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678发布日期:2018-07-17 23:5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齿部相互啮合的一对螺旋齿轮的液压泵。



背景技术:

作为所述液压泵,以往,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液压泵。如图6及图7所示,该液压泵1具备:壳体2,在内部形成着液压室4;螺旋齿轮、也就是连续接触线啮合齿轮(以下,简称为“齿轮”)20、25,它是配设在该液压室4内的一对螺旋齿轮,且具有如下齿形,即,分别在齿顶及齿底包含圆弧部,在啮合部形成从齿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连续的接触线;作为一对轴承部件的衬套40、45;以及一对侧板30、35。

所述壳体2包括:本体3,从一个端面朝向另一个端面形成着所述液压室4,所述液压室4具有截面形状模仿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的空间;前盖7,经由密封件11呈液密状固定在该本体3的一个端面(前端面);以及端盖8,同样地经由密封件12呈液密状固定在本体3的另一个端面(后端面);由这些作为一对盖体的前盖7及端盖8将所述液压室4堵塞。

所述一对齿轮20、25中,其中一个为驱动齿轮20,另一个为从动齿轮25。在使驱动齿轮20的旋转方向从前盖7观察时为右旋转而使用的情况下,驱动齿轮20的齿部成为右扭转,从动齿轮25的齿部成为左扭转。齿轮20从它的两端面沿着它的中心轴分别延伸设置着旋转轴21、22,同样地,齿轮25从它的两端面沿着它的中心轴分别延伸设置着旋转轴26、27,这一对齿轮20、25以相互啮合的状态插入到所述液压室4内,它们的齿顶与所述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所述液压室4以该一对齿轮20、25的啮合部为界,被划分为高压侧与低压侧两个部分。

另外,驱动齿轮20的前方侧的旋转轴21的端部21a形成为锥形状,进而在端部21a的前端形成着螺钉部21b,该部通过形成在所述前盖7的贯通孔7a而向外侧延伸,该旋转轴21的外周面与贯通孔7a的内周面之间由油封10密封。此外,在图12中表示该齿轮20、25的立体图。

在所述本体3,在它的一个侧面形成通向所述液压室4的低压侧的取入孔(取入流路)5,并且在与取入孔(取入流路)5相对的另一个侧面,同样地形成着通向所述液压室4的高压侧的喷出孔(喷出流路)6。而且,这些取入孔5及喷出孔6以各自的轴线位于所述一对齿轮20、25间的中心的方式设置。

如图8所示,所述侧板30、35由形成为模仿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在侧板30形成着贯通孔31、32,在侧板35形成着贯通孔36、37。而且,侧板30是以在它的贯通孔31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1并且在贯通孔32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6的状态,配设在齿轮20、25的前侧,且成为它的对向面抵接在包含齿轮20、25的齿部在内的整个前端面的状态。另一方面,侧板35是以在它的贯通孔36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2并且在贯通孔37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7的状态,配设在齿轮20、25的后侧,且成为它的对向面抵接在包含齿轮20、25的齿部在内的整个后端面的状态。

另外,在侧板30,在所述贯通孔31、32的内周面形成着通向正面及背面的润滑槽33、34,同样地,在侧板35,在所述贯通孔36、37的内周面形成着通向正面及背面的润滑槽38、39。当所述一对齿轮20、25旋转时,经由这些润滑槽33、34、38、39将工作油导向该齿轮20、25的端面及齿底,由此能够将齿轮20、25的齿底冷却,并且能够将齿轮20、25与侧板30、35之间润滑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

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衬套40、45是形成为模仿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的轴承,在衬套40形成着支撑孔41、42,同样地,在衬套45形成着支撑孔46、47。而且,衬套40是以在它的支撑孔41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1并且在支撑孔42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6的状态,配设在所述侧板30的前侧,另一方面,衬套45是以在它的支撑孔46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2并且在支撑孔47插通着所述旋转轴27的状态,配设在所述侧板35的后侧,分别将所述旋转轴21、22、26、27旋转自如地支撑。

