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476发布日期:2018-12-11 21:2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分流器。



背景技术:

气体分流器是一种将高压气体均匀分配到各出口的装置,在气动技术中,气量多为均匀分流,用于气动系统中的同步动作。现有技术中,气体分流器不具有调压功能,导致从排气口排出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大于气动执行元件所需要的压力,导致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并会影响气动执行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分流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通过使气体分流器具有调压功能,避免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提高气动执行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流器,其中,包括:本体、进气接头、出气接头和调节组件,所述本体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调节口,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所述本体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所述调节口;所述进气接头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接头的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调节组件固定于所述调节口,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压。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阀座、衬套和调节器,所述阀座固定于所述调节口,所述阀座设有连接孔,所述调节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调节器以可活动的方式与所述阀座相连接;所述气道内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正对所述调节口,所述衬套位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衬套与所述调节器的端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将所述气道分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气道位于第二出气口的一侧;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调节口内设有凹槽,所述衬套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内还设有转接气道,所述转接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所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转接气道包括:前段、中段和尾段,所述前段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上的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前段的一端端口位于所述限位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气道的侧壁上;所述中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前段的另一端端口,所述中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尾段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尾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气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衬套的侧面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外套于所述第一环槽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调节器呈柱状,包括螺纹段和固定于所述螺纹段一侧的光面段,所述光面段上设有第二环槽;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外套于所述第二环槽上;所述连接孔的一端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孔的另一端为光面,所述光面和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壁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光面段远离所述螺纹段的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三环槽;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扣环,所述扣环呈C状,所述扣环与所述第三环槽相插接,所述扣环的侧面与所述阀座的底面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器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固定于所述螺纹段远离所述光面段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还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所述气体分流器还包括气压表,所述气压表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口上。

优选地,所述本体呈矩形块状,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所述检测口均位于所述本体的上端面上,所述调节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流器,该气体分流器使用时,高压气体从进气接头进入气道,第一出气口可排出与进气口等压力的高压气体,通过调节调节组件,改变气道另一端气压,进而可改变第二出气口的气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二出气口进行气压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分流器不能调压的问题,通过使气体分流器具有调压功能,可避免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了气动执行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分流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体的第一剖视图;

图4为本体的第二剖视图;

图5为图3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调节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本体、11-进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第二出气口、14-调节口、151- 第一气道、152-第二气道、16-限位部、161-凹槽、162-转接气道、1621-前段、1622-中段、1623-尾段、17-检测口、18-工艺孔、2-进气接头、3-出气接头、4-调节组件、41-阀座、411-连接孔、42-衬套、421-第一环槽、43- 调节器、431-螺纹段、432-光面段、4321-第二环槽、4322-第三环槽、433- 连接段、44-第一密封圈、45-第二密封圈、46-扣环、47-旋钮、48-第三密封圈、5-气压表、6-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流器,其中,包括:本体1、进气接头2、出气接头3和调节组件4。所述本体1设有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出气口13和调节口14,所述调节口14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12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3之间。所述本体1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分别连通所述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出气口13和所述调节口14。所述进气接头2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进气口11,所述出气接头 3的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出气口12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3,所述调节组件4固定于所述调节口14,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出气口13的气压。具体实施时,出气接头3做表面抛光、亚光镍处理,可避免刮花,并使用一体化气门芯,提高其耐用性。进气接头2可采用万向节头,可根据需要自由转换角度。

该气体分流器使用时,高压气体从进气接头2进入气道,第一出气口 12可排出与进气口11等压力的高压气体,通过调节调节组件4,改变气道另一端气压,进而可改变第二出气口13的气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二出气口13进行气压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分流器不能调压的问题,通过使气体分流器具有调压功能,可避免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提高了气动执行元件的使用寿命。

