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339发布日期:2019-01-04 23:3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一种压缩机的消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工作时,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由泵体的排气孔顶开排气阀片向外排气;由于在排气孔附近伴有急剧的压力变化,激发出很大的压力波,从而产生高分贝噪音;排气孔附近产生的噪音在向其它密闭空间传递的过程中,如噪音频率和该空间的固有声学频率相近,还会激发出很高的空间共鸣音;这种动力性噪音是压缩机的主要噪音源,而降低这种噪音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在排气孔附近使用消音装置;但目前普遍采用的单层消音器,特别是压缩机上端的上消音器,往往因位置的限制,膨胀室较少,而导致消音频率不宽,消音量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消音效果。

因此,有相关业者针对此缺失进行研究改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06月12日所公告第CN202991397U号【压缩机的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之实用新型专利,系揭露一种压缩机的消音器(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壳体6,所述壳体6内具有一空腔60,所述空腔60的底部敞开;及至少一个共振室7,每个所述共振室7内部限定出共振腔室70且其上设有开口71,其中每个所述共振室7设在所述壳体6上且与所述空腔60相连通;藉此,通过在壳体上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共振室,当 气流进入到共振腔室内时,共振室会震动,从而使得气流通过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声 能,进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改善了消音器的消音效果。

然而,就上述而言,藉由所述壳体6之安装一个共振室7,令气流因而进入到所述共振室7之共振腔室70内共振,透过摩擦阻力达到减噪效果,可有效减少消音器气流噪音,不过,此加工手法较繁琐且制造成本昂贵,故仍具有改善之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消音结构,透过该消音单元可以调整消音板的数量而进行上下堆栈排列,并随着该些消音板其不同形状厚度及各排气孔大小搭配,令该消音单元内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以达到降低噪音以改善油循环率的效果。

于是,本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包含:

一压缩泵,包括有一上支座、至少一缸体,系固定于该上支座的下方处;以及一下支座,系固定于该缸体的下方处;其中:

该上支座,具有一空心轴承部,系位于该上支座中间且沿一轴线朝上延伸适当长度而形成;一吐出口,系呈贯穿状态而位于该空心轴承部周围处;与至少一油通孔,系呈贯穿状态而位于该空心轴承部周围处;及

一消音单元,系设置于该压缩泵之上支座处而呈固定型态;

该消音单元,包括有一环圈、复数个消音板;以及一固定板;其中:

该环圈,系形成于该上支座之空心轴承部外侧处,令该上支座界定

出一第一空间与一第二空间;前述该上支座之吐出口系位于该第一空间内;而前述该上支座之油通孔则位于该第二空间内;

该些消音板,各具有一定位孔,系呈贯穿状态,其供该压缩泵之上支座的空心轴承部予以穿设,令该些消音板设置于该环圈其顶端面且以上下堆栈排列方式呈现,致使该第一空间形成一空腔室;与复数个排气孔,系呈贯穿状态,该些排气孔环绕于该定位孔外围处;而各该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呈对应状态,借以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以及

该固定板,具有一定位孔,系呈贯穿状态,其供该压缩泵之上支座的空心轴承部予以穿设,令该固定板设置于该些消音板最顶端处;与至少一排出孔,系呈贯穿状态,该些排出孔环绕于该定位孔外围处;而该固定板之各排出孔对应于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

优选地,该消音单元更进一步包括有复数个吸音板,系与该些消音板间彼此交错堆栈排列方式而呈现。

优选地,该消音单元之环圈与该压缩泵之上支座间系以一体式结构型态或焊接结构型态之任一者所呈现。

优选地,该固定板之排出孔其数量系少于该消音板之排气孔其数量。

优选地,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或交错排列之任一者型态呈现。

优选地,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大小系为相同或不相同之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

优选地,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系以阶梯状或直线状之其中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

优选地,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或不相同之任一者的几何形状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

优选地,该消音单元之各消音板及固定板均设有复数个呈贯穿状态之固定孔;又该消音单元之环圈系设有复数个贯穿于该压缩泵之上支座处的枢设孔;而该压缩泵之缸体系设有复数个锁孔,并搭配复数个第一锁固元件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板之各固定孔、该些消音板之各固定孔与该环圈之枢设孔而锁固于该缸体之各锁孔处。

