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998发布日期:2019-02-12 21:36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泵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



背景技术:

乳化泵回流液的杂质较多,特别是油缸损坏的密封圈碎末都会随回流液循环到乳化液泵箱内。现阶段,乳化泵回流液通过过滤设备处理后在回流到乳化液泵箱内。现有技术中的乳化泵回流液的过滤设备过滤效果差,从而了导致乳化泵在吸液打压过程中容易堵塞,并且还要频繁对乳化液泵箱进行清理,浪费乳化液,过滤效率低,同时上述过滤设备的过滤板拆装工序复杂,不便于工作人员安装、更换过滤板,增加了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过滤板的拆装工序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安装、更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包括有回流箱和过滤板,所述的回流箱为一方形箱体,回流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并在其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箱盖,所述的回流箱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和过滤板,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有横向连杆、纵向连杆、连接部和托板,连接部的外边铰接有四个横向连杆,每两个横向连杆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也就是说四个横向连杆的延长线整体呈一“十字形”,所述的横向连杆的一端与连接部的外边铰接,其另一端连接有纵向连杆,横向连杆与纵向连杆整体呈一倒置的“L”形,在纵向连杆的杆体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在支撑架内通过第一托板设有第一过滤板,通过第二托板搭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的回流箱的下部,也是在第二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液口与排污口,回流箱的上部,也是在第一过滤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液口。

所述的横向连杆的一端通过弹簧铰链与连接部的外边铰接。

在每个过滤板的四个侧边处均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的两个通孔位于托板的两侧。

所述的连接部为一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过滤板的拆装工序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安装、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1—回流箱 2—横向连杆 3—纵向连杆 4—连接部 5—进液口 6—第二过滤板 7—排污口 8—第一过滤板 9—出液口 10—第一托板 11—第二托板 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2和3,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包括有回流箱1和过滤板,所述的回流箱1为一方形箱体,回流箱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并在其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箱盖,所述的回流箱1的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和过滤板,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有横向连杆2、纵向连杆3、连接部4和托板,连接部4的外边铰接有四个横向连杆2,每两个横向连杆2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也就是说四个横向连杆2的延长线整体呈一“十字形”,所述的横向连杆2的一端与连接部4的外边铰接,其另一端连接有纵向连杆3,横向连杆2与纵向连杆3整体呈一倒置的“L”形,在纵向连杆3的杆体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托板10和第二托板11,在支撑架内通过第一托板10设有第一过滤板8,通过第二托板11搭设有第二过滤板6,所述的回流箱1的下部,也是在第二过滤板6的下方设置有进液口5与排污口7,回流箱1的上部,也是在第一过滤板8的上方设置有出液口9。在实际工作中,乳化泵回流液(使用过的乳化液)通过管道与回流箱1上的进液口5连接,回流箱1上的出液口9通过管道与乳化泵的乳化液泵箱连接。通过回流箱1顶部的开口,将过滤机构插设于回流箱1内。回流液由回流箱1的下部进入,经过滤机构的过滤,再由回流箱1的上部排出。过滤机构可对回流液进行二次过滤,过滤效果好,同时过滤板的拆装工序非常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安装、跟换过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连杆2的一端通过弹簧铰链与连接部4的外边铰接。在弹簧铰链的作用下,通过横向连杆2使纵向连杆3与过滤板的侧边相抵靠,以增加过滤机构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每个过滤板的四个侧边处均设置有两个通孔12,所述的两个通孔12位于托板的两侧。在通孔12内穿设扎带,通过扎带将过滤板固定在托板上,以增加过滤机构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4为一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乳化泵回流液过滤箱,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过滤板的拆装工序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安装、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