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用风机叶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743发布日期:2018-09-18 20:3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叶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风机叶轮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在车内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空调已成为汽车必备装置之一,在汽车空调中,鼓风机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源,其风量影响着空调的整体性能,汽车空调的噪音大多来自鼓风机,鼓风机的噪音水平对舒适性尤为重要,风量和噪音作为衡量鼓风机的重要指标,鼓风机的叶轮对风量、噪音、效率有决定性作用,当鼓风机电机转动时,叶轮随之转动,叶轮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将空气从叶轮中甩出,甩出的空气汇集在蜗壳中,由于速度慢、压力高,空气便从离心风机出口处排出,流入管道,叶轮中的空气被排出后,形成了负压,进气口外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又被压入叶轮中,因此,叶轮不断旋转,空气也就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在管道中不断流动,由于叶片短而宽,且弯曲度较大,气流在叶道中分离严重,因此效率较低,而现有的风机叶轮无法兼顾风量和噪音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同等转速下的风量、效率并降低噪音的汽车空调用风机叶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一种汽车空调用风机叶轮机构,包括弧形的叶片和前盘组成的叶轮以及设置于另一端与叶片相连接的电机轮毂,叶片的外端部围成一个外圆,叶片的内端部围成一个内圆,其特征在于:叶轮的前倾角为7-8.5°,倾斜角为同一叶片上同一平面的叶轮圆心至叶片外端部的直径与叶轮圆心至叶片内端部的直径的夹角,进气角为60-80°,进气角为叶片内端部处的内圆上的切线与该叶片内端部处其自身弧线的切线的夹角,出气角为20-40°,出气角为叶片外端部处的外圆上的切线与该叶片外端部处其自身弧线的切线的夹角。

优选的,在叶轮进风口处的叶片端部设置有轴向倒角,轴向倒角为主视图上的叶片端部投射其在侧视图上所形成的倾斜线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轴向倒角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与前盘高度的比值为0.8-0.95。

优选的,叶片内圆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倒角,其中一个倒角的半径为0.1mm-0.5mm。另一个倒角的半径为0.2mm-0.8mm。

优选的,前盘的高度与叶轮的高度比为0.1-0.12,

优选的,电机轮毂直径比叶轮的外圆直径小0.25-0.35倍的叶片宽度。使风量增加。

优选的,电机轮毂为碗形,叶片与电机轮毂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够使风量增加,效率提升,并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面说明:1、叶片,2、前盘,3、电机轮毂,4、外圆,5、内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空调用风机叶轮机构,包括弧形的叶片1和前盘2组成的叶轮以及设置于另一端与叶片相连接的电机轮毂3,叶片的外端部围成一个外圆4,叶片的内端部围成一个内圆5,叶轮的前倾角α为7-8.5°,倾斜角α为同一叶片上同一平面的叶轮圆心至叶片外端部的直径与叶轮圆心至叶片内端部的直径的夹角,进气角β为60-80°,进气角β为叶片内端部处的内圆上的切线与该叶片内端部处其自身弧线的切线的夹角,出气角γ为20-40°,出气角γ为叶片外端部处的外圆上的切线与该叶片外端部处其自身弧线的切线的夹角,通过对倾斜角α、进气角β、出气角γ的参数的改变,使风机性能得到优化,气流在叶轮片间流动更加顺畅,叶片间的涡流减少,从而使鼓风机风量提高,噪音降低,静压效率得以提升,优选的,前倾角α为7.7°、进气角β为66°,出气角γ为22°或前倾角α为8.0°,进气角β为75°,出气角γ为36°的组合时,使风机性能达到最大优化。

在叶轮进风口处的叶片端部设置有轴向倒角θ,轴向倒角θ为主视图上的叶片端部投射其在侧视图上所形成的倾斜线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轴向倒角θ的水平方向的长度g与前盘高度b的比值为0.8-0.95,能够有效减少气流对叶片的冲击,降低噪音,优选的,比值为0.85或0.91时能够降低的噪音值最大,叶片内圆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倒角,其中一个倒角h的半径为0.1mm-0.5mm,另一个倒角i的半径为0.2mm-0.8mm,通过设置的倒角,能够减少空气催叶轮的冲击,降低噪音,前盘的高度b与叶轮的高度c比为0.1-0.12,保证叶轮有足够的强度,电机轮毂直径d比叶轮的外圆直径e小0.25-0.35倍的叶片宽度f,叶片的宽度f为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值,减少电机轮毂对叶轮气流的阻挡,增大叶片净流通面积,使风量增加,电机轮毂为碗形,叶片与电机轮毂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避免应力集中。

采用该风机叶轮机构后,在吹面模式下进行实验,风量提升10%,鼓风机静压的效率提升15%,同时有效降低了噪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