另外,在衬套40、45的与所述侧板30、35对向的端面,形成着模仿阿拉伯数字“3”的形状的密封槽40a、45a。而且,如图11所示,在该密封槽40a、45a内,分别配设着具有弹性的划分密封件50、55。

该划分密封件50将作为衬套40与侧板30之间的间隙的背面区域51划分为高压侧的区域51a与低压侧的区域51b,划分密封件55将作为衬套45与侧板35之间的间隙的背面区域56划分为高压侧的区域56a与低压侧的区域56b。向由这些划分密封件50、55划分的背面区域51、56的高压侧区域51a、56a,适当经由流路而导入所述液压室4的高压侧的工作油,所述侧板30、35由被导向高压侧区域51a、56a的高压的工作油分别压抵在齿轮20、25的端面,由此,防止高压侧的工作油经由各端面向低压侧泄漏。

此外,在侧板30、35,虽然液压室4内的高压的工作油也作用在它们的齿轮20、25侧的端面,但高压侧的空间51a、56a内的受压面积大于齿轮20、25侧的受压面积,其结果为,侧板30、35因该作用力的差而被压抵在齿轮20、25的端面。

另外,如该图11所示,在所述划分密封件50、55的两端部,形成着朝向外侧弯折并回折的回折部50a、55a,这些回折部50a、55a液密地抵接在侧板30、35、构成液压室4的本体3的内周面3a、及衬套40、45(准确来说是密封槽40a、45a的底面)。

另外,衬套40的前端面抵接在前盖7的端面,衬套45的后端面抵接在端盖8的端面,由此,成为齿轮20、25的端面与侧板30、35抵接的状态、及侧板30、35与设置在衬套40、45的划分密封件50、55分别抵接的状态,并且成为对这些齿轮20、25、侧板30、35、划分密封件50、55及衬套40、45赋予了预压的状态。而且,划分密封件50、55利用该预压而弹性变形,并且利用它的弹力,而相对于侧板30、35及衬套40、45分别液密地抵接。

在具备以上构成的以往的油压泵1中,首先,将连接在工作油的贮存罐的配管连接在所述壳体2的取入孔5,将连接着油压设备的配管连接在所述喷出孔6,并且将驱动马达连接在所述驱动齿轮20的旋转轴21之后,利用该驱动马达使驱动齿轮20旋转。

由此,与驱动齿轮20啮合的从动齿轮25旋转,从而由所述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25的齿部及侧板30、35夹着的区域的工作油通过齿轮20、25的旋转向喷出孔6侧移送,以齿轮20、25的啮合部为界,喷出孔6侧成为高压侧,取入孔5侧成为低压侧。

而且,如果通过工作油向喷出孔6侧移送而使取入孔5侧成为负压,那么槽内的工作油会经由配管及取入孔5被抽吸到低压侧的所述液压室4内,由所述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25的齿部及侧板30、35夹着的区域的工作油通过齿轮20、25的旋转而继续向喷出孔6侧移送,被加压为高压后经由喷出孔6及配管向油压设备输送。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2451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且说,在所述构成的液压泵1中,为了将由所述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25的齿部及侧板30、35包围的低压侧的工作油以较高的效率向高压侧移送,也就是说,为了在齿轮20、25的齿部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之间以尽量不产生漏液的方式移送,而在将液压泵1组装之后且使用它之前,一般实施将液压室4的内周面3a利用齿轮20、25的齿部来切削(自切割)的预运转。

组装时的油压泵1成为如下状态:衬套40、45的支撑孔41、42、46、47的各内径被精加工为比旋转轴21、22、26、27的各外径只大特定量,且齿轮20、25能够抵接在液压室4的低压侧的内周面3a。因此,如果使这种油压泵1预运转并在所述使用形态下放置,那么齿轮20、25会被高压的工作油压到低压侧,它们的齿顶被按压在液压室4的低压侧的内周面3a,从而该低压侧的内周面3a被齿轮20、25的齿顶切削。而且,如果利用齿轮20、25将所述内周面3a切削能够向低压侧移动的量,那么该切削结束,而实现齿轮20、25的齿顶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的状态。

