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空压机散热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004发布日期:2019-02-01 19:19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空压机散热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排风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杆空压机散热管道。



背景技术:

螺杆空压机因其具有维护费用低、高度可靠和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目前螺杆空压机安装场所对通风的要求很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空间越大越好,高度越高越好,窗户越多越好,如果空间实在不够,那么可以通过安装散热管道来达到螺杆空气压缩机散热的效果,现有的空压机散热管道一般采用导风罩加排风管道的结构,将空压机产生的大量热风排至室外,从而保证空压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但是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不能对空压机产生的热风加以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杆空压机散热管道,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杆空压机散热管道,包括罩体、管体、负压风机、第一门体、第二门体、密封胶垫、控制器、支撑杆、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前侧板上设有第一门体,其顶部连接管体,并且在与管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门体,所述负压风机安装在管体的尾端,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罩体的顶板上,并且在其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支撑杆的顶部,所述罩体的底部开口上嵌套有密封胶垫。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门体与第二门体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步进电机和若干个挡风板,所述步进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罩体上,所述挡风板与罩体转动连接,其转轴的上端贯穿罩体的顶板与旋转臂连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与连杆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负压风机、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挡风板的左右两侧板采用45°斜切设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旋转臂与转轴焊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步进电机采用42BYGH40型步进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采用海为S16M0T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造价成本低,能够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螺杆空压机排出热风的流向,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时,热风排至室外,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时,热风排至室内,能够充分利用螺杆空压机所产生的热能,符合低碳节能环保理念,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与旋转臂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体,2、管体,3、负压风机,4、第一门体,5、第二门体,6、密封胶垫,7、控制器,8、支撑杆,9、温度传感器,10、步进电机,11、电机支架,12、连杆,13、旋转臂,14、挡风板,1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螺杆空压机散热管道,包括罩体1、管体2、负压风机3、第一门体4、第二门体5、密封胶垫6、控制器7、支撑杆8、温度传感器9,所述罩体1的前侧板上设有第一门体4,其顶部连接管体2,并且在与管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门体5,所述负压风机3安装在管体2的尾端,所述控制器7安装在罩体1的顶板上,并且在其顶部设有支撑杆8,所述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支撑杆8的顶部,所述罩体1的底部开口上嵌套有密封胶垫6,所述第一门体4与第二门体5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步进电机10和若干个挡风板14,所述步进电机10通过电机支架11固定安装在罩体1上,所述挡风板14与罩体1转动连接,其转轴15的上端贯穿罩体1的顶板与旋转臂13连接,所述旋转臂13的另一端与连杆12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10、负压风机3、温度传感器9电连接,所述挡风板14的左右两侧板采用45°斜切设计,所述旋转臂13与转轴15焊接,所述步进电机10采用42BYGH40型步进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9采用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7采用海为S16M0T控制器。

本使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使用新型的罩体1固定安装在空压机散热排风口的顶部,管体2的尾端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并与室外空气连通;温度传感器9将室内温度监测数据实时反馈至控制器7,夏天室内温度超过设定温的上限值时,第二门体5打开,第一门体4关闭,负压风机3开启,把大量热气排至室外,降低室内的温度,既能使空压机处于良好的环境下运行,且满足值班室或控制室内的适宜温度;冬天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下限值时,第一门体4开启,第二门体5关闭,负压风机3关闭,让热风通过第一门体4排出供控制室取暖,或引导至所需的其它室内取暖之用,达到了零成本的取暖节能效果;第一门体4和第二门体5的挡风板14由步进电机10驱动,逆时针转动90°开启,顺时针转动90°闭合。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