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扇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320发布日期:2019-02-10 23:3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离心风扇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扇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离心风扇被广泛使用于空调器中,是借助叶轮(叶片)的旋转来利用离心力将空气从叶轮内侧向圆周方向排出的风扇,其种类有多叶片式风扇(sirocco fan)、涡流风扇(turbo fan)等。

如图1所示,现有的离心风扇包括塑料扇体1'、外圈铝芯2'、橡胶减振圈3'及内圈铝芯4',其中塑料扇体1'具有中心孔,外圈铝芯2'固定套接于塑料扇体1'的中心孔内部,橡胶减振圈3'位于外圈铝芯2'及内圈铝芯4'之间,内圈铝芯4'用于与电机转轴套接,以随电机转轴同步转动;在风扇注塑的过程中,需要将外圈铝芯2'及内圈铝芯4'提前预置于注塑模具中,以与橡胶减振圈3'一体加工成型。

然而,现有的离心风扇在预置外圈铝芯2'及内圈铝芯4'时,外圈铝芯2'与内圈铝芯4'之间容易存在较大的定位误差,从而使得外圈铝芯与内圈铝芯同轴度低,导致注塑的橡胶减振圈出现严重的偏心,进而造成风扇成型后运行时圆跳动过大,容易产生较大振动及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离心风扇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减小振动及噪音的离心风扇,以及应用该离心风扇的空调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离心风扇,包括扇体、减振垫及盖体,所述扇体具有中心孔,所述减振垫中空,所述减振垫与所述扇体同轴,所述盖体及所述减振垫均位于所述扇体中心孔沿轴向的侧方,所述盖体呈U型,所述盖体与所述扇体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纳腔室;所述减振垫紧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所述减振垫与所述盖体之间,以及所述减振垫与所述扇体之间均可拆卸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垫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绕所述扇体中心孔的轴线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盖体及所述扇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及多个第三通孔,以使所述减振垫、所述盖体及所述扇体之间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绕所述扇体中心孔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

作为优选,离心风扇还包括可驱动所述扇体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所述减振垫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外部,以随所述第一定位块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振垫接触,以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从所述减振垫的两侧向所述减振垫施加夹紧力。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垫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块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具有周向定位部,所述周向定位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同,所述周向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减振垫的周向运动,所述周向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周向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状为六角星形、五角星形、八角星形、八角圆弧形、三角形或椭圆形其中之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电机的转轴沿周向配合,以随所述电机的转轴沿周向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电机的转轴沿轴向配合,以约束所述第一定位块沿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远离所述减振垫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电机的转轴沿轴向配合,以约束所述第二定位块沿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远离所述减振垫的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转轴具有周向限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内部对应于周向限位槽形成有周向限位凸起,所述周向限位凸起与所述周向限位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定位块随所述电机的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定位块具有轴向限位槽,所述电机具有轴向限位凸台,所述轴向限位凸台与所述轴向限位槽配合,以约束所述第一定位块沿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远离所述减振垫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减振垫接触,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二定位块接触,以向所述第二定位块施加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以使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间隔设置,设所述第一空隙的深度为L1,则L1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mm≤L1≤2mm,所述盖体与所述扇体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扇体间隔设置,设所述第二空隙的深度为L2,则L2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mm≤L2≤2mm。

一种空调器,包括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为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设置盖体,并且使得盖体及减振垫可拆卸连接于扇体中心孔沿轴向的侧方,安装减振垫时,只需要将减振垫与盖体,以及减振垫与扇体间的连接部位对齐连接,即可较好的保证减振垫与扇体间的定位精度,从而能够减小扇体转动时的圆跳动,降低了扇体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提高了扇体转动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离心风扇还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的减振垫与扇体的接触面积加大,从而使得减振垫发挥更好的隔震作用;(2)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将减振垫与扇体结构分开,可以根据不同的减振要求及工况更换不同硬度的减振垫,避免了现有离心风扇因整体加工而需要整体更换风扇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

2、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并且将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与减振垫的紧密连接,以此直接将减振垫精确定位在电机的转轴上,同时提高了减振垫与扇体以及减振垫与盖体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扇体转动时的圆跳动,降低了扇体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离心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离心风扇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显示图2中电机及第一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轴向的全剖视图;

图6为显示图2中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轴向的全剖视图;

