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泵的排出阀及具有其的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211发布日期:2018-12-18 20:57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泵的排出阀及具有其的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隔膜泵的排出阀。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71113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微型流体泵,包括:马达,用于提供使所述流体泵进行工作的动力;泵体,安装至马达;泵盖,覆盖在所述泵体上,并形成所述微型流体泵的排出通道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泵体包括阀座,其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流体的流出通路,所述流出通路形成所述流体泵的排出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阀座还安装有单向排出阀,所述排出阀位于所述阀座和所述泵盖之间且具有覆盖所述流出通路的柔性阀片,所述阀片的朝向所述阀座且覆盖所述流出通路的一面形成为火花面。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微型流体泵,其排出阀的阀片呈平面设置,当阀片与流体接触后,阀片与阀座之间可能产生真空吸附,使得阀片粘黏在阀座上,从而可能妨碍阀片从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的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泵的排出阀,其优点在于避免阀片粘黏在阀座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膜泵的排出阀,包括设置于中部呈刚性的中心连接体以及沿中心连接体周向间隔设置呈柔性的若干阀片,所述阀片的两侧端面上均为麻面,所述麻面上设置有若干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阀片发生形变,会使得阀片与阀座之间产生空隙。而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麻面上设置有凸点;则凸点相对于麻面其他位置上发生的形变更大,因此就算阀片与阀座之间产生微小的空隙时,凸点依然能够抵压在阀座上形成密封。另外由于麻面相对平滑面更为粗糙,在接触平面后与不会出现真空吸附阀座的状况,更加利于实现排出阀的开启与关闭状态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麻面为咬花麻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咬花用化学药水如浓硫酸等与阀片的模具表面腐蚀反应处理,形成蛇皮、蚀纹、梨地或其它形式的纹路,可以使阀片表面与型腔表面之面能容纳少许的空气,不致形成真空吸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出阀相对于水平中心平面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片对称设置,当阀片安装在阀座上,可以两面任意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固定一面安装的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片包括连接于中心连接体上的根部和一体连接于根部远离中心连接体一侧的叶部,所述根部的厚度小于叶部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部连接叶部和中心连接体,首先保证了叶部和中心连接体支架内的稳定连接;其次根部提升了叶部与中心连接体之间的间距,利于叶部分别实现开闭两种状态。另外根部相比于叶部更易形变,进一步利于叶部出现开和闭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点呈同心环状均匀分布于麻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的凸点在形变后,能够形成一个近似于环形的封闭结构,而同心环状等于建立了多个环形的封闭结构,更加利于实现阀片与阀座之间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部呈圆饼状,所述叶部两侧端面的外沿上均开设有倒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圆角具有导向的作用,叶部在倒圆角的导向作用下,能够更加轻易贴合阀座进行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连接体的周向外侧延伸有若干的定位臂,所述定位臂分别设置于相邻的阀片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臂除了能够提升阀片与中心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之外,还能够便于将中心连接体固定在阀座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臂包括一端一体连接于中心连接体的臂体以及一体连接于臂体远离中心连接体一侧中空的连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臂体增大了与阀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阀片连接稳固;中空的连接柱中能够套接在阀座上,实现中心连接体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根部延伸有连接臂体的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增加了根部的连接面积,提升了根部实用寿命的同时也提升了根部与中心连接体相连接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膜泵,包括上述的排出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排出阀通过同心凸环抵接,减小了阀片与阀座之间空隙;使得阀片在略微变形的情况下,阀片依然能够保持与阀体之间的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排出阀水平对称设置两面任意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2、叶部的两侧端面为咬花麻面,避免叶部出现真空吸附,影响开闭状态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泵体;2、泵盖;3、马达;4、阀座;5、隔膜座;6、壳体;7、排出阀;71、中心连接体;72、定位臂;73、阀片;74、臂体;75、连接柱;76、根部;77、叶部;78、凸点;8、进入阀;9、传动机构;10、隔膜部;11、卡簧;12、出口;13、进口;14、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隔膜泵的排出阀,如图1所示,排出阀7包括设置于中部呈刚性的中心连接体71、沿中心连接体71周向间隔设置呈柔性的阀片73以及一体连接于中心连接体71的周向外侧的若干定位臂72。本实施中阀片73的数量和定位臂72的数量均为三个,当然也可以为四个或者六个,且定位臂72分别设置于相邻的阀片73之间。定位臂72可将排出阀7定位于阀座4上,阀片73可密封阀座4上的流出通路,以防止通过流出通路排出的流体回流。

