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型液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1819发布日期:2019-01-14 18: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直驱型液压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直驱型液压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增压泵采用高压柱塞副直驱的形式,增压泵开启时高压柱塞副就开始工作,这样会对泵头内的组件和电机造成巨大冲击,导致泵头启动抖动大、噪声响,影响泵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启动平稳、噪声小、泵头内结构受冲击小、使用寿命长的直驱型液压泵。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驱型液压泵,包括泵头、设在泵头中心与泵头转动配合的曲轴,所述曲轴端部设有沿泵头径向设置且与曲轴配合的低压柱塞副和高压柱塞副,所述泵头内设有低压油腔,所述低压油腔一侧设有第一进油口,油液从第一进油口进入低压柱塞副后经加压从低压柱塞副一侧的第一出油口流出,所述高压柱塞副一侧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高压柱塞副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进油口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油液从低压柱塞副单向导通至高压柱塞副的单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泵头启动时,油液先从第一进油口进入低压油腔,低压柱塞副开始工作,将油液加至低压并通过第一出油口进入第二进油口,再通过单向结构进入高压柱塞副,高压柱塞副随后工作进行加压,高压的油液通过第二出油口进入泵体,如果低压柱塞副不工作供油、高压柱塞副内没有油液不进行高压增压,即低压柱塞副先启动、高压柱塞副后启动,解决了传统增压泵频繁启动高压柱塞副也频繁启动对泵头冲击大的技术问题,低压油液先进入、高压油液后产生,对泵头内零件的冲击小,泵头整体运行平稳,噪声小,使用寿命长,单向结构用于限定油液仅能从低压柱塞副流动至高压柱塞副,避免油液回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单向结构包括设在第一出油口处的第一单向阀和/或设在第二进油口处的第二单向阀,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在第一出油口或第二进油口上设置单向阀,以避免油液从高压柱塞副回流至低压柱塞副,亦可以在第一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上均设置单向阀,从而确保油液不会从高压柱塞副回流至低压柱塞副。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腔、设在第一阀腔内的第一阀座、第一弹性件、第一堵塞件,所述第一阀座设有与第一出油口导通的第一油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第一阀腔端面相抵、另一端将第一堵塞件弹性抵靠在第一油孔上,所述第一堵塞件离开第一阀座的方向与油液从低压柱塞副进入高压柱塞副的方向一致,通过所述改进,低压柱塞副工作,油液通过低压柱塞副的加压后顶开第一堵塞件,第一堵塞件压缩第一弹性件并离开第一阀座,第一油孔打开,油液从第一出油口流出进入第二进油口,如果低压柱塞副的油液压力不够无法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压力,第一弹性件将第一堵塞件弹性压合在第一油孔上,堵塞第一油孔,从而确保油液仅能单向地从低压柱塞副流动至高压柱塞副。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腔、设在第二阀腔内的第二阀座、第二弹性件、第二堵塞件,所述第二阀座设有与第二进油口导通的第二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第二阀腔端面相抵、另一端将第二堵塞件弹性抵靠在第二油孔上,所述第二堵塞件离开第二阀座的方向与油液从低压柱塞副进入高压柱塞副的方向一致,通过所述改进,第二单向阀工作时,从第一出油口流出的低压油液顶开第二堵塞件,第二堵塞件克服第二弹性件弹力并远离第二阀座移动,第二油孔打开,油液进入高压柱塞副,低压柱塞副的油液压力不够时,第二单向阀的第二弹性件将第二堵塞件弹性压合在第二油孔上,堵塞第二油孔,从而保证油液仅能单向地从低压柱塞副流动向高压柱塞副。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阀座与高压柱塞副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挡圈、第一密封圈、设在第二阀座和高压柱塞副之间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用于容置第一挡圈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挡圈设有夹设在第二阀座与第一密封圈之间且可受第一密封圈压动朝向第二阀座产生形变的第一密封唇部,通过所述改进,第二阀座与高压柱塞副的间隙通过第一密封结构进行密封,由于高压柱塞副内产生高压,高压的油液对第一密封结构产生压力,第一密封圈受压变形,挤压第一密封唇部朝向第二阀座产生形变进而密封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二阀座之间的间隙,并且,高压柱塞副内油液压力越大,第一密封圈形变越大,第一密封唇部的形变越大,第一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越好。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挡圈还设有夹设在第一密封圈与高压柱塞副之间且可受第一密封圈压动朝向高压柱塞副产生形变的第二密封唇部,通过所述改进,第一密封圈受压变形,同时挤压第二密封唇部朝向高压柱塞副产生形变进而密封第一密封结构与高压柱塞副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圈形变越大,第二密封唇部的形变越大,第一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越好,第一密封唇部和第二密封唇部配合进行密封,确保高压油液不会从高压柱塞副与泵头之间的间隙和第二阀座与泵头之间的间隙中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低压柱塞副包括低压柱塞座、设在低压柱塞座内的低压柱塞腔、活动配合在低压柱塞腔内的低压柱塞体,所述低压柱塞体的一端与曲轴相抵,所述低压柱塞体另一端通过低压柱塞弹性件与低压柱塞座相抵,所述低压柱塞座远离低压柱塞体的端部设有用于限定油液仅能从低压油腔流动至低压柱塞腔的第三单向阀,所述低压柱塞座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低压柱塞腔与第一出油口的低压出油口,通过所述改进,低压柱塞体通过曲轴带动朝向低压柱塞腔运动,对低压柱塞腔内的油压产生冲击而使其产生低压,随后进入第一出油口朝向高压柱塞副流动,第三单向阀油液用于限定油液仅能从低压油腔进入低压柱塞腔,避免回流。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单向阀包括第三阀座、第三堵塞件、第三弹性件、第三保持架,所述第三阀座设置在低压柱塞座内且设有用于连通低压油腔和低压柱塞腔的第三油孔,所述第三保持架固定在第三阀座与低压柱塞座之间且与第三阀座与低压柱塞座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堵塞件一端与第三阀座的第三油孔相抵以堵塞油孔,另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第三保持架相抵,油液从低压油腔进入低压柱塞腔时推动第三堵塞件克服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三堵塞件从第三油孔移开,通过所述改进,低压油腔内的油液推开第三堵塞件,第三堵塞件克服第三弹性件的弹力朝向第三保持架移动,第三油孔打开,油液从低压油腔进入低压柱塞腔,第三单向阀不工作时,第三弹性件将第三堵塞件弹性压合在第三油孔上,将第三油孔堵塞,从而保证油液仅能单向地从低压油腔进入低压柱塞副。

