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和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8438发布日期:2019-06-26 01:0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液压系统和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和应用该液压系统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预制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载有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台翻转至一定的角度,然后在行车的协同作用下使混凝土预制件从模台中脱模并起吊。

通常为了能使模台在翻转过程中保持平衡,需要将混凝土预制件及模台放置于一翻转装置,该翻转装置由液压系统驱使多个翻转臂架同步翻转,当液压系统中的油缸伸出运动时则可带动模台进行翻转运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个翻转臂架在装配或维护保养后存在高度不一的现象,模台及混凝土预制件会出现倾斜,而在进行调整时,驱动各个翻转臂架翻转的油缸时刻保持同步运动,使得难以单独调整臂架的高度,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系统,旨在可以实现方便单独调节油缸的伸出长度,操作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第一阀体、同步阀、以及至少两油缸;

所述油缸包括相互连通的有杆腔和无杆腔;

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一阀体连通,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至少两工作油口,其中一所述工作油口与两所述油缸的无杆腔连通,一所述工作油口与两所述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同步阀位于一所述工作油口和两所述无杆腔之间,或者,所述同步阀位于一所述工作油口与两所述有杆腔之间;

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至少两调节回路,每一所述调节回路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每一所述调节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无杆腔连通,所述调节回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油箱连通,并可控制所述无杆腔内的部分压力油液流向至所述有杆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体的一工作油口与所述调节回路连通,且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有杆腔之间,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以控制所述无杆腔内的部分压力油液经由所述第二阀体和单向阀流向至所述有杆腔。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单向阀之间连接有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设有辅助油箱,以控制压力油液经所述第二阀体后部分通过所述单向阀流向所述有杆腔,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回油油路流回辅助油箱。

可选地,所述有杆腔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工作油口之间设有液压锁;

且/或,所述无杆腔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工作油口之间设有液压锁。

可选地,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设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设有过滤器。

可选地,所述同步阀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工作油口之间还设置有节流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体为电磁换向阀、手动换向阀或电液换向阀;

且/或,所述第二阀体为常闭式电动换向阀或常闭式手动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液压系统。

可选地,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支座和臂架,所述臂架的一端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油缸设有缸体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部分位于所述缸体内,并将所述缸体分隔为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缸体,并与所述臂架远离所述支座的部位转动连接,以驱使所述臂架绕所述支座翻转一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防滑机构,所述防滑机构包括固定本体和活动件,所述固定本体连接于所述臂架背离所述油缸的一侧,所述活动件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本体内,且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固定本体,并能与工件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系统中,当油箱内压力油液经第一阀体的一工作油口通过同步阀进入油缸的无杆腔,并从油缸的有杆腔经第二阀体的另一工作油口流回至油箱时,压力油液能够驱使各油缸进行同步上升运动;而当压力油液经第一阀体的一工作油口通过同步阀进入油缸的有杆腔,并从油缸的无杆腔经第二阀体的另一工作油口流回至油箱时,压力油液能驱使各油缸进行同步下降运动。

进一步地,在油缸运动过程中,当其中某一油缸的高度高于其它油缸时,可通过控制关闭第一阀体,同时打开对应与该油缸相连的调节回路中的第二阀体,使得该油缸内压力油液可以从无杆腔流向至有杆腔,进而驱使该油缸进行下降运动,保证与其它油缸保持于同一高度位置进行运动,而且通过调节回路单独调节油缸的运动位置,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液压系统包括油箱9、第一阀体2、同步阀3、以及至少两油缸4;

其中,油缸4包括相互连通的有杆腔41和无杆腔42;油箱9与第一阀体2连通,第一阀体2包括至少两工作油口,其中一工作油口与两油缸4的无杆腔42连通,一工作油口与两油缸4的有杆腔41连通,同步阀3位于一工作油口和两无杆腔42之间,或者,同步阀3位于一工作油口与两有杆腔41之间。

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油缸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油缸4可以保持同步运动,并能在支撑负荷的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稳定性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油缸4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以及三个以上,其排布运动方式可为间隔设置并能够保持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本液压系统还包括至少两调节回路01,每一调节回路01的第一端与一油缸4的有杆腔41连通,每一调节回路01的第二端与无杆腔42连通,调节回路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二阀体5,第二阀体5与油箱9连通,并可控制无杆腔42内的部分压力油液流向至有杆腔41。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实现控制对各个元器件的打开或者关闭,本液压系统还对应配备有电气控制系统,根据实时运动情况加以控制。

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其中,第一阀体2包括与油箱9连通的进油口P、回油口T,以及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当启动控制第一阀体2使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B导通、回油口T与工作油口A导通时,油箱9内的压力油液通过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B经同步阀3进入油缸4的无杆腔42内,并从油缸4的有杆腔41流至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A,从进油口P流回至油箱9;或者压力油液从工作油口B直接进入无杆腔42,从有杆腔41流出经过同步阀3后,通过工作油口A和回油口T流回至油箱9,此时压力油液能够驱使各油缸4进行同步上升运动。

而当切换控制使第一阀体2的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导通、回油口T与工作油口B导通时,油箱9内的压力油液由进油口P和工作油口A进入油缸4的有杆腔41,并从无杆腔42流出经过同步阀3再由工作油口B和回油口T流回至油箱9;或者从工作油口A流出的压力油液先经同步阀3进入有杆腔41内,而从无杆腔42流出后直接通过工作油口B和回油口T流回至油箱9,此时压力油液能够驱使个油缸4进行同步下降运动。