调节组件4的作用在于调节气道的气流通过面积,其实现方式有多种。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阀座41、衬套42和调节器43,所述阀座41固定于所述调节口14,所述阀座41设有连接孔411,所述调节器43穿设于所述连接孔411内,所述调节器43以可活动的方式与所述阀座41相连接;所述气道内设有限位部16,所述限位部16正对所述调节口14,所述衬套42位于所述限位部16内,所述衬套42与所述调节器43的端部相抵接。衬套42可通过调节器43在限位部16内移动,改变气道的气流通过面积,其操作简单,易于加工。

限位部16的作用在于连通气道和对调节器43的导向作用,其结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可直接在气道内设置滑槽。如图3至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限位部16将所述气道分第一气道151和第二气道152,所述第一气道151位于所述进气口11的一侧,所述第二气道152位于第二出气口 13的一侧;所述限位部16对应所述调节口14内设有凹槽161,所述衬套 42与所述凹槽161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16内还设有转接气道162,所述转接气道162连通所述第一气道151、第二气道152和所述凹槽161。该结构的限位部16可使调节器43工作更加稳定,有助于提高气体限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气道162包括:前段1621、中段1622和尾段1623,所述前段1621设置于所述限位部16上的远离所述凹槽161的一端,所述前段1621的一端端口位于所述限位部16的朝向所述第一气道151的侧壁上;所述中段1622的一端连通所述前段1621的另一端端口,所述中段1622 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161的底面;所述尾段1623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 161的侧壁上,所述尾段162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部16的朝向所述第二气道152的侧壁上。该转接气道162呈阶梯分布,提高了转接气道162 的长度,从前段1621进入的高压气体经中段1622,从凹槽161的底面进入,气压可作用于衬套42的上端面上,提高了接触面积,可更好地驱动衬套42和调节器43相抵接,提高调节组件4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第一密封圈44,所述衬套42的侧面设有第一环槽421,所述第一密封圈44外套于所述第一环槽421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4的外壁与所述凹槽161的侧壁滑动配合。该结构可增强衬套42的密封性,避免漏气。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器43呈柱状,包括螺纹段431和固定于所述螺纹段431一侧的光面段432,所述光面段432上设有第二环槽 4321;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第二密封圈45,所述第二密封圈45外套于所述第二环槽4321上;所述连接孔411的一端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螺纹段 43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孔411的另一端为光面,所述光面和和所述第二密封圈45的外壁滑动配合。该结构可通过简单的旋转操作,改变调节器 43的位置,进而改变气压,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工作可靠性较高。为了进一步提供密封性,可在阀座41上套设第三密封圈48。

具体实施时,第一密封圈44、第二密封圈45和第三密封圈48均采用抗压缩、耐老化的材料制成、密封性能好,不会漏气,耐磨性较高。优选地,第一密封圈44、第二密封圈45和第三密封圈48均采用物理、力学性能极好的抗氧化、耐腐蚀和抗松弛性能好的碳素弹簧钢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光面段432远离所述螺纹段431的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三环槽4322;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扣环46,所述扣环46呈C状,所述扣环46与所述第三环槽4322相插接,所述扣环46的侧面与所述阀座41 的底面相抵接。通过设置扣环46,可在调节器43旋出阀座41时,起到对调节器43的限位作用,避免过度旋转,使调节器43脱离阀座41,造成漏气。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器43还包括连接段433,所述连接段433固定于所述螺纹段431远离所述光面段432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旋钮 47,所述旋钮47与所述连接段433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将连接段 433设置为棱柱状,旋钮47设有与其插接配合的固定孔,并通过螺栓将连接段433固定在旋钮47上,可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避免转动旋钮47 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上还设有检测口17,所述检测口17与所述第二气道152相连通;所述气体分流器还包括气压表5,所述气压表5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口17上。通过设置气压表5,可准确示出第二气道152内的气压,有助于对第二气道152的气压进行精确调节,提高了气压调节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呈矩形块状,所述进气口11位于所述本体1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一出气口12、第二出气口13和所述检测口17均位于所述本体1的上端面上,所述调节口14位于所述本体1的后端面上。该结构可使该气体分流器的结构更为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集成安装。为了方便加工气道,可在本体1的右端面设置工艺孔18,加工完成后,使用堵头 6对其封堵,避免漏气。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