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式自动补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839发布日期:2018-09-18 20:37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簧式自动补油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中,蓄能器多以气囊式蓄能器为主,其原理是液压泵提供油给蓄能器使气囊变形,随着压力的增大,气流量减小,以此形成液压储能的结果,若液压系统需要增加液压油,则蓄能器在气体膨胀压力下将液压油排出以补充达到循环供应。蓄能器由气囊分为两个腔室,气囊内充氮气,气囊外充液压油,当系统压力将液压油压入蓄能器时,气囊受压变形,其体积随压力增大而减小,液压油被储存起来,当系统压力减小,气囊增大,则蓄能器将液压油排出,使系统压力得到补偿。但是,现有气囊式蓄能器存在以下问题:

1、在生产过程中的装配和测试阶段,经常会发生气囊破裂、充气压力不稳定、漏气等现象;

2、前期安装气囊式蓄能器手续复杂,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性以及准确性要求较高。气囊式蓄能器安装时应给气囊预充压力,为防止气囊爆破,需给钢瓶内壁涂抹一层液压油,气囊内的预充压力应控制在系统工作温度下系统最小压力的90%,而当预充压力首次达到5Mpa时,应缓慢给气囊充入氮气,并且整个过程应随时注意温度的变化,保证压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以免气囊失效,所以整个过程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准确程度要求较高。

3、作为应急能源的蓄能器在使用过程中,对于一些排放流量、输出压力或是最低压力无法控制的液压系统,常出现蓄能器工作压力低于气囊预充压力,蓄能器内油液被排空,蓄能器气囊反复接触提升阀,导致气囊损坏失效。

4、气囊式蓄能器在使用过程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不仅需防振,还需防高温、防污染。

5、气囊式蓄能器后续维护过程繁琐,既要定期检查气密性,也要定期检测压力,当压力不足时,应补给,压力过大时须将多余气体排出,严格控制气囊气压在规定值。

这种气囊式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属于危险部件,不适用于体积小、高频工作、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式自动补油器,所述弹簧式自动补油器包括缸筒、压盖、活塞、活塞杆、弹簧、紧固件。缸筒顶端设置有活塞安装口,底端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压盖安装于所述缸筒的所述顶端并在中心设置有通孔;活塞置于所述缸筒内;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压盖的所述通孔伸出;弹簧抵靠在所述压盖和所述活塞之间并能够伸缩;紧固件位于所述压盖的外侧并以螺纹连接方式穿套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缸筒的所述底端与所述活塞之间的缸内空间为储油部。

优选地,在所述缸筒的所述出油口外侧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缸筒的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的单向阀出油口与需补油的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管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缸筒的所述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进油口附近。

优选地,在所述活塞的圆周面两端位置,沿所述活塞外周设置有凹部,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内壁之间进行径向密封的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Y型密封圈。

优选地,在所述活塞的圆周面中间位置,沿所述活塞外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对所述活塞进行支撑的环形支撑带。

优选地,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盖与所述缸筒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盖的与所述弹簧接触的部位、和所述活塞的与所述弹簧接触的部位,均设置有能收纳所述弹簧的端部的收纳部。

优选地,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螺纹连接部位,设置有对二者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式自动补油器,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该补油器可靠性高,风险小,安全性能好,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充气压力不稳定,气囊破裂等现象。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一实施方式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一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图4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一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5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安装有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注油过程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压力平衡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弹簧式自动补油器补油工作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气囊式蓄能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弹簧式自动补油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耐用性高,在延续气囊式蓄能器储能的特点外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避免蓄能器在装配或测试阶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充气压力不稳定、气囊破裂、漏气等现象。

2、避免前期安装过程手续复杂、繁琐,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3、降低蓄能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

4、避免后续维护过程麻烦。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式自动补油器,主要用于闭式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补给。如图1、图2所示,该弹簧式自动补油器包括缸筒10、活塞20及活塞杆30、压盖40、弹簧50等。缸筒10顶端设置有活塞安装口,底端设有进油口T2、出油口T1,在图2中,左侧为顶端,右侧为底端。压盖40安装于缸筒10的顶端并在中心设置有通孔。活塞杆30一端与活塞20连接,另一端从压盖40的通孔伸出。弹簧50抵靠在压盖40和活塞20之间并能够伸缩。缸筒10的底端与活塞20之间的缸内空间为储油部。

为了方便对补油器进行操作,在安装阶段,可以在活塞杆30末端安装紧固件。具体而言,可将所述活塞杆30的伸出所述压盖40的一端设计成螺纹构造,例如设计成削边带外螺纹的形式;相应地,在活塞杆30伸出压盖40的螺纹段安装可拆解的紧固件80,例如六角螺母,紧固件80位于压盖40的外侧并以螺纹连接方式穿套在活塞杆30上。从而,紧固件80将活塞杆30固定。