作为本发明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高压柱塞副包括高压柱塞座、设在高压柱塞座内的高压柱塞腔,活动配合在高压柱塞腔内的高压柱塞体,所述高压柱塞体一端与曲轴相抵,所述高压柱塞体另一端插设在高压柱塞腔内,油液从第二进油口进入高压柱塞腔内通过高压柱塞体的加压从第二出油口流出,通过所述改进,曲轴驱动高压柱塞体工作,高压柱塞体挤压高压柱塞腔,高压柱塞腔内的油液由低压加压至高压从第二出油口流出进入泵体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a-a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b-b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出油口处第四单向阀和第二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泵头,2-曲轴,3-低压柱塞副,3.1-低压柱塞座,3.2-低压柱塞腔,3.3-低压柱塞体,3.4-低压柱塞弹性件,4-高压柱塞副,4.1-高压柱塞座,4.2-高压柱塞腔,4.3-高压柱塞体,5-低压油腔,6-第一进油口,7-第一出油口,8-第二进油口,9-第二出油口,10-第一单向阀,10.1-第一阀腔,10.2-第一阀座,10.3-第一弹性件,10.4-第一堵塞件,10.5-第一油孔,11-第二单向阀,11.1-第二阀腔,11.2-第二阀座,11.3-第二弹性件,11.4-第二堵塞件,11.5-第二油孔,12-第一密封结构,12.1-第一挡圈,12.2-第一密封圈,12.3-第一密封槽,12.4-第一密封唇部,12.5-第二密封唇部,13-第三单向阀,13.1-第三阀座,13.2-第三堵塞件,13.3-第三弹性件,13.4-第三保持架,13.5-第三油孔,14-第四单向阀,14.1-第四阀腔,14.2-第四阀座,14.3-第四弹性件,14.4-第四油孔,14.5-第四堵塞件,15-第二密封结构,15.1-第二挡圈,15.2-第二密封圈,15.3-第二密封槽,15.4-第三密封唇部,15.5-第四密封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