在图13中表示通过这种预运转对液压室4的内周面3a进行自切割的状态。此外,该图13是表示概略的图,相当于图6中的箭视b-b方向的剖视图。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齿轮20、25沿大致水平方向(箭头e、f方向)分别被按压而切削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成为如下状态:从垂直的基准线r朝向旋转方向(箭头da方向)以角度θa1至角度θa2的角度范围(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在超过角度θa2的范围内,齿轮20的齿顶不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同样地,齿轮25成为如下状态:从所述基准线r朝向旋转方向(箭头db方向)以角度θb1至角度θb2的角度范围(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b3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在超过角度θb2的范围内,齿轮25的齿顶不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

由所述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25的齿面及侧板30、35包围的区域(将该区域称为“液压区域”)内处于所述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θb3内的液压区域的工作油成为低压pl,在旋转方向(箭头da、db方向)上超过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θb3的范围的液压区域的工作油成为高压ph。

这样,通过进行自切割,能够使齿轮20、25的齿顶与液压室4的低压侧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通过像这样使齿轮20、25的齿顶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能够将由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25的齿部及侧板30、35包围的低压侧的工作油以较高的效率向高压侧移送。

然而,如上所述,在使齿轮20、25的齿顶与液压室4的低压侧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的以往的油压泵1中,当在它们滑动接触的终端部齿轮20、25的齿顶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离开时,高压侧的工作油会经由形成在所述内周面3a、侧板30、35及齿轮20、25的齿部相互之间的间隙而向低压侧流入,此时,由于齿轮20、25为螺旋齿轮,所以具有因齿部的扭转而所述间隙逐渐变大的特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从当初的极微小的间隙流入的工作液体成为朝向侧板35的喷流,因该喷流而导致在侧板35的表面产生腐蚀(侵蚀)。

使用图14(a)~(c)更详细地说明该问题。图14(a)~(c)是图12中的箭视c方向的图,对齿轮20进行了图示,但关于齿轮25也相同,所以将与该齿轮25相关的符号以括弧标注。另外,符号20a1(25a1)、20a2(25a2)、20a3(25a3)及20a4(25a4)分别为齿部的顶部(棱线)。

此外,在齿轮20(25)为螺旋齿轮的情况下,由于齿线扭转,所以在所述滑动接触的终端部,齿轮20(25)的齿顶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最初离开而产生间隙的部分为与沿着所述齿轮20(25)的齿线朝向各侧板30、35的方向相对于齿轮20(25)的旋转方向成为正向的一侧的侧板(在该例中为侧板35)之间。

在图14中,齿轮20(25)向箭头da(db)方向旋转,在图14(a)中,处于比由两点链线所示的滑动接触终端cea(ceb)靠上游侧的顶部20a2(25a2)、20a3(25a3)及20a4(25a4)的全域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另一方面,超过滑动接触终端cea(ceb)的顶部20a1(25a1)至少它的一部分不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这样,如该图14(a)所示,顶部20a1(25a1)与顶部20a2(25a2)之间的工作油成为高压ph,顶部20a2(25a2)与顶部20a3(25a3)之间的工作油成为低压pl,顶部20a3(25a3)与顶部20a4(25a4)之间的工作油成为低压pl。

其次,如图14(b)所示,如果齿轮20(25)向箭头da(db)方向旋转,它的顶部20a2(25a2)的旋转方向(箭头da(db)方向)前端部分越过滑动接触终端cea(ceb),而在该顶部20a2(25a2)、内周面3a及侧板35之间产生间隙,那么如以虚线箭头所示般,工作油成为从该间隙朝向侧板35的喷流而流入到顶部20a2(25a2)与顶部20a3(25a3)之间的齿槽。