优选地,该消音单元之各消音板、各吸音板及固定板均设有复数个呈贯穿状态之固定孔;又该消音单元之环圈系设有复数个贯穿于该压缩泵之上支座处的枢设孔;而该压缩泵之缸体系设有复数个锁孔,并搭配复数个第二锁固元件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板之各固定孔、该些消音板之各固定孔、该些吸音板之各固定孔与该环圈之枢设孔而锁固于该缸体之各锁孔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藉由该消音单元之环圈设置于该上支座之空心轴承部外侧处,令该上支座界定出一第一空间与一第二空间,并搭配该些消音板设置于该环圈其顶端面且以上下堆栈排列方式呈现,致使该第一空间形成一空腔室;以及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呈对应状态,借以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透过该空腔室与该些消音腔体之间所形成较大消音空间,可在较大消音空间范围内消音,将可衰减频率达到消音,以提高良好的消音效果,进而降低冷媒流动所产生的噪音,可有效达到遮蔽压缩机运作时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的功效。

2、藉由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呈对应状态;或者,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或交错排列之任一者型态呈现;或者,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大小系为相同或不相同之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或者,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系以阶梯状或直线状之其中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或者,该些消音板之各排气孔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或不相同之任一者的几何形状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透过可组合不同排气孔大小的复数个消音板,令该消音单元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除了可有效减低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外,亦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以改善油循环率。

3、藉由该消音单元透过该些消音板模块化的组合,无须增加复杂的加工程序或制程,具有容易加工的优点,可针对压缩机不同工况条件,组合该些消音板而达到能预调整噪音频带,令该些消音板模块使用上达到多种组合效益,即可有效使该消音单元的防噪功能提升与保持良好的油循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告第CN202991397U号【压缩机的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之实用新型专利的消音器主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较佳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该消音板之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该消音板之剖面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该消音板之剖面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消音运作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消音运作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消音运作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消音运作示意图(二)。

其中,1压缩泵;11上支座;111空心轴承部;112吐出口;113油通孔;114第一空间;1140空腔室;115第二空间;12缸体;121锁孔;13下支座;131固定孔;2消音单元;21环圈;211支撑端;2111枢设孔;22消音板;221定位孔;222排气孔;2220消音腔体;223固定孔;23固定板;231定位孔;232排出孔;233固定孔;24吸音板;241定位孔;242固定孔;3第一锁固元件;4第二锁固元件;5第三锁固元件;L轴线;6壳体;60空腔;7共振室;70共振腔室;7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并以实施例之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实用新型实施后之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上的权力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之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所附图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实用新型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局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揭露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且本实用新型将仅为所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

首先,请参阅第2图至第8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其第一实施例说明,包含:一压缩泵1及一消音单元2;其中:

该压缩泵1,包括有一上支座11、至少一缸体12,系固定于该上支座11的下方处;以及一下支座13,系固定于该缸体12的下方处;其中:

该上支座11,具有一空心轴承部111,系位于该上支座11中间且沿一轴线L朝上延伸适当长度而形成;一吐出口112,系呈贯穿状态而位于该空心轴承部111周围处;与至少一油通孔113,系呈贯穿状态而位于该空心轴承部111周围处;及

该消音单元2,系设置于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处而呈固定型态;而该消音单元2,包括有一环圈21、复数个消音板22;以及一固定板23;其中:

该环圈21,系形成于该上支座11之空心轴承部111外侧处,令该上支座11界定出一第一空间114与一第二空间115;前述该上支座11之吐出口112系位于该第一空间114内;而前述该上支座11之油通孔113则位于该第二空间115内;

该些消音板22,各具有一定位孔221,系呈贯穿状态,其供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空心轴承部111予以穿设,令该些消音板22设置于该环圈21其顶端面且以上下堆栈排列方式呈现,致使该第一空间114形成一空腔室1140;与复数个排气孔222,系呈贯穿状态,该些排气孔222环绕于该定位孔221外围处;而各该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呈对应状态,借以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2220(如图7、8所示);再者,该些消音板22的厚度可以为相同一致,也可以非相同一致;以及

该固定板23,具有一定位孔231,系呈贯穿状态,其供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空心轴承部111予以穿设,令该固定板23设置于该些消音板22最顶端面处;与至少一排出孔232,系呈贯穿状态,该些排出孔232环绕于该定位孔231外围处;而该固定板22之各排出孔232对应于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

藉由以上结构所述,兹更进一步说明如后:

前述该消音单元2之环圈21与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间系以一体式结构型态或焊接结构型态之任一者所呈现;其中,两者间系以一体式结构型态所呈现为较佳者;

前述该固定板23之排出孔232其数量系少于该消音板22之排气孔222其数量;其中,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或交错排列之任一者型态呈现,而本创作该些排气孔222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所呈现(如图4所示);另外,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大小系为相同或非相同之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甚至,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系为阶梯状(如图5所示)或直线状(如图6所示)之其中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再者,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或非相同之任一者的几何形状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而本创作该排气孔2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的圆形所呈现(如图4所示);