如图1所示,具体的,排出阀7相对于水平中心平面对称设置。使得阀片73的两侧端面对称设置,当阀片73安装在阀座4上,可以两面可以任意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固定一面安装的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1所示,中心连接体71大致呈等边三角形,中部设置有连接阀座4的通孔。三个定位臂72分别一体连接于中心连接体71的边角上,且与中心连接体71两条相邻的侧边之间呈120°夹角。定位臂72包括一端一体连接于中心连接体71的臂体74以及一体连接于臂体74远离中心连接体71一侧中空的连接柱75。臂体74增大了与阀片7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阀片73连接稳固;中空的连接柱75中能够套接在阀座4上,实现中心连接体71的定位。

如图1所示,阀片73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橡胶,其包括连接于中心连接体71上的根部76和一体连接于根部76远离中心连接体71一侧的叶部77。其中根部76面向中心连接体71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分别向两侧延伸连接于两侧的臂体74上,提升阀片73和中心连接体71连接的稳固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叶部77呈圆饼状,且叶部77的两侧端面均为经过咬花工艺形成的麻面。咬花是用化学药水如浓硫酸等与阀片73的模具表面腐蚀反应处理,形成蛇皮、蚀纹、梨地或其它形式的纹路,可以使阀片73表面与型腔表面之面能容纳少许的空气,不致形成真空吸附,影响阀片73的开闭状态的切换。叶部77的径向等间距设置有同心环,且叶部77沿同心环均匀分布有凸点78,本实施例中同心环的至少为四个,当阀片73与阀座4之间产生微小的空隙时,凸点78依然能够抵压在阀座4上形成环状的密封。值得一提的是,附图中为了便于观察增大了凸点78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凸点78的尺寸大致在0.05mm左右。另外,叶部77两侧端面的外沿上均开设有倒圆角。提升了阀片73的密封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根部76的厚度小于叶部77的厚度。使得根部76相比于叶部77更易形变,利于叶部77出现开和闭的状态。

实施例2,一种隔膜泵,其中,隔膜泵可以为水泵、气泵或其他流体泵,该隔膜泵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例如应用于家用电器或医疗设备中用于流体的传送。在本实施例下面的描述中,以水泵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该隔膜泵还可用于泵送气体、液体或其他悬浮流体。

如图2所示,隔膜泵包括泵体1、盖接于在泵体1上的泵盖2和连接于泵体1远离泵盖2一侧的马达3。泵体1连接泵盖2形成用于流体流入的进入通道和用于排出流体的排出通道。马达3用于提供使所述隔膜泵进行工作的动力。

如图2所示,泵体1包括阀座4、隔膜座5和壳体6。泵盖2、阀座4、隔膜座5和壳体6以该顺序从上至下组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泵盖2、阀座4、隔膜座5和壳体6上的周向侧壁嵌入卡簧11,将泵盖2、阀座4、隔膜座5和壳体6组装在一起。马达3安装至壳体6内。当隔膜泵被组装之后,马达3的输出轴可凸伸到壳体6中。

如图3所示,泵盖2上具有沿径向设置于周向外侧的进口13和沿轴向设置于中部的出口12,流体通过该进口13进入隔膜泵中,并经过该出口12流出隔膜泵中,由此,泵盖2的进口13和泵体1的外圈形成隔膜泵的进入通道的一部分,出口12和泵体1的内圈形成隔膜泵的排出通道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阀座4的外圈上设置有连通进口13的流体进孔(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流体进孔采用多孔的设计。阀座4的内圈上设置有连通出口12的流体出孔(图中未示出),阀座4在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之间通过设置环形的挡片14分隔。

如图3所示,阀座4内安装有进入阀8和排出阀7。进入阀8位于阀座4和膈膜座之间。排出阀7位于阀座4和泵盖2之间。且进入阀8和排出阀7均为单向导通阀,能够防止逆流。

如图3所示,具体的,结合实施例1,排出阀7的连接柱75套接在阀座4上延伸的导向柱上,排出阀7的阀片73贴合于流体出口12上,实现与阀座4的稳定安装。

如图3所示,膈膜座内安装有隔膜部10,隔膜部10具有关于其中心均匀分布的隔膜单元,图中示出了三联体隔膜部10。此外,泵体1和马达3之间包括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被容纳在壳体6中,且用于将马达3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隔膜部10的沿纵向轴线的往复压缩运动。由于马达3、传动机构9和隔膜部10之间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文中不再赘述。

综上,通过启动马达3,通过传动机构9带动隔膜部10;产生带动流体从进口13通过流体进孔进入到隔膜泵内和带动流体从流体出孔和出口12排出至隔膜泵外的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