活塞20及活塞杆30布置在缸筒10的内部,活塞20及活塞杆30可以铸为一体,也可使用螺纹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压盖40安装在缸筒10的顶端,压盖40与缸筒10螺纹连接,可螺纹连接在缸筒10带有内螺纹的顶端。压盖40中部设有通孔,供活塞杆30伸出。

为防止弹簧50在伸缩时偏移,可在压盖40的与弹簧50接触的部位、和活塞20的与弹簧50接触的部位,均设置有能收纳弹簧50的端部的收纳部。在一实施方式中,压盖40的内端面可设容纳弹簧50的凹部。弹簧50抵靠于所述的压盖40及活塞20之间,弹簧50可随活塞20移动而压缩或伸展,利用弹性进行蓄能。优选地,活塞20与弹簧50接触的端面也可设置容纳弹簧50的凹部。

优选地,为保证补油器的出油口只能单向出油,可在缸体10的出油口T1外侧安装一单向阀90,如图5所示。所述单向阀90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缸筒10的出油口T1,所述的单向阀90出油口连接需补油的液压系统。单向阀90能有效防止液压系统内部液体回流,保证补油器腔体内压力不会超过安全值而损坏。

为使给补油器注油方便,在缸筒10的底端还设置有通风孔K口,该通风孔K口位于进油口T2附近。此外,通风孔K口在为补油器注油时为贯通状态,在补油器正常工作时为封闭状态。

为保证密封效果,在活塞20的圆周面两端位置(活塞20与缸筒10接触的圆周面在运动方向上两端的位置),沿活塞20外周设置有凹部,在凹部内设置有用于对活塞20与缸筒10的内壁之间进行径向密封的密封圈71,密封圈71可为Y型密封圈。如图2所示,可在活塞20与缸筒10内壁的接触部位设密封件,例如,可在活塞20与储油部接触的一侧布置防止液压油泄露的密封件71,在活塞20与弹簧50接触的一侧布置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储油部的密封件73。优选地,活塞20与活塞杆30若采用螺纹连接时,其螺纹连接部位也优选设置对活塞20与活塞杆30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例如为O型圈74。此外,为使连接更加牢固,还可设置防松的构造,例如设置紧定螺钉75。为防止或减少活塞20圆周面和缸筒10内壁之间的大面积摩擦,可在活塞20的圆周面的中间位置(活塞20与缸筒10接触的圆周面在运动方向上中间的位置),沿活塞20外周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对活塞20进行支撑的环形支撑带72。

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式自动补油器的方案,以下列举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数值及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该弹簧式自动补油器的尺寸为73×73×200mm,如图3、图4所示,其中缸体截面为方形构造,适用于小型闭式液压系统作为系统内部供油、保压装置。以下,对补油器注油-安装过程、补油器储油部与液压系统压强相等、补油器储油部压强小于液压系统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1)补油器注油-安装过程。如图5所示,清洁各个部件后,拧动活塞杆30前端的紧固件(六角螺母)80,与此同时,带动活塞20往左运动,并压缩弹簧,此时弹性势能被储存;接着,如图6所示,从补油器T2口注入液压油,补油器内部空气则从通气孔K口被排出;注油结束后,将补油器安装到液压回路中,实施方法为:将补油器内的单向阀出油口P口与液压油管相连,安装好液压回路后,拆掉活塞杆30前端的六角螺母,使得活塞杆30可以依靠弹簧弹力自由移动,同时堵住补油器的T2和通气孔K口。

2)补油器储油部与液压系统压强相等。如图7所示,当液压系统工作时,补油器左腔(弹簧)压力、油管内部压力P1(储油部)与待补油的液压系统侧的压力P2达到平衡,此状态下,补油器不工作,不对液压系统进行补油。

3)补油器储油部压强小于液压系统。如图8所示,当液压系统内部出现漏油现象时,P2处压力减小,P1与P2压力失衡,此时,弹簧伸长,弹性势能被释放,液压油通过补油器T1口、单向阀P口被排入液压系统的油路中,完成系统压力的补偿。

当补油器需要再次注油时,只需打开补油器上的T2口,往其注油即可;且弹簧使用寿命较长,所以维修间隔周期可根据工况适当变长,当弹簧损坏时,只需拆下补油器,更换弹簧即可,维修过程简单、方便,危险性极低,安全可靠。

此补油器安装在穿梭车上的闭式液压系统回路中,作为一种蓄能设备,在能保证供给压力足够的情况下,本装置制造材料简单,容易制造,且本装置体积小,能安装在穿梭车上的任意位置;该装置可靠性高,风险小,安全性能好,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充气压力不稳定,气囊破裂等现象,适用于穿梭车这一类长期、高频工作且要求工况稳定的场合;减少了后期维护手续,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更换方便,提高了闭式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式自动补油器依靠弹簧弹性势能和压力能的转化来实现闭式液压系统的补油功能,及时性高且准确;前期安装方便,对人员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安装位置没有特定要求;弹簧使用寿命长,且该装置对工作环境、人员技术性要求不高,结构简单,感知压力变化灵敏,安装方便,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易维护,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适用于高频操作,体积较小的闭式液压系统。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