特别一提,当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系以直线状所呈现时,该些消音板22相互对应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大小系为非相同所呈现(如图8所示);

前述该消音单元2与该压缩泵1之间系以螺锁方式而结合固定;

其中,该消音单元2之各消音板22及固定板23均设有复数个呈贯穿状态之固定孔(223、233);又该消音单元2之环圈21系设有复数个贯穿于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处的枢设孔2111;而该压缩泵1之缸体12系设有复数个锁孔121,并搭配复数个第一锁固元件3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板23之各固定孔233、该些消音板22之各固定孔223与该环圈21之枢设孔2111而锁固于该缸体12之各锁孔121处;而该环圈21的内周壁上系设有复数个支撑端211,所述各该枢设孔2111则位于各该支撑端211处;又该些支撑端211则环绕于该环圈21的内周壁而呈均匀间隔设置;

前述该压缩泵1之下支座13系设有复数个固定孔131,并搭配复数个第三锁固元件5分别枢设于该下支座13之各固定孔131而锁固于该缸体12之各锁孔121处;

特别一提,该压缩泵1之缸体12其数量并不限制,亦即该缸体12可为单缸或双缸等型式,而本创作图式中的该缸体12则是以单缸型式所呈现;

接着,为使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欲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具体实际实施例,进一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可实际应用的范围,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当压缩机有消音的需求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套设于压缩机的曲轴上,以有效减低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并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以改善油循环率;当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冷媒流动,而冷媒流动时会产生噪音,当冷媒流动通过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吐出口112,而流动通过该上支座11之第一空间114内形成的空腔室1140;以及流入于遮盖在该环圈21上的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所相互对应而形成的消音腔体2220处,将可衰减频率达到消音,由于通过该空腔室1140与该些消音腔体2220之间所形成较大消音空间,以达到较佳的消音的效果,进而降低冷媒流动所产生的噪音;最后通过该些消音板22最顶端面处的该固定板23之各排出孔232,使得冷媒能均匀且稳定的从该固定板23之各排出孔232通过而排出,由此降低冷媒通过所产生的噪音,在不影响压缩机的内部空间情况下,藉由该些消音板22模块化的组合而预调整噪音频带,利用可组合不同排气孔222大小的复数个消音板22,令该消音单元2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2220,除了可有效减低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外,亦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以改善油循环率,故,透过该些消音板22于使用上达到多种组合效益,有效达到降低噪音以改善油循环率的目的。

续,请参阅第9图至第11图所示,并辅以参阅第4图至第6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其第二实施例说明,包含:一压缩泵1及一消音单元2;其中:

该压缩泵1,包括有一上支座11、至少一缸体12,系固定于该上支座11的下方处;以及一下支座13,系固定于该缸体12的下方处;其中:

该上支座11,具有一空心轴承部111,系位于该上支座11中间且沿一轴线L朝上延伸适当长度而形成;一吐出口112,系呈贯穿状态而位于该空心轴承部111周围处;与至少一油通孔113,系呈贯穿状态而位于该空心轴承部111周围处;及

该消音单元2,系设置于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处而呈固定型态;而该消音单元2,包括一环圈21、复数个消音板22;以及一固定板23;其中:

该环圈21,系形成于该上支座11之空心轴承部111外侧处,令该上支座11界定出一第一空间114与一第二空间115;前述该上支座11之吐出口112系位于该第一空间114内;而前述该上支座11之油通孔113则位于该第二空间115内;

该些消音板22,各具有一定位孔221,系呈贯穿状态,其供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空心轴承部111予以穿设,令该些消音板22设置于该环圈21其顶端面且以上下堆栈排列方式呈现,致使该第一空间114形成一空腔室1140;与复数个排气孔222,系呈贯穿状态,该些排气孔222环绕于该定位孔221外围处;而各该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呈对应状态,借以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2220(如图10、11所示);再者,该些消音板22的厚度可以为相同一致,也可以非相同一致;以及

该固定板23,具有一定位孔231,系呈贯穿状态,其供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空心轴承部111予以穿设,令该固定板23设置于该些消音板22最顶端面处;与至少一排出孔232,系呈贯穿状态,该些排出孔232环绕于该定位孔231外围处;其中该固定板22之各排出孔232对应于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

藉由以上结构所述,兹更进一步说明如后:

前述该消音单元2更进一步包括有复数个吸音板24,系与该些消音板22间彼此交错堆栈排列方式而呈现,而各该吸音板24系设有一呈贯穿状之定位孔241,其供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空心轴承部111予以穿设,令该些吸音板24设置于该些消音板22间;

