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8796发布日期:2018-10-24 00:0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送风机,更具体而言,涉及适用于搭载于车辆的空调装置的离心式送风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其具有:具有多片叶片的风扇;使该风扇旋转的马达;以及围绕所述风扇的壳体。

例如如日本特开2015-214968号公报所公开那样,这样的离心式送风机在壳体的中央部设置有叶轮及电动马达,空气在所述叶轮的旋转作用下通过开设于壳体的吸入口而进入内部,空气流向以盘旋在所述叶轮的外周侧的方式形成的旋流通风路,通过作为端部侧的排出通风路而从排出口送出。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5-214968号公报的离心式送风机中,沿着旋流通风路回旋而朝向排出通风路的空气的压力在排出口附近成为高压。因此,在设置于电动马达的外周侧、且旋流通风路的卷曲始端与排出通风路之间的舌部附近,含有水分的空气向低压的内周侧流入,伴随于此,水分可能浸入到配置于内周侧的电动马达。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空气中含有的水分从通路部浸入驱动源侧的离心式送风机。

本发明是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其具有:壳体;风扇,其收纳在壳体的内部,将沿轴向吸入的空气沿径向送出;以及驱动源,其收纳于壳体中,驱动风扇,壳体具有:进气口,其开设在轴向一端侧;旋流状的第1通路部,其形成于风扇的外周侧;第2通路部,其从第1通路部的卷曲终端延伸到排出口;以及舌部,其形成于第1通路部中的卷曲始端侧与第2通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位,离心式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第1壁部,其在舌部的附近相对于第2通路部的内周壁向轴向一端侧立起设置;以及

第2壁部,其相对于第1壁部位于径向内侧,面对驱动源的外周面,向轴向一端侧立起设置。

根据本发明,在构成离心式送风机的壳体上,舌部形成于旋流状的第1通路部的卷曲始端侧与延伸到排出口的第2通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位,在舌部的附近,第1壁部相对于第2通路部的内周壁向轴向一端侧立起设置,在第1壁部的径向内侧,以面对驱动源的外周面的方式向轴向一端侧立起设置有第2壁部。

因此,即使是在第1及第2通路部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从高压的第2通路部侧流入低压的第1通路部的卷曲始端侧的情况下,空气中含有的水分也会通过第1及第2壁部而被防止向径向内侧浸入,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水分浸入设置于第2壁部的径向内侧的驱动源侧。

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离心式送风机的整体纵剖视图。

图3是构成图1所示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下壳体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下壳体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该离心式送风机10包括:驱动源12,其由马达等构成;风扇14,其在该驱动源12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以及壳体18,其收纳该风扇14,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部16。

驱动源12例如设置在壳体18的大致中央下部,其旋转轴20被固定成突出到所述壳体18内。并且,旋转轴20与风扇14的中心部连结,在向驱动源12通电的作用下一体地旋转。

风扇14收纳在壳体18的大致中央,具备:多片叶片22,它们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分离;环状的护罩24,其设置在所述叶片22的上端部;以及毂部26,其从所述叶片22的下端部朝向中央向上端侧延伸。

叶片22形成为截面呈弯曲状,以规定长度在铅直方向(箭头A、B方向)上延伸,并且以沿着周向彼此等间隔分离的方式设置有多片。并且,在叶片22的上端部结合有护罩24,叶片22的下端部与毂部26的外缘部结合,从而构成大致圆筒状的风扇14。

并且,风扇14通过将从中心朝向外周侧且向下方(箭头A方向)倾斜的毂部26的中心与驱动源12的旋转轴20连结而一体地旋转,进入所述风扇14的内侧的空气沿着所述毂部26被导向下方(箭头A方向)且外周侧,之后通过各叶片22之间并被向外周侧送出。

壳体18例如包括:壳体主体28,其形成在大致中央部,收纳风扇14;以及保持架30,其设置在该壳体主体28的大致中央下部,收纳驱动源12。

该壳体主体28上,以在收纳于内部的风扇14的外周侧回旋的方式形成有通路部16,该壳体主体28具有沿着轴向设置在上部的上壳体32和与该上壳体32的下方连接的下壳体34,在壳体主体28的内部中央收纳风扇14。

