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027发布日期:2018-12-07 22:20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引射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引射泵。



背景技术:

引射泵也称为射流泵,是一种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作为工作流体来引射或抽吸具有较低压力或无压力流体的装置。引射泵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流体设备中。例如,它可以用在汽车的燃油供应系统中,以便引射油箱内部的燃油。

在汽车油箱的应用场合,引射泵通常与用于将燃油从油箱泵送至发动机的油泵相配合。具体地说,引射泵布置在油箱的底部,接收来自油泵支路或回油管路的加压燃油以作为工作液体,并且将油箱内部的燃油抽吸至油泵所在的储油桶,由此当油箱中燃油的液位亦即油位很低时也能通过油泵泵送燃油。

然而,现有的引射泵具有如下缺点:在热油环境下,混合管道的负压区内产生的空化效应会导致引射泵吸油能力及热油效率的降低,所以,为了降低空化效应产生的影响,需要对引射泵工作时混合管道内负压区的压力及面积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负压孔结构的引射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射泵包括:驱动管道,与所述驱动管道相连通的高压腔,构造形成于所述高压腔的液体流出端的喷嘴,吸油腔,混合管道,扩散管道,所述混合管道上构造有至少一个从其内壁延伸到其外壁的负压孔。

优选地,所述负压孔的孔径大小具体为:大于等于0.45mm且小于等于0.65mm。

优选地,若所述负压孔的个数为1个,则该负压孔的中心点距离所述扩散管道的距离具体为:大于等于28mm且小于等于32mm

优选地,若所述负压孔的个数为多个,则所述多个负压孔中具有一个中位孔,其余负压孔设置于该中位孔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中位孔的中心点距离所述扩散管道的距离具体为:大于等于28mm且小于等于32mm。

优选地,所述负压孔的个数为9个。

优选地,以所述中位孔为中心点,所述其余负压孔围绕所述中位孔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负压孔位于当所述喷嘴喷射流体后在所述混合管道内部形成的负压区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射泵由于在混合管道上构造有负压孔结构,在热油环境下,其混合管道内的负压区压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负压区的面积显著减小,有效的提高了热油环境下引射泵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引射泵的吸油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引射泵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引射泵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所述引射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引射泵。

目前应用在汽车油箱内部的引射泵只有一个喷嘴,燃油经压力驱动管道和高压腔后经由高压腔前端的喷嘴喷出,进而在喷嘴出口前端的混合管道内部形成压力值较低的负压区,此时如果处在热油环境下(例如油温在60摄氏度左右时),则会引起混合管道中的燃油产生空化效应,降低引射泵吸油效率。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并同样以安装在汽车油箱中的引射泵为例进行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引射泵包括:用于导入驱动液体(例如来自油泵支路或回油管路的加压燃油)的驱动管道1;与所述驱动管道1相连通的高压腔2;构造形成于所述高压腔2的液体流出端的喷嘴3;彼此连通的吸油腔4(也可称作吸油管道)和混合管道5;与所述混合管道5相连通的扩散管道6;其中,为了保证热油环境下引射泵的吸油能力,所述混合管道上构造有至少一个从其内壁延伸到其外壁的负压孔7。

做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负压孔7的孔内径大小具体为:大于等于0.45mm且小于等于0.65mm。

做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若所述负压孔7的个数为1个,则该负压孔7的中心点距离所述扩散管道6的距离具体为:大于等于28mm且小于等于32mm;如图2和图3所示,若所述负压孔7的个数为多个,则所述多个负压孔7中具有一个中位孔71,其余负压孔7设置于该中位孔71的四周,且该中位孔71的中心点距离所述扩散管道6的距离L具体为:大于等于28mm且小于等于32mm。

做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负压孔7的个数优选为9个。

做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若所述负压孔7的个数为多个,则以所述中位孔71为中心点,所述其余负压孔7围绕所述中位孔71均匀分布,例如图2所示,其余8个负压孔围绕中位孔71呈正方形分布。

做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负压孔7位于当所述喷嘴3喷射流体后在所述混合管道5内部形成的负压区内。

本实施例所述引射泵的工作模式如下:驱动液体经过驱动管道1进入高压腔2,高压腔2可以设置成尾端与钢球过盈配合保证密封性,驱动液体通过高压腔2前端的喷嘴3形成高速射流喷射进入混合管道5,高速流体会引起混合管道5内当地压力降低形成负压区,从而将油箱内流体(燃油)通过吸油腔4吸入混合管道5,高速流体与被吸入流体在混合管道5内混合后进入扩散管道6,流入储油盒,完成将油箱内流体吸入储油盒的过程。混合管道5在管内负压区域处添加例如9个负压孔7之后,储油盒中部分燃油可以经过负压孔7进入混合管道5,使负压区面积显著减小,压力得到提高。

经试验测试,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的引射泵,与没有负压孔的引射泵相比较,前述形成的负压区的面积会缩小忽略不计的程度,负压区压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可以有效遏制空化效应的产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