一种直驱型液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头1、设在泵头1中心与泵头1转动配合的曲轴2,所述曲轴2端部设有沿泵头1径向设置且与曲轴2配合的低压柱塞副3和高压柱塞副4,所述泵头1内设有低压油腔5,所述低压油腔5一侧设有第一进油口6,油液从第一进油口6进入低压柱塞副3后经加压从低压柱塞副3一侧的第一出油口7流出,所述高压柱塞副4一侧设有第二进油口8,所述高压柱塞副4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油口9,所述第一出油口7与第二进油口8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7与第二进油口8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油液从低压柱塞副3单向导通至高压柱塞副4的单向结构。

其中,所述单向结构包括设在第一出油口7处的第一单向阀10和/或设在第二进油口8处的第二单向阀11。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10包括第一阀腔10.1、设在第一阀腔10.1内的第一阀座10.2、第一弹性件10.3、第一堵塞件10.4,所述第一阀座10.2设有与第一出油口7导通的第一油孔10.5,所述第一弹性件10.3一端与第一阀腔10.1端面相抵、另一端将第一堵塞件10.4弹性抵靠在第一油孔10.5上,所述第一堵塞件10.4离开第一阀座10.2的方向与油液从低压柱塞副3进入高压柱塞副4的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11包括第二阀腔11.1、设在第二阀腔11.1内的第二阀座11.2、第二弹性件11.3、第二堵塞件11.4,所述第二阀座11.2设有与第二进油口8导通的第二油孔11.5,所述第二弹性件11.3一端与第二阀腔11.1端面相抵、另一端将第二堵塞件11.4弹性抵靠在第二油孔11.5上,所述第二堵塞件11.4离开第二阀座11.2的方向与油液从低压柱塞副3进入高压柱塞副4的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二阀座11.2与高压柱塞副4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结构12,所述第一密封结构12包括第一挡圈12.1、第一密封圈12.2、设在第二阀座11.2和高压柱塞副4之间的第一密封槽12.3,所述第一密封槽12.3用于容置第一挡圈12.1和第一密封圈12.2,所述第一挡圈12.1设有夹设在第二阀座11.2与第一密封圈12.2之间且可受第一密封圈12.2压动朝向第二阀座11.2产生形变的第一密封唇部12.4。

其中,所述第一挡圈12.1还设有夹设在第一密封圈12.2与高压柱塞副4之间且可受第一密封圈12.2压动朝向高压柱塞副4产生形变的第二密封唇部12.5。

其中,所述低压柱塞副3包括低压柱塞座3.1、设在低压柱塞座3.1内的低压柱塞腔3.2、活动配合在低压柱塞腔3.2内的低压柱塞体3.3,所述低压柱塞体3.3的一端与曲轴2相抵,所述低压柱塞体3.3另一端通过低压柱塞弹性件3.4与低压柱塞座3.1相抵,所述低压柱塞座3.1远离低压柱塞体3.3的端部设有用于限定油液仅能从低压油腔5流动至低压柱塞腔3.2的第三单向阀13,所述第一出油口7设置在低压柱塞座3.1一侧设有用于将低压柱塞腔3.2的油液朝向高压柱塞副4流动。

其中,所述第三单向阀13包括第三阀座13.1、第三堵塞件13.2、第三弹性件13.3、第三保持架11.4,所述第三阀座13.1设置在低压柱塞座3.1内且设有用于连通低压油腔5和低压柱塞腔3.2的第三油孔11.5,所述第三保持架11.4固定在第三阀座13.1与低压柱塞座3.1之间且与第三阀座13.1与低压柱塞座3.1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堵塞件13.2一端与第三阀座13.1的第三油孔11.5相抵以堵塞第三油孔11.5,另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13.3与第三保持架11.4相抵,油液从低压油腔5进入低压柱塞腔3.2时推动第三堵塞件13.2克服第三弹性件13.3的弹力使得第三堵塞件13.2从第三油孔11.5移开。

