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882发布日期:2018-11-30 18:59阅读:16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引风机前后流体整流。



背景技术:

引风机是通过叶轮转动产生负压,进而从系统(设备)抽取空气的一种设备,一般安装在锅炉尾端,用于抽取炉膛内的热烟气。

日常生活中,通常将通风机按正、负压使用方式不同分为引风机(负压使用)和鼓风机 (正压使用)。

引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风机在工厂中主要应用于脱硫脱硝等工艺。申请号201711493883.4、公布号CN107890884 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焚烧的SCR催化剂原位再生装置。该装置包括沼气风机、二次风机,两台风机对装置中的烟气起到引流的作用。

但该装置对引风机的进出口烟气引流没有设计,在正常生产时必然存在管路中的局部损失,现场表现就是管道震荡声音大、对风机叶片的损伤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烟气管道震荡、减轻风机叶片受损程度的导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烟道导流装置,包括锅炉、引风机主部和排烟机构,所述引风机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烟道、弯道部位、后烟道和叶轮腔,所述叶轮腔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排烟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烟道一和烟囱;所述叶轮腔后连接所述烟道一,所述弯道部位内壁固定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弯道部位的侧壁具有共同的曲率圆心且圆心角相同;所述烟囱的底部设有平衡室,所述平衡室的上方设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烟道一和所述烟囱的侧壁相切,所述平衡板上设有平衡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弯道部位分隔开,形成了断面直径尺寸更小的弯道空间。所述弯道空间的曲率半径尺寸与断面直径尺寸的比值增大,当烟气经所述前烟道流经所述弯道部位时,

二次流损失减小。所述平衡孔的设置可减缓气流对所述平衡板的冲击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二次流损失减小后,经过弯道部位后的气流分布更均匀,后烟道侧壁所受到的气体压强更加的均衡,所述后烟道的震荡幅度就越小,当均匀的气流流经所述叶轮时,对所述叶轮单位面积的冲击力强度也比较均匀,所述叶轮的受损频率较低。所述平衡板所受冲击强度减小,损坏的频率也会减小。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导流板设置为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的曲率圆心重合、曲率圆心角也相同。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四块导流板,二次流损失减小程度所带来的管道震动幅度的减小已经满足所述后烟道固定强度。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平衡孔设置为两排,两排所述平衡孔关于所述平衡板的中心线对称。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气流在到达所述平衡板时,可在所述平衡板中心线两侧平衡释放压强,对所述平衡板的结构强度具有一定的保护。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在所述烟道一的下方设置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的一端和所述烟道一的侧壁连通,所述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平衡室的侧壁连通,所述平衡管的截面直径尺寸为烟道一直径尺寸的十分之一。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气流的大部分经所述烟道一进入所述烟囱,小部分气流经所述平衡管进入所述平衡室,两股气流在所述平衡孔处彼此抵消,减小了所述平衡板所受气体压强。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平衡板的边缘下方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烟囱的内侧壁上。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所述平衡板长期使用,损毁严重不能使用需要更换时,可以将所述平衡板从所述承载板上拆除。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平衡室侧壁上设置有人孔。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经长期使用,所述平衡室内趁机大量烟灰时,可打开所述人孔,进行清灰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烟道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烟道导流装置引风机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烟道导流装置排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烟道导流装置平衡板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锅炉1、引风机主部A、排烟机构B、第一导流板101、第二导流板102、第三导流板103、第四导流板104、叶轮105、后烟道106、前烟道107、叶轮腔108、弯道空间109、烟道一201、平衡管202、平衡室203、人孔204、烟囱205、平衡板3、平衡孔301、承载板302。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烟道导流装置包括锅炉1、引风机主部A和排烟机构B。

如图2所示:引风机主部A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烟道107、导流部、后烟道106、叶轮腔 108;导流部包括共曲率圆心的圆弧形第一导流板101、第二导流板102、第三导流板103、第四导流板104,叶轮腔108内转动设置有叶轮105,前烟道107与锅炉1相连。

如图3所示:排烟机构B包括依次连接的烟道一201、烟囱205,烟囱205下部设有平衡室203,平衡室203和烟囱205之间设有平衡板3。平衡板3的形状呈现为90度弯头的曲率外圈部分,平衡板3的边缘下部设有承载板302,承载板302固定设置在烟囱205的内壁上。在烟道一201的下端连接有平衡管202,平衡管202的另一端连接在平衡室203的外侧壁上,平衡管202的直径尺寸为烟道一201直径尺寸的十分之一。

如图4所示:平衡板3展开后呈树叶形状,平衡板3的中部设有两排平衡孔301。

当锅炉1内的烟气由前烟道107流经导流部所在的弯道部位时,弯道部位的曲率半径尺寸与断面尺寸的比值决定了二次流损失的大小。相比不设置导流部,弯道部位的断面尺寸就比较大,弯道部位的曲率半径尺寸与断面尺寸的比值就比较小,二次流损失就比较严重。而现在,导流部由第一导流板101、第二导流板102、第三导流板103、第四导流板104和导流部内壁分割成为五个独立的弯道空间109,这就相当于五等分了弯道部位的断面尺寸,五个弯道空间109分别产生二次流损失,分别计算出的曲率半径与断面尺寸的比值会变大,而二次流损失就会变小,这样就减少了气流通过弯道部位后,气流压力不均对管道的影响,减轻了后烟道106的震荡幅度,同时在气流到达叶轮105时,也减小了单位截面积上气体压强的不同,从而减小了叶轮105受力不均的问题,减少了叶轮105的损坏频率。

当气流经过叶轮腔108进入烟道一201后,还要经过平衡板3才能进入烟囱205才能放空到大气。因为这时的气流已经被叶轮105加速了,所以气流速度很快,对平衡板3的冲击力比较大,所以平衡管202和平衡孔301的设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平衡板3上下的压强差,也就减小了平衡板3损坏的概率。但是经长时间使用平衡室203内会积沉有下落的固体烟灰,可以开启人孔204清除烟灰。经长时间使用,平衡板3还是会被烟气所腐蚀损坏,所以平衡板3可以从承接板302上移除更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