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当其中某一油缸4的高度高于其它油缸4时,可通过控制关闭第一阀体2,同时打开对应与该油缸4相连的调节回路01中的第二阀体5,使得该油缸4内压力油液可以从无杆腔42流向至有杆腔41,进而驱使该油缸4进行下降运动,保证与其它油缸4保持于同一高度位置进行运动。

此外,当控制第一阀体2和第二阀体5同时打开时,油缸4由于受到支撑件的重力,会迫使压力油液经第一阀体2和第二阀体5回到油箱9,此时油缸4下降运动并可回复到初始位置,即无需启动其它部件,也能使油缸4下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调节回路01用于精确控制油缸4的下降高度,使得液压系统的运行中能够保持平衡,通过调节回路01单独调节油缸4的运动位置,调节过程不会产生真空影响正常运作,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阀体2的一工作油口与调节回路01连通,且连通口位于第二阀体5与有杆腔41之间,连通口与第二阀体5之间设置有单向阀6,以控制无杆腔42内的压力油液经由第二阀体5和单向阀6流向至有杆腔41。

具体而言,与调节回路01连通的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同时连通有杆腔41,这样使得该连通口与有杆腔41之间形成共用油路,简化油路构造。而通过设置单向阀6,可以防止从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流出的压力油液流向第二阀体5,影响油缸4的正常升降运动。

一实施例中,第二阀体5与单向阀6之间连接有回油油路,回油油路设有辅助油箱91,以控制压力油液经第二阀体5后部分通过单向阀6流向有杆腔41,另一部分通过回油油路流回辅助油箱91。实际情况中,当通过调节回路01控制油缸4下降运动时,无杆腔42中的压力油液通过第二阀体5后,只有部分通过单向阀6流向有杆腔41来控制油缸4进行下降,而其中剩余的另一部分压力油液则流向辅助油箱91,这样确保所有压力油液能够得到回收利用。

一实施例中,有杆腔41与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之间设有液压锁7,或者于无杆腔42与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之间设有液压锁7,当然也可于该两处同时设置液压锁7。实际应用中,当液压系统的油缸4支撑负荷时,油缸4需要承载一定的重力,因此当启动使用液压锁7时,可以有效防止压力油液回流,避免油缸4由于受到重力而出现异常下降回缩,产生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2,油箱9与第一阀体2之间设有油泵8,油泵8的进油口与油箱9之间设有过滤器11。其中,油泵8可为高压泵,输出的油液压力较高,且流量较稳定,能够提供足够的油压进行支撑负荷。而过滤器11可以对压力油液进行杂质过滤,减少油箱9内的杂质从油泵8中进入液压系统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液压系统的故障发生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同步阀3与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之间还设置有节流阀10。当压力油液经由第一阀体2的工作油口流向油缸4时,压力油液首先通过节流阀10,再通过同步阀3进入油缸4内,而节流阀10可控制压力油液流体流量大小,使得进入各油缸4的压力油液更加精确,油缸4能够匀速上升或下降。当然,其它实施例中,流阀10可以替换为调速阀,调速阀是由定差减压阀与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阀,调速阀可以维持压差为定值,当负荷重力发生变化时,也不会影响液压系统的流量。

具体而言,本申请中第一阀体2为电磁换向阀、手动换向阀或电液换向阀,优选地,第一阀体2为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第二阀体5为常闭式电动换向阀或常闭式手动换向阀,优选地,第二阀体5为常闭式两位两通电动换向阀,即第一阀体2与第二阀体5均可选择使用电磁阀,在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中,电磁阀可以配合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此外其还具有响应时间短,可以实现快速响应,而且价格便宜、适用性较强的特点,当油缸4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磁阀能快速响应动作,使液压系统及时得到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翻转装置,结合图3,该翻转装置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为上述所述的液压系统,由于本翻转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通常,在混凝土预制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载有混凝土预制件的模台放置于翻转装置(如侧立机)并翻转至一定的角度后,在行车的协同作用下使混凝土预制件从模台中脱模并起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转装置还包括支座20和臂架21,臂架21的一端与支座20铰接,油缸4设有缸体(未图示)和驱动件(未图示),驱动件部分位于缸体内,并将缸体分隔为有杆腔41和无杆腔42,缸体的一端与支座20转动连接,驱动件的一端伸出于缸体,并与臂架21远离支座20的部位转动连接,以驱使臂架21绕支座20翻转一定角度。

其中,支座20与臂架21均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强度,能够承受湿重的混凝土预制件以及模台的重力,支座20固定于支撑面(如地面、搭建的台面等)。一般而言,当液压系统启动、油缸4的驱动件伸出缸体运动,驱动件伸出距离变长,从而带动臂架21绕支座20逆时针转动,而臂架21转动的同时迫使缸体也绕支座20逆时针转动,并最终在驱动件长度伸长的过程中实现臂架21由水平方向至竖直方向的翻转。

一实施例中,翻转装置还包括防滑机构22,防滑机构22包括固定本体(未标示)和活动件(未标示),固定本体连接于臂架21背离油缸4的一侧,活动件部分位于固定本体内,且活动件的一端伸出于固定本体,并能与工件30抵接,实际应用中当工件30(如混凝土预制件及模台)放置于臂架21进行翻转的过程中,工件30会出现下滑的现象,因此通过防滑机构22可防止工件30滑动,使得在翻转过程中工件30能与臂架21保持相对固定。其中,防滑机构21的固定本体可固定于臂架21靠近支座20的一端,活动件伸出固定本体后可抵接工件30,防止下滑,本实施例中,防滑机构22可为液压缸、气缸等,通过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以对工件30进行支撑、抵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