前述该消音单元2之环圈21与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间系以一体式结构型态或焊接结构型态之任一者所呈现;其中,两者间系以一体式结构型态所呈现为较佳者;

前述该固定板23之排出孔232其数量系少于该消音板22之排气孔222其数量;其中,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或交错排列之任一者型态呈现,而本创作该些排气孔222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所呈现(如图4所示);另外,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大小系为相同或非相同之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甚至,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系为阶梯状(如图5所示)或直线状(如图6所示)之其中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再者,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或非相同之任一者的几何形状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而本创作该排气孔2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的圆形所呈现(如图4所示);

特别一提,当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系以直线状所呈现时,该该些消音板22相互对应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大小系为非相同所呈现(如图11所示);

前述该消音单元2与该压缩泵1之间系以螺锁方式而结合固定;

其中,该消音单元2之各消音板22、各吸音板24及固定板23均设有复数个呈贯穿状态之固定孔(223、242、233);又该消音单元2之环圈21系设有复数个贯穿于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处的枢设孔2111;而该压缩泵1之缸体12系设有复数个锁孔121,并搭配复数个第二锁固元件4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板23之各固定孔233、该些消音板24之各固定孔242、该些吸音板22之各固定孔223与该环圈21之枢设孔而锁固于该缸体12之各锁孔121处;而该环圈21的内周壁上系设有复数个支撑端211,所述各该枢设孔2111则位于各该支撑端211处;又该些支撑端211则环绕于该环圈21的内周壁而呈均匀间隔设置;

前述该压缩泵1之下支座13系设有复数个固定孔131,并搭配复数个第三锁固元件5分别枢设于该下支座13之各固定孔131而锁固于该缸体12之各锁孔121处;

特别一提,该压缩泵1之缸体12其数量并不限制,亦即该缸体12可为单缸或双缸等型式,而本创作图式中的该缸体12则是以单缸型式所呈现;

接着,为使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欲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具体实际实施例,进一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结构可实际应用的范围,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当压缩机有消音的需求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套设于压缩机的曲轴上,以有效减低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并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以改善油循环率;当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冷媒流动,而冷媒流动时会产生噪音,当冷媒流动通过该压缩泵1之上支座11的吐出口112,而流动通过该上支座11之第一空间114内形成的空腔室1140;以及流入于遮盖在该环圈21上的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所相互对应而形成的消音腔体2220处,将可衰减频率达到消音,由于通过该空腔室1140与该些消音腔体2220之间所形成较大消音空间,以达到较佳的消音的效果,进而降低冷媒流动所产生的噪音;再加上该些消音板22间设有该些吸音板24,透过添加该些吸音板24,使其消音频带更为广阔;最后通过该些消音板22最顶端面处的该固定板23之各排出孔232,使得冷媒能均匀且稳定的从该固定板23之各排出孔232通过而排出,由此降低冷媒通过所产生的噪音,在不影响压缩机的内部空间情况下,藉由该些消音板22模块化的组合而预调整噪音频带,利用可组合不同排气孔222大小的复数个消音板22,令该消音单元2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2220,除了可有效减低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外,亦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以改善油循环率,故,透过该些消音板22于使用上达到多种组合效益,有效达到降低噪音以改善油循环率的目的。

由上述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达到有益效果如下:

(一)藉由该消音单元2之环圈21设置于该上支座11之空心轴承部111外侧处,令该上支座11界定出一第一空间114与一第二空间115,并搭配该些消音板22设置于该环圈21其顶端面且以上下堆栈排列方式呈现,致使该第一空114间形成一空腔室1140;以及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呈对应状态,借以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2220,透过该空腔室1140与该些消音腔体2220之间所形成较大消音空间,可在较大消音空间范围内消音,将可衰减频率达到消音,以提高良好的消音效果,进而降低冷媒流动所产生的噪音,可有效达到遮蔽压缩机运作时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的功效。

(二)藉由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呈对应状态;或者,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系以圆心放射状排列或交错排列之任一者型态呈现;或者,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大小系为相同或不相同之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或者,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系以阶梯状或直线状之其中任一者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或者,该些消音板22之各排气孔222的孔径形状系为相同或不相同之任一者的几何形状或其相互搭配所呈现,透过可组合不同排气孔222大小的复数个消音板22,令该消音单元2形成复数个大小不一致的消音腔体2220,除了可有效减低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外,亦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以改善油循环率。

(三)藉由该消音单元2透过该些消音板22模块化的组合,无须增加复杂的加工程序或制程,具有容易加工的优点,可针对压缩机不同工况条件,组合该些消音板22而达到能预调整噪音频带,令该些消音板22模块使用上达到多种组合效益,即可有效使该消音单元2的防噪功能提升与保持良好的油循环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