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新型吸气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7529发布日期:2019-06-14 23:5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新型吸气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与空调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缩机新型吸气室。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中的压缩机是冷媒流转提供流动的压力,把气态冷媒从吸气室一1001的进气孔一1002吸入后用内部圆周旋转的叶轮增压后输出,如图5所示:吸气室一1001的进气孔一1002一般是圆柱孔或圆锥孔,气态冷媒直通式被吸入吸气室内,吸入的工程中气态冷媒呈无序状态会有任意方向的发散,直接影响了后续叶轮增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新型吸气室,包含吸气室外罩和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吸气室外罩的进气孔的内端口设连接台阶,分流装置是导风叶、固定座一、固定座二组装用连接螺钉固定的一个整体,导风叶的连接定位圈孔内均布若干进气导叶,组装后的分流装置装入吸气室外罩内,台阶和连接台阶连接,本实用新型内置的分流装置能把气态冷媒分流导向式吸入,并能根据需求调整进气导叶的角度来控制气态冷媒的吸入方向,直接提高叶轮的增压效率,整体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新型吸气室,包含吸气室外罩和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所述吸气室外罩的进气孔的内端口设连接台阶,所述分流装置是导风叶、固定座一、固定座二组装用连接螺钉固定的一个整体,导风叶的连接定位圈中间位置设凸起的中间台阶,连接定位圈的孔内均布若干进气导叶,内设连接孔一的固定座一右端设凸缘一,所述凸缘一均布通孔一,固定座一左端设台阶,内设定位孔的固定座二的主体左右两端分别设台阶一和台阶二,台阶一和台阶二各均布通孔三,导风叶的连接定位圈两端分布与连接孔一、定位孔套接,连接螺钉依次穿入通孔二、通孔一、台阶一的通孔三后把上述固定为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组装后的分流装置装入吸气室外罩内,台阶和连接台阶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吸气室外罩和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内构成一个完整的流通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内置的分流装置能把气态冷媒分流导向式吸入,并能根据需求调整进气导叶的角度来控制气态冷媒的吸入方向,直接提高叶轮的增压效率,整体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气室外罩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分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吸气室一的示意图。

图中:吸气室外罩1、进气孔101、连接台阶102、分流装置2、导风叶3、进气导叶301、连接定位圈302、中间台阶303、通孔二304、固定座一4、连接孔一401、通孔一402、凸缘一403、台阶404、固定座二5、主体501、台阶一502、台阶二503、通孔三504、定位孔505、连接螺钉6、吸气室一1001、进气口一10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压缩机新型吸气室,包含吸气室外罩1和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2,所述吸气室外罩1的进气孔101的内端口设连接台阶102,所述分流装置2是导风叶3、固定座一4、固定座二5组装用连接螺钉6固定的一个整体,导风叶3的连接定位圈302中间位置设凸起的中间台阶303,连接定位圈302的孔内均布若干进气导叶301,内设连接孔一401的固定座一4右端设凸缘一403,所述凸缘一403均布通孔一402,固定座一4左端设台阶404,内设定位孔505的固定座二5的主体501左右两端分别设台阶一502和台阶二503,台阶一502和台阶二503各均布通孔三504,导风叶3的连接定位圈302两端分布与连接孔一401、定位孔505套接,连接螺钉6依次穿入通孔二304、通孔一402、台阶一502的通孔三504后把上述固定为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2,组装后的分流装置2装入吸气室外罩1内,台阶404和连接台阶102连接,本实用新型内置的分流装置能把气态冷媒分流导向式吸入,并能根据需求调整进气导叶的角度来控制气态冷媒的吸入方向,直接提高叶轮的增压效率,整体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所述吸气室外罩1和模块式组装的分流装置2内构成一个完整的流通通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内的叶轮圆周旋转运动,如图1所示,气态冷媒从进气孔101吸入后,经入导风叶3内后受进气导叶301的分流,进气导叶301能偏转设置,偏转的方向与叶轮的圆周旋转方向一致,气态冷媒受进气导叶301有序的流动方向引导被吸入后叶轮增压,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的吸气室利于气态冷媒有序流动,使进入吸气室的气态冷媒的流向有序,直接提高叶轮的增压效率。

本技术方案属于压缩机中的吸气室部件模块,与整机安装时,吸气室外罩1的大直径端面与压缩机中的排气蜗壳贴合连接,固定座二5的台阶二503外端面也与压缩机中的排气蜗壳中间部位的内端面贴合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