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327发布日期:2019-01-04 23:3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空调器中通常采用的一个部件,其中设有气液分离部件用于对进入空压机中的混合润滑油的气态冷媒进行必要的分离,能够保证气态冷媒中的润滑油含量较少,保证空压机的正常运行。目前的空气压缩机中多采用一级分离部件,经过一级分离部件的气态冷媒中的润滑油含量分离不够充分,降低空压机的运行平稳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能够明显提高气液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空压机的运行平稳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气液腔及分离器出气口,所述气液腔的出口处设有一级分离部件,所述一级分离部件与所述分离器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液混合冷媒的流动通道,还包括二级分离部件,所述二级分离部件安装于所述分离器出气口上,以使气液混合冷媒在输入压缩机之前进行再次气液分离。

优选地,所述二级分离部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气液腔一侧还具有侧壁,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安装板一侧具有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具有第一开口,所述气液混合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向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折流板邻近所述一级分离部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流板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侧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侧壁的侧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0°<A≤3°。

优选地,所述二级分离部件还包括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折流板处于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折流板远离所述第一开口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流板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侧面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夹角B,0°<B≤3°。

优选地,所述侧壁为圆筒结构。

优选地,所述侧壁为梯形圆台结构,所述梯形圆台的小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机还包括油泵,所述油泵设置于远离所述一级分离部件一侧的所述壳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二级分离部件还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处于所述安装板与第一折流板之间,以对经过所述第一折流板的气液混合冷媒进一步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压缩机,对处于所述气液腔中的气液混合冷媒在通过一级分离部件进行气液分离之后,再次经由所述的二级分离部件进行分离,极大地提升了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气液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空压机的运行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在实际运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D-D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11、气液腔;12、分离器出气口;13、一级分离部件;14、流动通道;15、二级分离部件;151、安装板;152、第一通孔;153、第一折流板;154、第一开口;155、第二折流板;156、第二开口;158、侧壁;159、滤芯;16、分离器内层壁体;2、润滑油;3、油泵;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润滑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气液腔11及分离器出气口12,所述气液腔11的出口处设有一级分离部件13,所述一级分离部件13与所述分离器出气口12之间形成气液混合冷媒的流动通道14,还包括二级分离部件15,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安装于所述分离器出气口12上,以使气液混合冷媒在输入压缩机之前进行再次气液分离。本技术方案中,对处于所述气液腔11中的气液混合冷媒在通过一级分离部件13进行气液分离之后,再次经由所述的二级分离部件15进行分离,极大地提升了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气液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空压机的运行平稳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加明确,具体的,前述的气液腔11由处于所述壳体1内的分离器内层壁体16及灌注积聚的润滑油2构成,如图1所示,所述润滑油2经过油泵3加压后,通过润滑油管路6进入到所述气液腔11的对应位置,对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进行润滑和冷却,之后回落于所述壳体1的下部区域,也即形成前述润滑油2的积聚区域,由于前述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的转动作用,润滑油2倍一定程度的雾化,雾化的润滑油2与泄露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冷媒形成所述的气液混合冷媒,形成的气液混合冷媒一方面会通过上述的一级分离部件13进入所述的流动通道14(路线以图1中的实线曲线表示),也即本实用新型要处理的主要部分;另一方面气液混合冷媒会通过所述润滑油管路6一侧进入所述的二级分离部件15(路线以图1中的虚线曲线表示)。

作为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包括安装板151,所述安装板151上具有第一通孔152,所述安装板151朝向所述气液腔11一侧还具有侧壁158,所述侧壁158远离所述安装板151一侧具有第一折流板153,所述第一折流板153具有第一开口154,所述气液混合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开口154流向所述第一通孔152,该技术方案中的二级分离部件15结构设计简化,便于生产加工,在气液混合冷媒经由所述一级分离部件13抵达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时,冷媒会在第一折流板153首先接触,由于第一折流板153在的阻挡作用以及冷媒自身的重力作用,其中的润滑油成分将有部分回落至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底部位置,而其中的气体成为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54流向所述的分离器出气口12,从而实现对气液混合冷媒的二次分离,使所述气液混合冷媒中的润滑油成为再次降低。

气液混合冷媒在所述空气压缩机中的流程将直接影响气液分离的效果,流程越长,则分离效果越好,因此,为了提高所述气液混合冷媒的流程,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154开设于所述第一折流板153邻近所述一级分离部件13的一侧,此时,所述第一开口154将承接流动通道14中的气液混合冷媒,由于此流动通道14中的气液混合冷媒已经过一次分离,这有利于降低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的分离压力,也有利于降低设置于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中的过滤部件,如滤芯159。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流板153朝向所述安装板151的侧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安装板151朝向所述侧壁158的侧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0°<A≤3°,也即所述的第一折流板153与安装板151、侧壁158具备一定角度,此时,当气液混合冷媒流经所述第一折流板153时,气液混合冷媒中的润滑油成分将被所述第一折流板153折流(遮挡阻止),且被遮挡于所述第一折流板153上的润滑油液体在自重的作用下将沿着倾斜的第一折流板153向下折流并最终将积聚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底部位置。

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所述气液混合冷媒的分离效果,优选地,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还包括第二折流板155,所述第二折流板155具有第二开口156,所述第二折流板155处于所述第一折流板153与所述安装板151之间的侧壁158上,此时所述气液混合冷媒在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中将进行二次折流。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156开设于所述第二折流板155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54一侧,此时将进一步提高所述气液混合冷媒在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中流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流板155朝向所述安装板151的侧面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夹角B,0°<B≤3°,所述的第二折流板155倾斜的设计原理同于第一折流板153,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优选地,所述侧壁158为圆筒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58为梯形圆台结构,所述梯形圆台的小端与所述安装板151连接,所述梯形圆台结构使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的进气口增大,防止了所述气液混合冷媒在流动通道14中积聚可能形成的压力增大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油泵3设置于远离所述一级分离部件13一侧的所述壳体1的底部,这一方面能够保证所述油泵3对润滑油的泵送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所述油泵3远离所述一级分离部件13设置,使其距离所述一级分离部件13的距离更远,降低油泵3在运转时对一级分离部件13的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

当然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的气液分离效果,优选地,所述二级分离部件15还包括滤芯159,所述滤芯159处于所述安装板151与第一折流板153之间,以对经过所述第一折流板153的气液混合冷媒进一步分离。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