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径向力的单级双吸中开泵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3850发布日期:2018-10-16 19:4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一种工艺装备,具体为一种缓冲径向力的单级双吸中开泵流道。



背景技术:

单级双吸中开泵也称为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单级双吸中开泵一般作用于需要大流量操作区域,流量大,扬程不需要过高的循环水及给水应用场合,如大型的钢厂冶金行业(唐钢,鞍钢,梅钢),热电厂及电站、城市灌溉给排水、采暖、工厂排水、农田排涝、空调系统供水、矿山消防系统给水、石化炼油厂、矿山、化工厂、纺织行业、造纸厂、油田、机场建设等各类水利工程。传统的单级双吸中开泵出口法兰这里没有隔板P,吸水室中间也没有分流板。所以一旦泵的径向力较大时,泵腔里面的介质产生絮流,导致出水口这里流出的介质絮乱,产生汽泡、噪音和震动,泵发生汽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缓冲径向力的单级双吸中开泵流道,增加隔板,隔板的独特形状设计可以很好的缓解泵流出的介质发生絮乱,使流出的液体稳流而有层次,消泡装置减少了产生汽泡的产生;分流板可以很好在吸水室这里进行分流,以免液体流动絮,使泵内的介质运行更稳定,提高了单级双吸中开泵的运行的稳定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吸水室、压水室、进口法兰、出口法兰,所述出口法兰的中心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波浪状凸起,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支撑体连接,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消泡针;所述吸水室的中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板体和凸起状。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厚度等于压水室的壁厚。

进一步的,所述压水室的直径与隔板的长度的比值为8:1。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端面与出口法兰端面的间隙设置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与压水室的壁厚的比值为3: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径向力的单级双吸中开泵流道,增加隔板,隔板的独特形状设计可以很好的缓解泵流出的介质发生絮乱,使流出的液体稳流而有层次,消泡装置减少了产生汽泡的产生;分流板可以很好在吸水室这里进行分流,以免液体流动絮,使泵内的介质运行更稳定,提高了单级双吸中开泵的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M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N-N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消泡装置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进口法兰;2、吸水室;3、分流板;4、压水室;5、出口法兰;6、隔板;7、消泡装置;301、板体;302、凸起状;601、波浪状凸起; 701、套筒;702、弹簧;703、支撑体;704、消泡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吸水室2、压水室4、进口法兰1、出口法兰5,所述出口法兰5的中心处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上设置有波浪状凸起601,所述隔板6上设置有消泡装置7,所述消泡装置7包括套筒701,所述套筒701内设置有弹簧702,所述弹簧702的一端与支撑体703连接,所述支撑体703上设置有多个消泡针704;所述吸水室2的中部设置有分流板3,所述分流板3包括板体301和凸起状302。

优选的,所述隔板6的厚度等于压水室4的壁厚。

优选的,所述压水室4的直径与隔板6的长度的比值为8:1。

优选的,所述隔板6的端面与出口法兰5端面的间隙设置为10mm。

优选的,所述分流板3的厚度与压水室4的壁厚的比值为3:1。

具体使用时,吸水室2将水流引入叶轮,并向叶轮提供所需要的流态。压水室4收集叶轮流出的液体,并将液流引向出口。吸水室2这里进行分流,经常有液体流动絮乱的现象,吸水室2的中间增加分流板3,可以很好在吸水室2这里进行分流,以免液体流动絮乱;由于泵本身的径向力比较大,导致出压水室4的出水口这里流出的介质絮乱,产生汽泡,泵发生汽蚀,所以隔板6和消泡装置7可以很好的缓解泵流出的介质发生絮乱和消除泡沫,使流出的液体稳流而有层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