而且,如图14(c)所示,如果齿轮20(25)进一步向箭头da(db)方向旋转,从而顶部20a2(25a2)、内周面3a及侧板35之间的间隙变大,那么顶部20a2(25a2)与顶部20a3(25a3)之间的工作油成为高压ph。

这样,如果齿轮20(25)连续地向箭头da(db)方向旋转,那么会产生如下问题:从在齿轮20(25)的各顶部20a(25a)、内周面3a及侧板35之间依次重复形成的间隙产生朝向侧板35的喷流,因该重复产生的喷流导致在侧板35的表面产生腐蚀(侵蚀),因该腐蚀而产生金属粉。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它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泵,该液压泵使用螺旋齿轮,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侧板产生腐蚀。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来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泵,其具备:

一对螺旋齿轮,具有以从两端面分别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旋转轴,且齿部相互啮合;

本体,两端部开口,且在内部具有将所述一对螺旋齿轮以啮合状态收纳的液压室,该液压室具有沿着所述各齿轮的外周面的圆弧状内周面;

一对轴承部件,在所述本体的液压室内,配设在所述各齿轮的两侧,将所述各齿轮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撑;

一对侧板,以抵接于所述各螺旋齿轮的端面的方式分别配设在所述一对螺旋齿轮与所述一对轴承部件之间;

密封部件,分别配设在所述一对侧板与所述一对轴承部件之间,将形成在该侧板与轴承部件之间的背面区域划分为2个区域,且具备弹性;以及

一对盖体,分别呈液密状固设在所述本体的两端面,将所述液压室密封;且

所述一对螺旋齿轮以在比它的啮合部靠旋转方向侧的特定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分别与所述液压室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构成,并且由所述一对侧板、所述一对螺旋齿轮的齿面及所述液压室的内周面包围的液压区域以如下方式设定:以所述啮合部为界,从该啮合部朝向所述旋转方向,到顶部全域与所述液压室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最前方的齿部为止的区域成为低压,比该齿部靠旋转方向前方的区域成为高压,

由所述密封部件划分为2个区域的所述各背面区域分别以如下方式构成:其中一个区域与所述高压的液压区域连通,且设定为比其中另一个区域更高压,作为该一个区域的高压区域的范围到达至分别与所述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对应的区域,且该液压泵以如下方式构成:

对抵接在所述螺旋齿轮的一对侧板中沿着所述螺旋齿轮的齿线朝向各侧板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螺旋齿轮的旋转方向成为正向的一侧的侧板,在与所述一对螺旋齿轮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对应的各区域内与所述背面区域的高压区域对应的位置,穿设着分别贯通到正面及背面的贯通孔,

在所述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由所述螺旋齿轮的旋转方向最前方的齿部、它后续的齿部、所述一对侧板及所述液压室的内周面包围的低压区域与所述背面区域的高压区域经由所述贯通孔而连通。

如上所述,在该液压泵中,一对螺旋齿轮以在比它的啮合部靠旋转方向侧的特定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分别与液压室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构成。而且,由一对侧板、一对螺旋齿轮的齿面及液压室的内周面包围的液压区域以啮合部为界,从该啮合部朝向旋转方向,到顶部全域与液压室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最前方的齿部为止的区域成为低压,比该齿部靠旋转方向前方的区域成为高压。

另外,由密封部件分别划分为2个区域的各背面区域分别以如下方式构成:至少它的一个区域与高压的液压区域连通,且设定为与所述液压区域的高压侧为相同压力的高压,作为该一个区域的高压区域的范围到达至分别与所述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对应的区域。

而且,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抵接于螺旋齿轮的一对侧板中沿着螺旋齿轮的齿线朝向各侧板的方向相对于螺旋齿轮的旋转方向成为正向的一侧的侧板,在与所述一对螺旋齿轮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对应的各区域内与所述背面区域的高压区域对应的位置,穿设分别贯通到正面及背面的贯通孔,在所述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由螺旋齿轮的旋转方向最前方的齿部、它后续的齿部、一对侧板及液压室的内周面包围的低压区域与所述背面区域的高压区域经由该贯通孔而连通。

