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9246发布日期:2019-06-21 23: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传统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具有涡旋齿的动涡盘和静涡盘彼此啮合形成多个压缩腔。曲轴驱动动涡盘相对于静涡盘作偏心旋转平动,使得各压缩腔向中心侧移动并逐渐减小容积。从而实现腔内流体的压缩。涡旋压缩机因其高效率高转速广泛应用于气车制冷空调领域。

涡旋压缩机正常工作时,需要加注一定量的润滑油以保证压缩机机械摩擦副与轴承等零部件的冷却润滑以及涡旋齿间、密封件处的油密封。然而,当压缩机工作时,其内部的润滑油会随着制冷剂一同进入空调系统制冷剂管路。进入制冷剂管路中的这部分润滑油一般会积存在相对位置较低的换热器管路中。这样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1.润滑油占据换热器管路内部空间,减小制冷剂换热面积,影响换热器换热量,导致空调系统制冷量降低;2.润滑油沉积在换热器底部,无法回到压缩机,易导致压缩机摩擦副润滑不良,功耗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压缩机损坏。

因此,涡旋压缩机需要设计有回油结构。通过回油结构将部分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回收并留存在压缩机内。以确保空调系统的油循环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及各摩擦副润滑良好及密封良好。避免过多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换热器中影响系统整体性能。

目前,涡旋压缩机内的回油结构一般包括分油管、储油腔和回油管。现有的回油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使得回油管的安装不够方便,且密封性能差,容易使排气端盖的高压气体进入静涡盘的低压腔。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密封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

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排气端盖、静涡盘以及支架,所述支架的内腔与静涡盘的内腔共同形成低压腔,所述排气端盖内设有将油气分离的分油管以及用于储存分油管内分离出的润滑油的储油腔,所述静涡盘设有用于将所述储油腔与低压腔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内部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设有用于使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进入低压腔的输油孔,所述回油管与回油通道的内壁之间设有防止排气端盖内的高压气体由回油通道进入所述低压腔的密封元件。

上述涡旋压缩机中,回油管是安装在静涡盘的内部。可通过外力直接将回油管连同密封元件一同压入回油通道。由于设有密封元件,使得排气端盖的高压气体不会进入低压腔。这种密封元件的安装方式快捷方便,且形成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通道包括沿静涡盘的轴向设置的轴向通道以及沿静涡盘的径向设置的径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的一端通过径向通道与所述低压腔连通,所述轴向通道的另一端与储油腔连通。径向通道使回油形成径向喷射状态进入低压腔与制冷剂充分混合,提升润滑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安装在所述轴向通道内,所述径向通道设置在回油管的一端,所述径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轴向通道连通,所述径向通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低压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通道内设有用于对回油管在轴向通道内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靠近所述储油腔的一端为入油端,所述回油管靠近所述低压腔的一端为出油端,所述回油管的入油端处设置有过滤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元件为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的入油端之间具有缓冲腔,所述过滤网的另一端将回油管的一部分管身覆盖,所述过滤网与回油管通过塑封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元件为密封圈,所述回油管的管身对应的过滤网上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与回油通道的内壁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油孔为毛细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为具有多个径向喷淋细孔的毛细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径向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与所述回油管的多个径向喷淋细孔的数量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分油管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中设置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管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其中:

100、涡旋压缩机 110、排气端盖 111、排气腔

112、储油腔 113、油气分离通道 120、分油管

130、静涡盘 131、回油通道 131a、轴向通道

131b、径向通道 131c、限位面 140、回油管

141、输油孔 141a、轴向细孔 141b、径向喷淋细孔

142、定位面 143、入油端 150、动涡盘组件

160、低压腔 170、支架 180、过滤元件

181、缓冲腔 182、管筒部 190、密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100包括依次设置的排气端盖110、静涡盘130以及支架170。支架170的内腔与静涡盘130的内腔共同形成低压腔160。低压腔160内可安装动涡盘组件150。排气端盖110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排气腔111和油气分离通道113。油气分离通道113内安装有分油管120。上述排气腔111内的高压油气混合物会冲击分油管120,在离心力与重力作用下,高压油气混合物中的润滑油被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会流入排气腔111下方的储油腔1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100的静涡盘130设有用于将储油腔112与低压腔160连通的回油通道131。回油通道131的内部设有回油管140,回油管140设有用于使储油腔112内的润滑油进入低压腔160的输油孔141。回油管140与回油通道131的内壁之间设有防止排气端盖110内的高压气体由回油通道131进入低压腔160的密封元件190。

