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090发布日期:2018-11-13 20:3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指一种无叶风扇,用于增加室内、办公室和其他环境中的空气循环和空气流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风扇通常包括马达和由马达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一组叶片或叶轮。该组叶片通常位于笼子内,该笼子允许空气流穿过,然而却阻止人体接触到旋转的叶片。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该种风扇还存在着人体触及到该组旋转叶片的危险。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由于其能产生平稳的气流,并且没有外露的旋转叶片,由此不存在伤及人身安全的危机存在,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公开号为CN101424279B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生空气流的无叶片风扇装置,所述风扇装置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被连接到基座并由基座所支撑,所述基座包括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构件,所述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构件包括混流叶轮、用于驱动叶轮的电机和位于叶轮下游的扩散器,所述喷嘴包括内部通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内部通道的气流的排气口以及紧邻所述排气口定位的柯恩达表面,所述排气口设置为引导气流流过所述柯恩达表面,所述内部通道由所述喷嘴的内壁和外壁一起限定,所述内壁和外壁被布置为环状或折叠状,使得所述内壁和外壁接近彼此以限定所述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包括渐缩于形成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出口的锥形区域。该款无叶风扇在设置用于驱动叶轮的电机时,将电机设置于扩散器内,导致在运行时,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由扩散器内气流带动并从喷嘴送出;该款风机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无法做到较大的送风流量;同时该款无叶风扇的导风罩与喷嘴之间是存在间隙的,不能将送风机构产生的气流完全利用起来,因此从能源利用率上来讲也是存在结构缺陷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改变送风机构输出动力的情况下,能够加快气流流速,形成高速风,并增加能源利用效率的无叶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底座、进风罩和出风盖,所述进风罩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出风盖连接在所述进风罩上,所述进风罩内设有用于产生气流,并将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出风盖的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导风罩,以及位于导风罩内的送风机构,所述导风罩为自上而下先收缩后逐渐扩大的管道,所述导风罩的上部为出风口端,所述导风罩的下部为进风口端,所述出风盖包括与所述导风罩的出风口端相连通的环形腔体,环形腔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罩的出风口端套有通管,通管与所述环形腔体相连,所述出风口端、通管和环形腔体之间形成密闭通道。

进一步,所述通管包括密闭罩,以及与密闭罩连通的密闭管,所述密闭罩套在所述导风罩的出风口端,所述密闭管连接在所述环形腔体上;

所述密闭罩与所述出风口端相连的位置,以及所述密闭管与所述环形腔体相连的位置均设有密封垫一。

进一步,所述进风罩与所述底座为卡扣连接;

所述底座上铰接有卡键,所述进风罩上成型有与所述卡键相互卡合的卡位。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成型有卡键安装槽,所述卡键安装槽上设有铰接孔,铰接孔内转动设置有销轴,销轴上连接有卡键;

当卡键往里转动时,所述卡键与卡位解除卡合状态;

当卡键往外转动时,所述卡键与卡位形成卡合状态。

进一步,所述卡键安装槽包括安装位和摁压位,所述卡键包括卡合部和摁压部,所述卡键的卡合部通过销轴铰接在安装位的铰接孔内,并且卡合部的上端向一侧翻折形成与所述卡位卡合的倒钩,所述摁压部为卡合部下端向外端翻折并向下延伸形成的翻板,翻板设置于摁压位处。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盖和底座下盖,所述底座下盖上成型有转动座,转动座内转动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固定在底座上盖上;

当所述连接轴转动时,所述底座上盖相对底座下盖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盖上成型有若干立柱,立柱的上端设有滚动钢珠,所述底座上盖上成型有与所述滚动钢珠相接触的滚动面。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盖上设有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底座上盖上均设有摆动支架,摆动支架和摆动支架之间连接有摆动片。

进一步,底座上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端连接有支架,所述导风罩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与底座和支架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制作方便,通过自上而下先收缩后逐渐扩大的管道,再结合送风机构,从而能够把外界空气吸入送风机构内,并利用导风罩的结构特点,即文丘里原理让气流在管道中加快其流速,并形成较大的气流,即空气由送风机构吸入管道的进风口端,经历管道截面逐渐变小,随之变大的过程,从而压缩空气的压强,使其流速变大,并最终从管道的出风口端形成高速风。