这样,该液压泵中,沿特定方向旋转的螺旋齿轮的齿部且处于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的齿部中,也就是说,齿部的顶部全域与液压室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齿部中,旋转方向最前方的齿部在超过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并向它的外侧移动之前,背面区域的高压的工作液体经由所述贯通孔而流入到由该最前方的齿部、它后续的齿部、一对侧板及液压室的内周面包围的低压区域(后方区域),其结果为,该后方区域成为高压。

这样,在所述最前方的齿部超过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并向它的外侧移动之前,所述后方区域成为高压,从而该齿部前后的区域成为相同的高压,所以在最前方的齿部超过滑动接触角度范围而从液压室的内周面离开时,即便在该内周面、侧板及螺旋齿轮的齿部相互之间形成间隙,也不会产生工作液体从所形成的间隙朝向后方区域流入的现象,因此,不会产生在侧板产生腐蚀这一以往的问题。

此外,虽然所述背面区域的高压的工作液体经由所述贯通孔而朝向所述后方区域流入,但由于它的流入方向为大致沿着齿部的齿面的方向,所以在该齿部难以产生腐蚀。

另外,在所述液压泵中,优选为所述各贯通孔朝向所述螺旋齿轮侧孔径扩大。通过像这样设为孔径扩大的形状,能够抑制工作液体的流动剥离。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液压泵中,在螺旋齿轮的齿部中处于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内的最前方的齿部超过滑动接触角度范围并向它的外侧露出之前,背面区域的高压的工作油通过设置在侧板的贯通孔而流入到该齿部的后方区域,从而该后方区域成为高压,该齿部前后的区域成为相同的高压,所以在最前方的齿部超过滑动接触角度范围而从液压室的内周面离开时,即便在该内周面、侧板及螺旋齿轮的齿部相互之间形成间隙,也不会产生工作油从所形成的间隙朝向后方区域流入的现象,因此,不会产生在侧板产生腐蚀这一以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泵的正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箭视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侧板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形成在侧板的贯通孔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5是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泵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油压泵的正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箭视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以往的油压泵的侧板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以往的油压泵的衬套的前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衬套的右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衬套装设着划分密封件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6所示的以往的油压泵的螺旋齿轮、侧板及衬套的立体图。

图13是图6中的箭视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用来说明以往的油压泵中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的图1~图5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泵的正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箭视a'-a'方向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例的油压泵的侧板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形成在侧板的贯通孔的形状的说明图,图5是用来说明本例的油压泵的作用的说明图。

此外,如图1~图3所示,本例的油压泵100除了侧板135的构成以外,具备与图6~图13所示的以往的油压泵1相同的构成。因此,在图1~图5中,对与以往的油压泵1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应用上文所述的说明,以下,省略它的详细说明。另外,在本例的油压泵100中,也与以往的油压泵1同样地,通过预运转进行自切割,而成为齿轮20、25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的状态。

如上所述,该油压泵100中,所述侧板135的构成与以往的油压泵1的侧板35的构成不同。该侧板135如图1所示,沿着齿轮20、25的齿线朝向该侧板135的方向相对于齿轮20、25的旋转方向成为正向。另一方面,侧板30沿着齿轮20、25的齿线朝向该侧板30的方向相对于齿轮20、25的旋转方向成为逆向。

在图3中图示出侧板135,该侧板135具备与图8所示的侧板35相同的外观形状,与侧板35不同的方面仅在于具备贯通到正面及背面的贯通孔135a、135b。此外,符号136、137是与所述贯通孔36、37对应的贯通孔,符号138、139是与所述润滑槽38、39对应的润滑槽。

