法兰B之间通过缓冲垫连接;

所述驱动轴位于混流泵的顶部,电机通过一个调心盘固定于框架的顶部,所述驱动轴与电机的转动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调心盘包括一个安装于电机上的连接盘以及一个固定于框架顶部的固定盘,在连接盘上设置有条形的调节孔,在固定盘上设置有圆孔形的定位孔,定位孔与调节孔之间通过螺钉组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框架为正方体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电机的上板以及用于固定进水口连接管的下板,上板与下板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连接,连接柱与上板、下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联轴器为泵用三爪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式混流泵机组采用框架固定电机和水泵,通过调心盘确保水泵和电机的垂直同心度,以框架和地面接触,形成面面结合,减少了水泵机组的振动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泵、电机一体连接方式,同时采用面固定形式,使整个水泵、电机、框架形成一体,进水管路连接于框架上,降低了水泵的承重力,从而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

3、进水管路和水泵采用进水接管,止口密封形式,保证安装时能360°旋转,从而降低基建成本。

4、连接筋可以提高整个设备的强度,降低框架的抖动。

5、三爪联轴器扭矩输出效率高,而同轴修正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连接盘的示意图;

图3是泵用三爪联轴器的示意图。

图中:1、上板;2、下板;3、连接柱;4、电机;5、混流泵;6、进水口;7、排水口;8、进水口连接管;9、橡胶圈;10、驱动轴;11、三爪联轴器;12、连接盘;13、固定盘;14、调节孔;15、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一种框架式混流泵,包括混流泵、电机和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混流泵的安装空间,其中电机安装于框架顶部对应安装空间的外侧,混流泵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侧;

其中混流泵包括进水口、排水口以及用于驱动混流泵叶轮的驱动轴,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一个进水口连接管,进水口位于混流泵的底部,排水口位于混流泵侧部,所述进水口的连接法兰A与进水口连接管的连接法兰B之间通过橡胶圈密封连接;

如图2,所述驱动轴位于混流泵的顶部,电机通过一个调心盘固定于框架的顶部,所述调心盘包括一个安装于电机上的连接盘以及一个固定于框架顶部的固定盘,在连接盘上设置有条形的调节孔,在固定盘上设置有圆孔形的定位孔,定位孔与调节孔之间通过螺钉组进行固定;

如图3,所述驱动轴与电机的转动轴之间通过三爪联轴器连接,所述三爪联轴器包括连接于驱动轴的上卡爪和连接于转动轴的下卡爪,在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均阵列设置有若干卡爪,在卡爪之间设置有用于镶嵌卡爪的镶嵌槽。

如图1,所述框架为正方体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电机的上板以及用于固定进水口连接管的下板,上板与下板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柱连接,连接柱与上板、下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使用时,首先通过调心盘调节电机的相对位置,使得驱动轴和转动轴同心设置,同时推动三爪联轴器,使得上卡爪和下卡爪之间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同时旋转进水口连接管使得进水口连接管的位置与工位需求对应;水泵、电机通过框架一体连接,防止电机相对水泵发生抖动,造成电机负载增大,发热增大,同时调心盘可以进一步提高旋转轴和驱动轴的同心度,进一步降低抖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