另外,导风罩的出风口端套有通管,出风盖的环形腔体与通管相连,并且三者之间形成密闭的通道,这样一来,气流从导风罩的出风口端吹出时,能够全部进入到出风盖的环形腔内,并最终从出风口处吹出,而不会发生气流通过间隙进入到其他区域,导致气流的能量损失,需要依靠送风结构输出更大的动力才能保持无叶风扇产生高速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无叶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无叶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无叶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底座,11-底座下盖,111-转动座,112-连接轴,113-立柱, 114-滚动钢珠,12-底座上盖,121-滚动面,2-进风罩,21-卡位,3- 出风盖,31-环形腔体,32-出风口,4-导风装置,41-导风罩,411- 管道,412-进风口端,413-出风口端,42-送风机构,5-通管,51- 密闭通道,52-密闭罩,53-密闭管,54-密封垫一,6-卡键安装槽,61- 安装位,62-摁压位,7-铰接孔,8-销轴,9-卡键,91-卡合部,911- 倒钩,92-摁压部,921-翻板,13-摆动电机,14-摆动支架,15-摆动片,16-过滤网,17-支架,1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和4所示,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底座1、进风罩2和出风盖3,所述进风罩2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出风盖3连接在所述进风罩2上,所述进风罩2内设有用于产生气流,并将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出风盖3的导风装置4,导风装置4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导风罩41,以及位于导风罩41内的送风机构42,所述导风罩41为自上而下先收缩后逐渐扩大的管道411,所述导风罩41的上部为出风口端413,所述导风罩41的下部为进风口端412,所述出风盖3包括与所述导风罩41的出风口端412相连通的环形腔体31,环形腔体 31上设有出风口32,所述导风罩41的出风口端413套有通管5,通管5与所述环形腔体31相连,所述出风口端413、通管5和环形腔体31之间形成密闭通道 51。送风机构42实质为现有技术,其由涡轮、电机和导风片等部件组件,涡轮在电机带动下工作以后,形成气流,气流从导风罩41的进风口端412进入,由于导风罩41的结构应用了文丘里原理,具有自上而下先收缩后逐渐扩大的管道 411,因此气流经历管道411截面逐渐变小,随之变大的过程,从而压缩空气的压强,使其流速变大,并最终从管道411的出风口端413形成高速风。另外,通管5直接套在导风罩41的出风口端413,并且与出风盖3的环形腔体31相连,形成了密闭通道51,使涡轮产生的气流只会在经过管道411压缩,加快流速以后直接进入密闭通道51内,最后直接从出风盖3的出风口32形成高速风吹出,与现有的无叶风扇相比,该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能在不增加电机输出动力的前提下,有效增强从出风口吹出的风的流速,提升了电机的输出效率,同时电机对于能量的输入要求也更低,相对更加节能。

如图1所示,进一步,所述通管5包括密闭罩52,以及与密闭罩52连通的密闭管53,所述密闭罩52套在所述导风罩41的出风口端413,所述密闭管53 连接在所述环形腔体31上;所述密闭罩52与所述出风口端32相连的位置,以及所述密闭管53与所述环形腔体31相连的位置均设有密封垫一54。通管5为三通结构,密闭罩52位于中部,密闭管53则连接在密闭罩52的两侧,并且三者为相同的,密闭罩52将导风罩41完全覆盖住,使气流不会从导风罩41处进入进风罩2内,密闭管53则与环形腔体31密封连接,同样是为了使气流都能直接进入环形腔体31内,避免外泄。两个连接处的密封垫一54则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

如图1和3所示,所述进风罩2与所述底座1为卡扣连接;所述底座1上铰接有卡键9,所述进风罩2上成型有与所述卡键9相互卡合的卡位21。市场上现有的技术中,进风罩2和底座1的连接方式为采用螺纹连接式或转动式的,即若要将进风罩2拆卸下来,需转动进风罩2才能实现,该拆卸方式经市场反馈,较为麻烦,因此改为卡扣式的连接方式以后,只需要摁压卡键9,就能实现进风罩2和底座1的轻松拆卸,将进风罩2取下。

进一步,所述底座1上成型有卡键安装槽6,所述卡键安装槽6上设有铰接孔7,铰接孔7内转动设置有销轴8,销轴8上连接有卡键9;当卡键9往里转动时,所述卡键9与卡位21解除卡合状态;当卡键9往外转动时,所述卡键9 与卡位21形成卡合状态。

进一步,所述卡键安装槽6包括安装位61和摁压位62,所述卡键9包括卡合部91和摁压部92,所述卡键9的卡合部91通过销轴8铰接在安装位61的铰接孔7内,并且卡合部91的上端向一侧翻折形成与所述卡位21卡合的倒钩911,所述摁压部92为卡合部91下端向外端翻折并向下延伸形成的翻板921,翻板 921设置于摁压位62处。

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上盖12和底座下盖11,所述底座下盖11上成型有转动座111,转动座111内转动设置有连接轴112,连接轴112 的上端固定在底座上盖12上;当所述连接轴112转动时,所述底座上盖12相对底座下盖11进行转动。分离式的底座上盖12和底座下盖11可以让无叶风扇进行摆动,使其出风盖3也能围绕着一个弧度来回摆动送风。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盖11上成型有若干立柱113,立柱113的上端设有滚动钢珠114,所述底座上盖12上成型有与所述滚动钢珠114相接触的滚动面121。滚动钢珠114和滚动面121的配合能使底座上盖12相对底座下盖11的摆动更加顺畅,同时不单单依靠连接轴112进行转动,立柱113和滚动钢珠114的配合也给底座上盖12的摆动提供了支撑力,使底座上盖12相对底座下盖11的转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盖11上设有摆动电机13,所述摆动电机13的输出轴和底座上盖12上均设有摆动支架14,摆动支架14和摆动支架14之间连接有摆动片15。摆动电机13则提供了动力源,无需人为手工转动,即可实现自主的摆动。

如图1和2所示,底座1上安装有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的上端连接有支架17,所述导风罩41安装在所述支架17上。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16与底座1和支架17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18。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