通路部16以跨上壳体32和下壳体34的方式形成,通路部16具有:旋流通路(第1通路部)36,其外周壁以随着从卷曲始端C(参照图1及图3)向卷曲终端渐渐远离风扇14的方式向径向外侧形成为螺旋状;以及排出通路(第2通路部)38,其从所述旋流通路36的卷曲终端向切线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在所述排出通路38的下游侧端部开设有排出口40。

此外,通路部16形成为下壁部从通路部16的卷曲始端C向卷曲终端渐渐向下方(箭头A方向)倾斜。由此,通路部16的通路截面积随着朝向卷曲终端侧而渐渐增大,并且形成有接合其旋流通路36的卷曲始端C与排出通路38的内周壁38a的舌部42。

上壳体32在其上端部中央开设有进气口44,该进气口44例如开设为大致圆形,使壳体18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并且在外周部形成有向内侧翻折而成的喇叭口46。

另一方面,在下壳体34,在开设于其中央的贯插孔48中贯插且保持有保持架30,在该贯插孔48的外周侧,在通路部16的舌部42的附近形成有肩部50。

如图1~图4所示,肩部50的截面例如形成为从排出通路38的内周壁38a向上壳体32侧(图2中箭头B方向)突出的U字状,肩部50以随着从排出通路38的内周壁朝向下游侧而渐渐向舌部42及旋流通路36的卷曲始端C侧扩宽的方式形成为宽幅状。

换言之,肩部50以立起设置在排出通路38的内周壁38a与安装保持架30的贯插孔48之间的方式形成在通路部16的舌部42的附近。

该肩部5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壁部52,其沿着排出通路38的内周壁38a立起设置;第2壁部54,其相对于该第1壁部52在径向内侧沿着贯插孔48的外周侧形成;第3壁部56,其从该第2壁部54的端部延伸到旋流通路36的卷曲始端C处的外周壁;以及顶部58,其覆盖所述第1~第3壁部52、54、56的上端部。

该顶部58例如在与下壳体34的轴向(图2中箭头A、B方向)垂直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如图2所示,肩部50中的顶部58的高度被设定成与风扇14的下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

保持架30具有:保持架主体60,其形成为筒状,在内部收纳驱动源12;以及平坦部62,其从该保持架主体6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在保持架30贯插在下壳体34的贯插孔48中的状态下,所述平坦部62的外缘部与所述贯插孔48连接,从而在该平坦部62面对叶片22的下端的状态下,所述贯插孔48被封闭。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10基本上如以上所述地构成,下面对其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驱动源12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风扇14在该驱动源12的驱动作用下借助旋转轴20旋转,由此空气从开设于壳体18的上方的进气口44被吸入到所述风扇14的内侧。

并且,向风扇14的内侧进入的空气沿着毂部26被导向下方且外周侧后,通过多片叶片22之间,并被向外周侧的通路部16送出。送出到该通路部16内的空气沿着旋流通路36从卷曲始端C逆时针地流动而到达卷曲终端侧后,通过排出通路38并流动到排出口40,被向外部送出。

此外,在上述的通路部16中流动的空气以从旋流通路36的卷曲始端C向排出通路38回旋的方式流动,从而压力渐渐上升,该空气的一部分有时会从在舌部42的附近达到高压的所述排出通路38向相邻的低压的旋流通路36的卷曲始端C侧流入。

在该情况下,空气中含有的水分被设置在排出通路38与旋流通路36的卷曲始端C侧之间并向上方(箭头B方向)突出的肩部50而抑制向内周侧浸入,并且所述肩部50以与风扇14的下端部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形成。因此,沿着风扇14的毂部26流动的空气从叶片22的下部被向外周侧导出,由此水分被向径向外侧推回从而更可靠地阻止了向内周侧的浸入。

其结果是,在通路部16的下游侧,防止了水分从排出通路38浸入到设置于内周侧的驱动源12侧,能够适当阻止该浸入引起的驱动源12的不良情况。

此外,上述的下壳体34的肩部50不限于形成为向下方开口且在上部具有顶部58的截面为U字状的情况,例如如图3中双点划线形状所图示,肩部50也可以由立起设置在排出通路38侧的第1壁部52a和立起设置在贯插孔48的外周侧的第2壁部54a构成。

该第1壁部52与第2壁部54在通路部16的上游侧形成为端部彼此接合的大致V字状。即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与具有顶部58的肩部50大致同等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离心式送风机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