所述贯通孔135a位于所述齿轮20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内,并且设置在通向由所述划分密封件55划分的背面区域56的高压区域56a的位置。贯通孔135b也同样地,位于齿轮25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b3内,并且设置在通向由所述划分密封件55划分的背面区域56的高压区域56a的位置。

如上所述,划分密封件55是将形成在衬套45与侧板135之间的背面区域56划分为高压区域56a与低压区域56b的密封件,且如图3所示,该高压区域56a到达至与齿轮20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的内侧、及齿轮25的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b3的内侧对应的区域。

此外,在图3中,从垂直的基准线r到角度θa1的位置是齿轮20相对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开始滑动接触的位置,从基准线r到角度θa2的位置是结束滑动接触的位置。同样地,从基准线r到角度θb1的位置是齿轮25相对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开始滑动接触的位置,从基准线r到角度θb2的位置是结束滑动接触的位置。另外,cea表示齿轮20结束滑动接触的位置,ceb表示齿轮25结束滑动接触的位置。

这些贯通孔135a、135b如图4(a)所示,一般来说可为圆孔,作为它的变形例,也可为如图4(b)所示的对齿轮20、25侧取倒角而成的形状(贯通孔135a'、135b'),或者,还可为如图4(c)所示的在齿轮20、25侧使孔径扩大而成的锥形形状(贯通孔135a”、135b”)。

在具备以上构成的本例的油压泵100中,与所述油压泵1同样地,首先,将连接在工作油的贮存罐的配管连接在壳体2的取入孔5,将连接着油压设备的配管连接在喷出孔6,并且将驱动马达连接在所述驱动齿轮20的旋转轴21之后,利用该驱动马达使驱动齿轮20旋转。

由此,与驱动齿轮20啮合的从动齿轮25旋转,由液压室4的内周面3a、齿轮20、25的齿部及侧板30、135夹着的液压区域的工作油通过齿轮20、25的旋转而向喷出孔6侧移送,以齿轮20、25的啮合部为界,从该啮合部朝向旋转方向,到顶部全域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的最前方的齿部为止的包含取入孔5在内的区域成为低压,比该齿部靠旋转方向前方的包含喷出孔6在内的区域成为高压,被加压到高压的工作油经由喷出孔6及配管被输送至油压设备。

另外,被划分密封件50、55分别划分为2个区域的各背面区域51、56分别为高压区域51a、56a与高压的液压区域连通,成为与该高压的液压区域相同的高压,另一低压区域51b、56b与低压的液压区域连通,成为与该低压的液压区域相同的低压。

而且,在设置着所述贯通孔135a、135b的侧板135中,工作油通过该贯通孔135a、135b显示如图5所示的行为。此外,图5是与所述图14对应的图,且是相当于图12中的箭视c方向的图。另外,在图5中,对齿轮20进行了图示,但关于齿轮25也相同,所以将与该齿轮25相关的符号以括弧标注。另外,符号20a1(25a1)、20a2(25a2)、20a3(25a3)及20a4(25a4)分别为齿部的顶部(棱线)。

在图5中,齿轮20(25)向箭头da(db)方向旋转,在图5(a)中,比以两点链线表示的滑动接触终端cea(ceb)靠上游侧的顶部20a2(25a2)、20a3(25a3)及20a4(25a4)的全域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滑动接触,另一方面,超过滑动接触终端cea(ceb)的顶部20a1(25a1)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内周面3a滑动接触。而且,如该图5(a)所示,顶部20a1(25a1)与顶部20a2(25a2)之间的工作油成为高压ph,顶部20a2(25a2)与顶部20a3(25a3)之间的工作油成为高压ph,顶部20a3(25a3)与顶部20a4(25a4)之间的工作油成为低压pl。

