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224发布日期:2018-11-16 21:07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打气筒。



背景技术:

打气筒又称为空气泵,通过抽拉方式,将空气吸入储藏部位,然后通过推进方式注入或补充各种轮胎和一些球类所需的空气。老式打气筒采用牛皮碗做活塞,打气筒的活塞和筒壁之间有空隙,活塞上有个向下凹的牛皮碗,向上拉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牛皮碗四周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使牛皮碗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上方,继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的气门芯时,压缩空气就进入轮胎,同时筒外的空气从筒上端的空隙进入活塞的上方。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打气筒不能实现打气量的提高,打气效率低;老式气筒中用牛皮碗做活塞,牛皮柔软性差时,充气密封性差,吸气时摩擦力大,易磨损;现有单向阀密封性容易出现问题,易导致气筒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打气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打气筒打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打气筒,包括内筒组件、外筒组件和导气件,其中,所述内筒组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外筒组件的内部,且所述内筒组件相对于所述外筒组件能沿所述外筒组件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所述导气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组件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内筒组件内部,所述内筒组件供所述导气件穿过的位置位于所述外筒组件内部;所述导气件上设置有导气通道,所述内筒组件伸入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所述外筒组件以及所述导气件能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内筒组件的内部以及所述导气件伸入所述内筒组件的一端能形成第二腔室,外部气体能通过所述内筒组件以及所述外筒组件筒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压缩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时,该压缩气体能进入打气筒的气体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内筒组件和所述外筒组件均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内筒组件伸入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件,所述导气件伸入所述内筒组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塞件;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有气体进入时,所述第一活塞件、所述第二活塞件与对应的筒壁之间有缝隙,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塞件、所述第二活塞件与对应的筒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活塞件、所述第二活塞件、所述内筒组件以及所述导气件形成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与外界大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塞件包括第一活塞体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外径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孔,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环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该压缩气体能通过所述第一孔进入所述第一环槽内并挤压所述第一密封圈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外筒组件的内径壁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塞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内径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孔,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环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该气体能通过所述第二孔进入所述第二环槽内并挤压所述第二密封圈使得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导气件的外径壁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塞件包括第二活塞体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外径壁上设置有第三环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三环槽内,所述第二活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孔,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三环槽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该压缩气体能通过所述第三孔进入所述第三环槽内并挤压所述第三密封圈使得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内筒组件的内径壁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内筒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塞件连接的一端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外界大气与所述第三腔室。