其中,所述高压柱塞副4包括高压柱塞座4.1、设在高压柱塞座4.1内的高压柱塞腔4.2,活动配合在高压柱塞腔4.2内的高压柱塞体4.3,所述高压柱塞体4.3一端与曲轴2相抵,所述高压柱塞体4.3另一端插设在高压柱塞腔4.2内,油液从第二进油口8进入高压柱塞腔4.2内通过高压柱塞体4.3的加压从第二出油口9流出。

其中,所述第二出油口9处还设有第四单向阀14,所述第四单向阀14包括第四阀腔14.1、设在第四阀腔14.1内的第四阀座14.2、第四弹性件14.3、第四堵塞件14.5,所述第四阀座14.2设有与第二出油口9导通的第四油孔14.4,所述第四弹性件14.3一端与第四阀腔14.1端面相抵、另一端将第四堵塞件14.5弹性抵靠在第四油孔14.4上,所述第四堵塞件14.5离开第四阀座14.2的方向与油液从高压柱塞副4流出至泵头1外的方向一致,第四单向阀14工作时,从第二出油口9流出的高压顶开第四堵塞件14.5,第四堵塞件14.5克服第四弹性件14.3弹力并远离第四阀座14.2移动,第四油孔14.4打开,油液从高压柱塞副4压出至泵头1外,高压柱塞副4的油液压力不够时,第四单向阀14的第四弹性件14.3将第四堵塞件14.5弹性压合在第四油孔14.4上,堵塞第四油孔14.4,从而保证油液仅能单向地从高压柱塞副4流动向泵头1外。

其中,所述第四阀座14.2与泵头1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结构15,所述第二密封结构15包括第二挡圈15.1、第二密封圈15.2、设在第四阀座14.2和泵头1之间的第二密封槽15.3,所述第二密封槽15.3用于容置第二挡圈15.1和第二密封圈15.2,所述第二挡圈15.1设有夹设在第四阀座14.2与第二密封圈15.2之间且可受第二密封圈15.2压动朝向第四阀座14.2产生形变的第三密封唇部15.4,所述第二挡圈15.1还设有架设在第二密封圈15.2和泵头1之间且可受第二密封圈15.2压动朝向泵头1产生形变的第四密封唇部15.5,第四阀座14.2与高压柱塞副4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结构15进行密封,由于泵头1外使用端的油液压力高于高压柱塞副4内的压力,故第二密封结构15设在第四阀座14.2与泵头1之间,从第四单向阀14流出的高压油液对第二密封结构15产生压力,第二密封圈15.2受压变形,挤压第三密封唇部15.4朝向第四阀座14.2产生形变进而密封第二密封结构15与第四阀座14.2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15.2同时挤压第四密封唇部15.5朝向泵头1产生形变进而密封第二密封结构15与泵头1之间的间隙,并且,通过第四单向阀14后的油液压力越大,第二密封圈15.2形变越大,第三密封唇部15.4和第四密封唇部15.5的形变越大,第二密封结构15的密封效果越好。

其中,上述的第一弹性件10.3、第二弹性件11.3、第三弹性件13.3、第四弹性件14.3和低压柱塞弹性件3.4均可以为弹簧,且弹性力的大小为第一弹性件10.3<第二弹性件11.3<第三弹性件13.3<第四弹性件14.3,从而保证油液单向地从第一进油口6经低压柱塞副3和高压柱塞副4加压后流动至泵头1外的使用端。

其中,第一堵塞件10.4、第二堵塞件11.4、第四堵塞件14.5均可为球体,以提高堵塞件堵塞时的堵塞效果,而第三堵塞件13.3对第三油孔13.5完全堵塞的要求不高,且为了增大流量,设置为板状。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