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234发布日期:2019-05-17 19:2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音隔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



背景技术:

气体发生器一般包括氢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和空气发生器,其中空气发生器是指从一个封闭空间排除空气或从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空气发生器也叫做空气泵,主要分为电动气泵、手动气泵和脚动气泵,电动气泵以电力为动力的气泵,通过电力不停压缩空气,产生气压,主要用于气动打胶,汽车充气等,但是传统的充气泵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

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12.04.04、授权公告号为CN202183682U的专利文献“一种用于电机降噪的隔音罩”包括罩体以及将罩体固定于电机底座上的固定部件,通过在罩体内设置隔音棉以达到隔绝噪音的效果。

但是该实用新型的罩体直接固定于电机的底座,容易引起地面的振动,产生振动噪声,且罩体底部开口与地面存在缝隙,影响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其具有不存在结构缝隙、减震效果好、噪音隔绝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包括罩设在气体发生器外部的隔音罩体,所述隔音罩体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底座上,所述盖体和底座形成放置气体发生器的放置腔;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气体发生器的橡胶座,所述盖体为由隔音板制成的下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气体发生器排气管道伸出的排气管道口,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发生器放置于底座上的橡胶座上,由隔音板制成对的盖体盖设于底座上,隔绝罩盖体和底座形成密封的空间,可隔绝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噪音传出,防止噪音污染;同时气体发生器置于底座上的橡胶座上,可避免气体发生器工作时与地面产生共振,防止其与地面振动产生振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板包括隔音层,所述隔音层为第一中空结构,所述第一中空结构的两侧壁分别固设有吸音绵,两块所述吸音绵之间设置有隔音体,所述隔音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隔音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音层的两侧固定设置吸音绵和两块吸音绵之间设置隔音体相互配合,使得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噪音的强度逐渐降低,有效提高了噪音的隔绝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体为连续的V形排列,多个所述隔音块垂直于隔音体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体为连续的V型排列,呈波浪状,与垂直于隔音体内壁的隔音块相配合,使得噪音进行阻隔反射,从而可以使隔音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板还包括真空层,所述真空层设置于隔音层的外表面,所述真空层为第二中空结构,所述真空层抽真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对通过隔音体的噪音进行阻隔,减少噪音的传出,增大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的降噪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口内交错设置有隔音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方便气体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出;另一方面,通过在散热口处设置交错的隔音棉可以吸收噪音,阻隔噪音从散热口传出,影响噪音隔绝罩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抽真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真空层进行抽真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盖体与底座分开时,只需要握住盖体上端的把手向上将盖体拉出,便可将盖体与底座分开,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与支撑腿相适配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气体发生器工作时振动产生的能量向地面的传递,起到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凸沿,所述盖体的下端盖合于所述凸沿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盖体与底座的盖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沿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盖体与底座之间的缝隙,增大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气体发生器放置于底座上的橡胶座上,由隔音板制成对的盖体盖设于底座上,隔绝罩盖体和底座形成密封的空间,可隔绝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噪音传出,防止噪音污染;同时气体发生器置于底座上的橡胶座上,可避免气体发生器工作时与地面产生共振,防止其与地面振动产生振动噪声。

2. 通过在散热口处设置交错的隔音棉可以吸收噪音,阻隔噪音从散热口传出,影响噪音隔绝罩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图3是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散热孔纵向剖视图。

图中,1、隔音罩体;11、盖体;111、排气管道口;112、散热口;1121、隔音绵;113、把手;12、底座;121、支撑腿;1211、橡胶垫;122、橡胶座;1221、放置槽;2、隔音板;21、隔音层;211、吸音绵;212、隔音体;2121、隔音块;22、真空层;3、气体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气体发生器噪音隔绝罩,如图1所示,包括罩设在气体发生器3外部的隔音罩体1,隔音罩体1包括底座12和盖体11,盖体11盖设于底座12上。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盖体11为由五块隔音板2相互拼接而成的开口向下的空心立方体结构,位于盖体11任意一侧壁开设有用于供气体发生器3排气管道伸出的排气管道口111,排气管道口111与盖体11内部相连通,盖体11的任意一侧壁设置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孔与排气管道口111位于同一侧壁,盖体11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113。

如图3所示,隔音板2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隔音层21和真空层22。隔音层21为第一中空结构,隔音层21的两侧壁分别通过3M胶粘结吸音绵211,两块吸音绵211之间的夹层设置隔音体212,隔音体212为连续的V形排列,其整体为呈波浪状的中空体,隔音体212的内壁固定粘接若干隔音块2121,隔音块2121垂直于隔音体212内壁,且间隔设置,通过对噪音进行阻隔反射,有效提高隔音效果。真空层22为第二真空结构,真空层22位于隔音层21的外表面,且构成盖体11的外侧壁。

如图4所示,为了增强气体发生器3噪音隔绝罩的隔音效果,且不影响其散热,散热孔内交错排列多个隔音绵1121,本实用新型交错设置有六块隔音绵112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底座1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铺设与凹槽相适配的橡胶座122,橡胶座122上开设有与气体发生器3的支腿相适配的放置槽1221,用于放置气体发生器3。底座12的上端设置有凸沿,凸沿的外周壁套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凸沿与盖体11的开口端相适配,盖体11可盖合于凸沿上。

底座12的下端通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四个支撑腿121,四个支撑腿121的下端粘接有与支撑腿121相适配的橡胶垫1211。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使用时,将气体发生器3放置于底座12内橡胶垫1211上,且将气体发生器3的四个支腿放置于与其相适配的放置槽1221内,待气体发生器3放好之后,先将气体发生器3的排气管道穿过隔音罩体1的盖体11上的排气管道口111,然后将盖体11的开口端对准底座12上端的凸沿,此时可将盖体11盖合到凸沿的上端,由于凸沿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此时,盖体11与底座12密闭连接。

由于盖体11是由隔音板2拼接而成,隔音板2包括隔音层21与真空层22,通过隔音层21与真空层22的双重作用,可以提高其隔音效果。同时气体发生器3置于底座12上的橡胶座122上,可避免气体发生器3工作时与地面产生共振,防止其与地面振动产生振动噪声,支撑腿121的下端粘结橡胶垫1211,可减少气体发生器3工作时振动产生的能量向地面的传递,起到减震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