图8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显示图3中第一定位块、减振垫及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显示图3中第一定位块、减振垫及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显示图3中第一定位块、减振垫及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显示图3中第一定位块、减振垫及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4为显示图3中第一定位块、减振垫及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5为显示图3中第一定位块、减振垫及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以上各图中:1'、塑料扇体;2'、外圈铝芯;3'、橡胶减振圈;4'、内圈铝芯;1、扇体;2、减振垫;3、盖体;4、容纳腔室;5、电机;6、第一定位块;7、第二定位块;8、第一定位槽;9、第二定位槽;10、周向定位部;11、周向限位槽;12、周向限位凸起;13、轴向限位凸台;14、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2和图3,一种离心风扇,用于空调器中,其包括扇体1及减振垫2(如橡胶减振垫),扇体1具有中心孔,减振垫2中空,减振垫2与扇体1同轴,为了减小扇体1转动时的圆跳动,离心风扇还包括盖体3,盖体3及减振垫2均位于扇体1中心孔沿轴向的侧方,盖体3呈U型,盖体3与扇体1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纳腔室4;减振垫2紧密设置于容纳腔室4的内部,该紧密设置使得减振垫2的侧壁与盖体3的内侧壁以及扇体1贴合接触,并受到盖体3的内侧壁以及扇体1的挤压,且保持压缩状态,减振垫2与盖体3之间,以及减振垫2与扇体1之间均可拆卸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设置盖体3,并且使得盖体3及减振垫2可拆卸连接于扇体1中心孔沿轴向的侧方,安装减振垫2时,只需要将减振垫2与盖体3,以及减振垫2与扇体1间的连接部位对齐连接,即可较好的保证减振垫2与扇体1间的定位精度,从而能够减小扇体1转动时的圆跳动,降低了扇体1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提高了扇体1转动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离心风扇还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的减振垫2与扇体1的接触面积加大,从而使得减振垫2发挥更好的隔振作用;(2)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将减振垫2与扇体1结构分开,可以根据不同的减振要求及工况更换不同硬度的减振垫2,避免了现有离心风扇因整体加工而需要整体更换风扇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通用性。

针对减振垫2与扇体1,以及减振垫2与盖体3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可以为:如图2和图3所示,减振垫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绕扇体1中心孔的轴线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列,多个第一通孔优选为绕扇体1中心孔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盖体3及扇体1上对应于第一通孔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及多个第三通孔,以使减振垫2、盖体3及扇体1之间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减小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还包括可驱动扇体1转动的电机5,电机5转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一定位块6及第二定位块7,减振垫2套接于第一定位块6的外部,以随第一定位块6同步转动,第一定位块6的一端朝向第二定位块7,第一定位块6的另一端与减振垫2接触,以与第二定位块7从减振垫2的两侧向减振垫2施加夹紧力。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6及第二定位块7,并且将第一定位块6及第二定位块7与减振垫2的紧密连接,以此直接将减振垫2精确定位在电机5的转轴上,同时提高了减振垫2与扇体1,以及减振垫2与盖体3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扇体1转动时的圆跳动,降低了扇体1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针对第一定位块6及第二定位块7与减振垫2的连接关系,其可以为:如图2至图7以及图10至图15所示,减振垫2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第一定位槽8的形状优选为六角星形(如图10所示)、五角星形(如图11所示)、八角星形(如图12所示)、八角圆弧形(如图13所示)、三角形(如图14所示)或椭圆形(如图15所示)其中之一种,第二定位块7对应于第一定位槽8开设有第二定位槽9,第一定位块6具有周向定位部10,周向定位部10的形状与第一定位槽8及第二定位槽9相同,周向定位部10与第一定位槽8配合连接,以限制减振垫2的周向运动,周向定位部10与第二定位槽9配合连接,以限制第二定位块7的周向转动。

针对第一定位块6与电机5转轴间的连接关系,其可以为: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定位块6与电机5的转轴沿周向配合,以随电机5的转轴沿周向同步转动,第一定位块6与电机5的转轴沿轴向配合,以约束第一定位块6沿电机5转轴的轴向远离减振垫2的方向移动,第二定位块7与电机5的转轴沿轴向配合,以约束第二定位块7沿电机5转轴的轴向远离减振垫2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如图4所示,电机5的转轴具有周向限位槽11,第一定位块6的内部对应于周向限位槽11形成有周向限位凸起12,周向限位凸起12与周向限位槽11配合连接,以使第一定位块6随电机5的转轴同步转动;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块6具有轴向限位槽,电机5具有轴向限位凸台13,轴向限位凸台13与轴向限位槽配合,以约束第一定位块6沿电机5转轴的轴向远离减振垫2的方向移动,第二定位块7的一端与减振垫2接触,第二定位块7的另一端设置有锁紧螺母14,锁紧螺母14与电机5的转轴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4与第二定位块7接触,以向第二定位块7施加压力。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扇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加工及拆装的效率,从而显著降低了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离心风扇运行时的稳定性,如图2、图8及图9所示,第一定位块6与第二定位块7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以使第一定位块6与第二定位块7间隔设置,设第一空隙的深度为L1,则L1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mm≤L1≤2mm,同时,盖体3与扇体1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以使盖体3与扇体1间隔设置,设第二空隙的深度为L2,则L2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mm≤L2≤2mm,以此在当离心风扇运行时能够避免因减振垫2的弹性变形而使得第一定位块6与第二定位块7之间,以及盖体3与扇体1之间发生碰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离心风扇运行时的稳定性。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以图2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作具体的说明:

安装时,将电机5固定在电机支架上,将电机5的转轴与第一定位块6轴孔对齐,二者通过周向限位槽11及周向限位凸起12定位,将减振垫2及盖体3套设于电机5转轴的外部,并且使减振垫2的第一定位槽8与第一定位块6的周向限位部10配合连接,将连接螺栓依次连接扇体1的第三通孔、减振垫2的第一通孔及盖体3的第二通孔后通过连接螺母拧紧,继而将第二定位块7套接于电机5转轴的外部,将第二定位块7的第二定位槽9与减振垫2的第一定位槽8对齐,以使第一定位块6的周向定位部穿过第一定位槽8后与第二定位槽9配合连接,在第二定位块7上装入垫圈和锁紧螺母14并拧紧锁紧螺母1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离心风扇,该离心风扇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