优选地,所述内筒组件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一内气筒,所述第一手柄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气筒远离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内气筒连接;所述外筒组件包括第一外气筒,所述第一内气筒能伸入所述第一外气筒内,所述第一外气筒远离所述第一内气筒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气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第一外气筒;所述第一内气筒的外径壁与所述第一外气筒的内径壁之间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内筒组件还包括第二内气筒,所述第二内气筒远离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体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外筒组件包括第二手柄和第二外气筒,所述第二手柄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气筒远离所述第二内气筒的一端,所述导气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气筒内,所述第二内气筒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外气筒内;所述第二内气筒的外径壁与所述第二外气筒的内径壁之间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导气件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轴向通孔,所述导气件靠近与所述外筒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孔,所述轴向通孔与所述第四孔相通,且所述轴向通孔与所述第四孔形成所述导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气体输出端包括单向阀,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能通过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芯包括第四密封圈、密封体、导向套,所述第四密封圈内曲面能与密封体曲面接触,形成密封结构;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导向套内侧;所述密封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密封圈的内径,并且所述密封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套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打气筒采用内筒组件、外筒组件和导气件配合的设计,当新型打气筒吸气时,内筒组件与外筒组件分别联动,这时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形成负压,空气经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的间隙并经过各个通气道孔和间隙吸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可以同时吸入第一腔室容积和第二腔室容积叠加的气体;当新型打气筒排气时,内筒组件与外筒组件分别联动,在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的运动方向和压缩气体的压力方向上,位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压缩空气在压强作用下经导气件和单向阀压出气体,完成充气,这样便解决了现有的打气筒不能实现打气量的提高,打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外形体积缩小容易携带,更适合外出携带使用。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打气筒的第一活塞件和第二活塞件通过对应的活塞体、密封圈与孔的相互配合,可以使打气筒吸气时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相通,排气时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隔绝,有利于气体的储存;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在第一活塞件的运动方向和压缩气体的压力方向上使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紧贴第一活塞体的A 面,外筒组件内壁和导气件外壁,压力越大,贴合越紧,密封性越好,而且密封圈的材质不易磨损,此种活塞设计,解决了老式气筒用牛皮碗做活塞,易磨损,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第四密封圈的曲面与密封体的曲面在打气筒吸气时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保证外部气体不能倒流;在打气筒排气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外部气体压强,密封体在导向套内腔内沿远离第四密封圈的方向移动,密封体和导向套内腔形成的间隙与排气管形成排气通道,第四密封圈和密封体组成的球形线接触密封使密封性更为严密可靠,维修更换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打气筒吸气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打气筒排气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打气筒吸气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打气筒排气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活塞件8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活塞件8的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塞件9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活塞件9的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气筒13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阀19的内部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体22与导气套23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口202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内筒组件;2-外筒组件;3-导气件;4-导气通道;5-第一腔室;6- 第二腔室;7-第三腔室;8-第一活塞件;801-第一活塞体;802-第一密封圈;803- 第一环槽;804-第一孔;805-第二密封圈;806-第二环槽;807-第二孔;9-第二活塞件;901-第二活塞体;902-第三密封圈;903-第三环槽;904-第三孔;10- 第一通孔;11-第一手柄;12-第一内气筒;13-第一外气筒;131-筒体;132-堵头;14-第二手柄;15-第二内气筒;16-第二外气筒;17-第四孔;18-第二通孔; 19-单向阀;20-阀体;201-进气口;202-排气口;21-第四密封圈;22-密封体; 23-导向套;24-排气管;25-气体输出端;26-轴向通孔;27-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打气筒,包括内筒组件1、外筒组件2和导气件3,其中,内筒组件1的一端套设在外筒组件2的内部,且内筒组件1相对于外筒组件2能沿外筒组件2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导气件3固定在外筒组件2上,且导气件3的一端穿过内筒组件1位于外筒组件2内部的一端并能伸入内筒组件1内;导气件3上设置有导气通道4,内筒组件1伸入外筒组件2的一端、外筒组件2以及导气件3能形成第一腔室5,内筒组件1 的内部以及导气件3伸入内筒组件1的一端能形成第二腔室6,外部气体能通过内筒组件1以及外筒组件2筒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腔室5,且第一腔室5 内的气体通过导气通道4进入第二腔室6;压缩第一腔室5以及第二腔室6内的气体时,该压缩气体能进入打气筒的气体输出端25。

当新型打气筒吸气时,内筒组件1与外筒组件2分别联动,这时内筒组件 1和外筒组件2形成负压,空气经内筒组件1和外筒组件2的间隙并经过各个通气道孔和间隙吸入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可以吸入内筒组件1容积和外筒组件2容积叠加的气体。

当新型打气筒排气时,内筒组件1与外筒组件2分别联动,在内筒组件1 和外筒组件2的运动方向和压缩气体的压力方向上,内筒组件1一端紧贴外筒组件2内壁,压力越大贴合越紧密,密封性越好,位于第一腔室5与第二腔室 6内压缩空气在压强作用下经导气件3和单向阀19压出气体,完成充气,这样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打气筒不能实现打气量的提高,打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外形体积缩小容易携带,更适合外出携带使用。

其中,内筒组件1和外筒组件2均为内部中空结构;内筒组件1伸入外筒组件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件8,导气件3伸入内筒组件1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塞件9;第一腔室5以及第二腔室6有气体进入时,第一活塞件8、第二活塞件9与对应的筒壁之间有缝隙,第一腔室5以及第二腔室6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活塞件8、第二活塞件9与对应的筒壁密封配合;第一活塞件8、第二活塞件9、内筒组件1以及导气件3形成有第三腔室7,第三腔室7 与外界大气连通,这样内筒组件1与外筒组件2分别联动时,第一腔室5、第二腔室6内便会形成负压,外界大气因压强作用进入第一腔室5与第二腔室6。

进一步地,内筒组件1与第一活塞件8连接的一端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8,第二通孔18连通外界大气与第三腔室7,使外界大气与第三腔室 7的压强相等。