其次,如图5(b)所示,齿轮20(25)向箭头da(db)方向旋转,在顶部20a3(25a3)超过滑动接触终端cea(ceb)之前,所述贯通孔135a(135b)在该顶部20a3(25a3)与顶部20a4(25a4)之间的齿槽开口,从而它们成为连通的状态,此时,如以虚线的箭头所示般,高压的背面区域56a的工作油流入到比顶部20a3(25a3)靠后方的区域,也就是顶部20a3(25a3)与顶部20a4(25a4)之间的齿槽,其结果为,如图5(c)所示,该齿槽(后方区域)成为高压ph。此时,从高压的背面区域56a流入到所述齿槽(后方区域)的工作油由于它的流入方向成为大致沿着该齿部的齿面的方向,所以在该齿部难以产生腐蚀。

另一方面,即便顶部20a2(25a2)的旋转方向(箭头da(db)方向)前端部分越过滑动接触终端cea(ceb),而在该顶部20a2(25a2)、内周面3a及侧板35之间产生间隙,由于比该顶部20a2(25a2)靠前方的区域(顶部20a1(25a1)与顶部20a2(25a2)之间的齿槽)及比该顶部20a2(25a2)靠后方的区域(顶部20a2(25a2)与顶部20a3(25a3)之间的齿槽)已经成为相同的高压,所以不会产生工作油从该间隙朝向后方的区域流入的现象。

这样,在本例的油压泵100中,在处于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θb3)内的旋转方向最前方的齿部超过该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θb3)而移动到它的外侧之前,也就是说,在超过所述滑动接触终端cea(ceb)之前,高压的工作油通过所述贯通孔135a(135b)从背面区域56a流入到它后方的区域,从而该后方区域成为高压,所以在最前方的齿部越过滑动接触终端cea(ceb)而从液压室4的内周面3a离开时,即便在该内周面3a、侧板135及齿轮20(25)的齿部相互之间形成间隙,也不会产生工作油从所形成的间隙朝向后方的区域流入的现象,因此,不会产生在侧板产生腐蚀这一以往的问题。

此外,在该油压泵100中,如图4(b)及(c)所示,优选为所述各贯通孔135a、135b朝向齿轮20、25侧孔径扩大。通过像这样设为孔径扩大的形状,能够抑制工作油的流动剥离。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采用的具体形态并不受该实施方式任何限定。

例如,在上例的油压泵100中,将螺旋齿轮20、25设为具有如下齿形的螺旋齿轮(连续接触线啮合齿轮),即,分别在齿顶及齿底包含圆弧部,在啮合部形成从齿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连续的接触线,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其它齿形(包含公知的一般齿形)的螺旋齿轮。

另外,设置贯通孔135a、135b的位置只要为发挥所述效果的位置,也就是在处于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θb3)内的旋转方向最前方的齿部超过该滑动接触角度范围θa3(θb3)向它的外侧移动之前,也就是说,在越过所述滑动接触终端cea(ceb)之前,高压的工作油通过该贯通孔135a(135b)从背面区域56a流入到它后方的区域的位置,那么可以是任何位置。

另外,贯通孔135a、135b的内径只要为工作油可流通的大小即可,它的大小并无限制。

另外,贯通孔135a、135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孔,也可为长孔或方孔等其它形状。

另外,在上例的油压泵100中,使驱动齿轮20的旋转方向从前盖7侧观察时为右旋转,对驱动齿轮20使用右扭转的螺旋齿轮,对从动齿轮25使用左扭转的螺旋齿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驱动齿轮20的旋转方向从前盖7侧观察时为左旋转,对驱动齿轮使用左扭转的螺旋齿轮,对从动齿轮使用右扭转的螺旋齿轮。

进而,在上例中,将本发明的液压泵设为油压泵而具体化,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以切削液作为工作液体的冷却泵而具体化。

[附图标记说明]

1油压泵

2壳体

3本体

3a内周面

4液压室

7前盖

8端盖

20、25(螺旋)齿轮

21、22、26、27旋转轴

30、35侧板

40、45衬套

40a、45a密封槽

50、55划分密封件

100油压泵

135侧板

135a、135b贯通孔

θa3、θb3滑动接触角度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