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泄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3399发布日期:2019-03-30 09:1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泄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泄爆装置,适用于保护真空泵。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泵被广泛应用,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所抽介质含有一定的杂质,被真空泵排气过滤器吸附,这样会存在过滤器堵塞,腔体内的气体无法排放而引起憋压,造成真空泵爆炸的事例。鉴于现有问题,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型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真空泵泄爆装置,解决真空泵爆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泄爆装置,包括爆破片、短接管、紧固件,在真空泵泵腔增加一管口,所述爆破片的一侧连接真空泵的所述管口,所述爆破片的另一侧连接短接管,所述爆破片的外侧套有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爆破片与真空泵的管口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都设有外螺纹,所述紧固件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紧固件螺纹连接在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爆破片的直径大于等于短接管和真空泵的管口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短接管与真空泵的管口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同紧固件之间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胶布,缠绕在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且紧固件套装在对接处与密封胶布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爆破片达到一定压力后破口。

进一步的,所述爆破片采用对夹式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真空泵泵腔增加一管口,然后在管口处安装爆破片,当真空泵泵腔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爆破片破口,使得真空泵泵腔的气体从真空泵管口泄出,实现自动泄压的目的,从而避免真空泵爆炸,提高真空泵使用的安全性,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固件采用螺纹连接在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便于拆卸安装,有利于更换爆破片。

3、本实用新型在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同紧固件之间设有密封件,使真空泵泵腔密封,防止真空泵漏气达不到真空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泵;2、爆破片;3、紧固件;4、短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泄爆装置,参考附图1所示,包括爆破片2、短接管4、紧固件3,在真空泵1泵腔增加一管口,爆破片2的一侧连接真空泵1的管口,爆破片2的另一侧连接短接管4,爆破片2的外侧套有紧固件3。

工作原理:在真空泵泵腔增加一管口,然后在管口处安装爆破片,当真空泵泵腔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爆破片破口,使得真空泵泵腔的气体从真空泵管口泄出,实现自动泄压的目的,从而避免真空泵爆炸,提高真空泵使用的安全性,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真空泵1漏气,爆破片2与真空泵1的管口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真空泵1的管口与短接管4对接处都设有外螺纹,紧固件3内部设有内螺纹,紧固件3螺纹连接在真空泵1的管口与短接管4对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爆破片2的直径大于等于短接管4和真空泵1的管口的直径,使得爆破片与真空泵1的管口完全密封,避免真空泵1漏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短接管4与真空泵1的管口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真空泵1漏气,真空泵1的管口与短接管4对接处同紧固件3之间设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为密封胶布,缠绕在真空泵1的管口与短接管4对接处,且紧固件3套装在对接处与密封胶布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爆破片2达到一定压力后破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爆破片2采用对夹式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固件采用螺纹连接在真空泵的管口与短接管对接处,便于拆卸安装,有利于更换爆破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