参照图5、6,第一活塞件8包括第一活塞体801和第一密封圈802,第一活塞体801的外径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槽803,第一密封圈802设置在第一环槽 803内,第一活塞体80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孔804,且第一孔804与第一环槽 803相连通,第一腔室5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该压缩气体能通过第一孔 804进入第一环槽803内并挤压第一密封圈802使得第一密封圈802与外筒组件2的内径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活塞件8还包括第二密封圈805,第一活塞体801的内径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槽806,第二密封圈805设置在第二环槽806内,第一活塞体80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孔807,且第二孔807与第二环槽806相连通,第一腔室5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该气体能通过第二孔807进入第二环槽806 内并挤压第二密封圈805使得第二密封圈805与导气件3的外径壁密封配合,这样便可以使第一活塞件8沿导气件3平稳移动,同时也可以达到吸气时第一腔室5与第三腔室7相通,排气时第一腔室5与第三腔室7隔绝的效果,有利于气体的储存。第一密封圈802、第二密封圈805在第一活塞件8的运动方向和压缩气体的压力方向上使第一密封圈802、第二密封圈805紧贴第一活塞体 801的A面,外筒组件2内壁和导气件3外壁,压力越大,贴合越紧,密封性越好,而且密封圈的材质不易磨损,此种活塞设计,便解决了老式气筒用牛皮碗做活塞,易磨损,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参照图7、8,第二活塞件9包括第二活塞体901和第三密封圈902,第二活塞体901的外径壁上设置有第三环槽903,第三密封圈902设置在第三环槽 903内,第二活塞体90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孔904,且第三孔904与第三环槽 903相连通,第二腔室6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该气体能通过第三孔904 进入第三环槽903内并挤压第三密封圈902使得第三密封圈902与内筒组件1 的内径壁密封配合。其中,第二活塞件9设置有内螺纹孔,导气件3和第二活塞件9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密封圈802、第二密封圈805与第三密封圈902可以但不限于为O型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2,内筒组件1包括第一手柄11和第一内气筒12,第一手柄11设置在第一内气筒12远离外筒组件2的一端且与第一内气筒12连接;外筒组件2包括第一外气筒13,第一内气筒12能伸入第一外气筒13内,第一外气筒13远离第一内气筒12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导气件3通过第一通孔10穿过第一外气筒 13;第一内气筒12的外径壁与第一外气筒13的内径壁之间有间隙,外界大气可以通过此间隙进入气筒,此种结构的打气筒属于手拉式打气筒,一般用于气球等密封袋。

其中,第一手柄11的凸出部分可以装入第一内气筒12,装入部分可以用 Q型胶圈密封,然后用紧定螺丝固定;第一活塞件8一端可以装入第一内气筒 12中,装入部分可以用紧定螺丝固定。

参照图9,第一外气筒13包括筒体131和堵头132,堵头132焊接于筒体 131一端口,堵头132中心位置设置有沿中轴线方向的内螺纹孔;单向阀19在进气口201所在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孔与外螺纹能够相互配合,即堵头132和单向阀19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实施例二,参照图3、4,内筒组件1还包括第二内气筒15,第二内气筒15远离外筒组件2的一端与打气筒的气体输出端25相连通;外筒组件2包括第二手柄14和第二外气筒16,第二手柄14设置在第二外气筒16远离第二内气筒15的一端,导气件3设置在第二外气筒16内,第二内气筒15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外气筒16内;第二内气筒15的外径壁与第二外气筒16的内径壁之间有间隙,此种结构的打气筒属于脚踩式打气筒,一般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汽车轮胎。

参照图1、2,导气件3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轴向通孔26,导气件3靠近与外筒组件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孔17,轴向通孔26与第四孔17相通,且轴向通孔26与第四孔17形成导气通道4。

参照图10-12,气体输出端25包括单向阀19,第一腔室5以及第二腔室6 内的气体处于压缩状态时能通过单向阀19。单向阀19包括阀体20和阀芯27,

阀体20包括进气口201和排气口202,排气口202截面形状为十字形状,设置有排气口202的阀体20的一端与排气管24连接,排气管24的另一端能够装入待充气物体的充气口内。

阀芯27包括第四密封圈21、密封体22、导向套23,第四密封圈21设置于阀体20靠近进气口201的内侧,第四密封圈21另一侧设置有与阀体20内腔连接的导向套23,导向套23内设置有密封体22,密封体22的直径大于第四密封圈21的内径,并且密封体22的直径小于导向套23的内径;在打气筒吸气时,因压强作用,第四密封圈21的曲面与密封体22的曲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保证外部气体不能倒流;在打气筒排气时,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 6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外部气体压强,密封体22在导向套23内腔内沿远离第四密封圈21的方向移动,密封体22和导向套23内腔形成的间隙与排气口202 形成排气通道。

其中,第四密封圈21和密封体22组成的球形线接触密封使密封性更为严密可靠,维修更换方便;第四密封圈21可以但不限于为O型胶圈,密封体22 可以但不限于为玻璃球体,导向套23可以但不限于为导向花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