上述涡旋压缩机100中,回油管140是安装在静涡盘130的内部。安装过程中,可通过外力直接将回油管140连同密封元件190一同压入回油通道131。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回油管140的安装过程快捷方便。由于设有密封元件190,使得油气分离通道113内的高压气体不会借由储油腔112和回油通道131进入低压腔160。回油管140连同密封元件190一同安装的方式,节省工序,安装快捷方便,且形成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140可将储油腔112内的润滑油利用回油管140内的输油孔141喷射进入低压腔160内。进入低压腔160内润滑油能够实现对静涡盘与动涡盘摩擦副进行润滑,进而减少压缩机摩擦损耗,有利于提升压缩机工作效率与工作可靠性。并且,进入低压腔160的这部分润滑油来自于储油腔112,储油腔112内的润滑油来自分油管120,这样使得排气端盖110内的油汽混合物中的润滑油的量可减少。也就是可控制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空调系统管路的循环量,有利于提升空调系统整体性能。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140的材质可以为铜合金、铝合金或其它材料。回油管140的输油孔141可为毛细通道。上述毛细通道的原理与毛细管的原理相同。

本实施例中,回油通道131包括沿静涡盘130的轴向设置的轴向通道131a以及沿静涡盘130的径向设置的径向通道131b。轴向通道131a的一端通过径向通道131b与低压腔160连通,轴向通道131a的另一端与储油腔112连通。具体的,如图5所示,轴向通道131a可在静涡盘130的端面上加工出来,径向通道131b可在静涡盘130的侧壁上加工出来。上述回油通道131的结构比较简单,且便于加工。还便于将回油管140安装进上述回油通道131内。

具体的,在安装回油管140时,可将回油管140压入上述轴向通道131a内,这样使得径向通道131b位于回油管140的一端,径向通道131b的一端与轴向通道131a连通,径向通道131b的另一端朝向低压腔160。由于静涡盘130的轴向上的干涉结构较少,所以将回油管140安装在轴向通道131a内相对较为容易。可以理解的是,回油管140也可以安装在径向通道131b内。

本实施例中,轴向通道131a内设有用于对回油管140在轴向通道131a内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可将轴向通道131a加工成一个阶梯孔。阶梯孔的环形端面形成限位面131c。相应的,回油管140上可设置定位面142,通过定位面142与限位面131c的抵靠实现对回油管140的轴向定位。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140靠近储油腔112的一端为入油端,回油管140靠近低压腔160的一端为出油端。在回油管140的入油端处设置有过滤元件180。利用过滤元件可防止杂质进入回油管140的输油孔141内,进而可以防止杂质堵塞回油管140。

具体的,过滤元件180可为过滤网或其它形式的过滤元件。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过滤元件180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管140的入油端143之间具有缓冲腔181,所述过滤元件180的另一端将回油管140的一部分管身覆盖,所述过滤元件180与回油管140通过塑封形成一体式结构。具体的,过滤元件180的一部分形成一个管筒部182,回油管140的入油端位于该管筒部182内。管筒部182的端部至少正对入油端143的部位设置为网状过滤结构,该管筒内除去回油管140的入油端143后剩余的空间形成上述缓冲腔181。上述设置方式一方面使得过滤元件180与回油管140可一同压入静涡盘130的回油通道131内,整个安装过程快捷方便。另一方面,缓冲腔181的设置有利于增加过滤元件180整体的有效过滤面积。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上述密封元件190为密封圈。回油管140的管身对应的过滤元件180上设置有环形安装槽,密封圈套设于安装槽。密封圈的外侧壁与回油通道131的内壁接触。上述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密封圈、过滤元件180和回油管140可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可将密封圈、过滤元件180和回油管140一同压入静涡盘130的回油通道131内。整个安装过程快捷方便。且密封圈得到良好定位。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140为具有多个径向喷淋细孔141a的毛细管。具体的,如图3和图6所示,输油孔141可包括沿回油管140的轴向设置的轴向细孔141a以及沿回油管140的径向设置的径向喷淋细孔141b。径向喷淋细孔141b的一端与轴向细孔141a连通。径向喷淋细孔141b的另一端朝向径向通道131b。这样设置,润滑油可由储油腔112进入上述轴向细孔141a,并由轴向细孔141a进入径向喷淋细孔141b,最终利用径向喷淋细孔141b喷射进入低压腔160。需要说明的是,径向喷淋细孔141b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设1个、3个或5个等。静涡盘130上的径向通道131b的横截面积可根据回油管140的径向喷淋细孔141b的数量和孔径来调整,以使回油管140的径向喷淋细孔141b喷出的润滑油更多的由径向通道131b进入低压腔160为调整的原则。

本实施例中,径向通道131b的数量为多个,与回油管140的多个径向喷淋细孔141b的数量对应。例如,径向喷淋细孔141b的数量为5个,则径向通道131b的数量为5个,且各个径向通道131b与各个径向喷淋细孔141b一一对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