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181发布日期:2019-01-08 21:4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吸尘器之所以能抽吸灰尘以及毛发等垃圾,是因为其吸入口周边有着极高的负压,而吸尘器电机风叶即为产生负压的一个主要部件。这个负压是衡量吸尘器吸入功率或者是吸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电机的技术性能有关,更与与之连为一体的风机风叶的结构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因此一直以来技术人员为了提高吸尘器电风机的工作效率除了研究电机性能以外,在风机风叶上也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现有技术的风机风叶主要由上叶盘、下叶盘和多个叶片三部分组成,其中叶片夹在上、下叶盘之间呈螺旋状均匀排列,上叶盘中心开有一个圆孔,作为进风口,它们被安装在风机的风罩与导风轮之间。

当电风机工作时,风机风叶高速旋转,并抽吸空气,气流从圆孔进入,经叶片与叶片间的风道排出,并进入导风轮,然后被导出电风机外,这时进风口处产生了一个相当高的负压。为了使排出风叶的空气不受进风口负压的影响而出现风短路现象(即排出风叶的气流有一部分被分流又回到进风口,这样会损失部分吸入功率,使吸尘器的工作效率下降),现有技术是把上叶盘的进风口圆孔的边沿向上翻起,形成一个筒状翻边,与此同时风罩上与之相对应的进风口也向下翻边,甚至设置两道翻边,扣在上叶盘的翻边内、外壁。这样在分流的路径上设置了一道挡风圈,形成了一定的风阻,从而减少了吸入功率的损失。

虽然在进风口设置了一道障碍,但由于风叶高速运转,所产生的气压非常高,仅靠这一道挡风圈还不足于完全阻碍分流。因为所设置的两道上下翻边不可能紧紧地贴在一起,总得留有一点缝隙,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还会有一点分流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形成较大风阻、减少电风机吸入功率损失且工作效率更高的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包括风机风叶、扣合于风机风叶的上叶盘上端面的风罩,上叶盘的中心纵向开设有进风口,于进风口的内缘位置向上弯曲的形成有环形的第一翻边,于上叶盘的外缘位置向上凸起的形成有环形的第二翻边,风罩下端面具有与第一翻边位置相对的第一挡风结构、与第二翻边位置相对的第二挡风结构,且第一挡风结构接近第一翻边并构成第一道挡风圈,第二挡风结构接近第二翻边并构成第二道挡风圈。

较佳的,第一挡风结构和第二挡风结构均由风罩的下端面环形的向下弯曲形成,且第一挡风结构和第二挡风结构均包括至少一道的环形翻边,环形翻边分别接近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

较佳的,第一挡风结构和第二挡风结构均包括两道环形翻边,第一挡风结构的环形翻边分别接近第一翻边的内外侧壁,第二挡风结构的两道环形翻边分别接近第二翻边的内外侧壁。

较佳的,第一翻边上端伸入第一挡风结构的两道环形翻边之间,第二翻边上端伸入第二挡风结构的两道环形翻边之间。

较佳的,第一挡风结构和第二挡风结构均包括一道环形翻边,第一挡风结构的环形翻边接近于第一翻边的内侧壁,第二挡风结构的环形翻边接近于第二翻边的外侧壁。

较佳的,风机风叶包括上叶盘、下叶盘、以及设置于上叶盘和下叶盘之间的若干螺旋状均匀排列的叶片,且吸尘器风机的输出轴由下而上的固连下叶盘。

较佳的,进风口呈圆形孔的结构。

较佳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均呈筒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包括风机风叶和风罩,且风机风叶的上叶盘上端面具有内外两圈翻边,风罩下端面具有两圈与翻边位置相对的挡风结构,并相互间共同形成两道挡风圈,从而在气体分流的路径上设置了两道挡风圈,形成了较大的风阻,能够较佳的减少电风机吸入功率的损失,使得工作效率更高,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实施成本较低,但效果非常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风机构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剖面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风机构中风机风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排风机构作具体阐述。

参阅图1,为排风机构应用于吸尘器风机中的剖面结构视图;结合图2,为排风机构中风机风叶的立体图。并定义如图1中纸面上所示的由上而下的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由上而下的方向。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风机构应用于吸尘器风机1中,包括风机风叶、扣合于风机风叶的上叶盘2上端面的风罩5,上叶盘2的中心纵向开设有进风口10,并于进风口10的内缘位置向上弯曲的形成有环形的第一翻边6,于上叶盘2的外缘位置向上凸起的形成有环形的第二翻边7,风罩5下端面具有与第一翻边6位置相对的第一挡风结构8、与第二翻边7位置相对的第二挡风结构9,且第一挡风结构8接近第一翻边6并构成第一道挡风圈,第二挡风结构9接近第二翻边7并构成第二道挡风圈。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吸尘器风机1中的排风机构包括风机风叶和风罩5,且风机风叶的上叶盘2上端面具有内外两圈翻边,风罩5下端面具有两圈与翻边位置相对的挡风结构,并相互间共同形成两道挡风圈,从而在气体分流的路径上设置了两道挡风圈,形成了较大的风阻,能够较佳的减少电风机吸入功率的损失,使得工作效率更高,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实施成本较低,但效果非常明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风结构8和第二挡风结构9均由风罩5的下端面环形的向下弯曲形成,且第一挡风结构8和第二挡风结构9均包括至少一道的环形翻边,环形翻边分别接近第一翻边6和第二翻边7。进一步的,第一挡风结构8和第二挡风结构9均包括两道环形翻边,第一挡风结构8的环形翻边分别接近第一翻边6的内外侧壁,第二挡风结构9的两道环形翻边分别接近第二翻边7的内外侧壁。进一步的,第一翻边6上端伸入第一挡风结构8的两道环形翻边之间,第二翻边7上端伸入第二挡风结构9的两道环形翻边之间。此外,针对于两个挡风结构仅具有一道环形翻边的实施例中,第一挡风结构8的环形翻边接近于第一翻边6的内侧壁,第二挡风结构9的环形翻边接近于第二翻边7的外侧壁。使得在风罩5与上叶盘2之间构成两道挡风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风机风叶包括上叶盘2、下叶盘4、以及设置于上叶盘2和下叶盘4之间的若干螺旋状均匀排列的叶片3,且吸尘器风机1的输出轴由下而上的固连下叶盘4。进一步的,进风口10呈圆形孔的结构。进一步的,第一翻边6和第二翻边7均呈筒状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