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393发布日期:2019-08-09 20:4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阀领域。



背景技术:

控制阀主要应用于液压系统的安全保障领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分闸或合闸动作。

之前,控制阀的卸压油路加工在阀套上(如图1所示),由于控制阀阀套在加工前经过热处理,使得阀套硬度较高,同时油路中包含极细的孔,加工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卸压正常、便于维护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包括阀座、装于阀座上阀一、阀二,阀一包括合闸电磁线圈、与合闸电磁线圈相对应的阀芯一,阀二包括分闸电磁线圈、与分闸电磁线圈相对应的阀芯二,合闸电磁线圈、分闸电磁线圈装于阀座外,阀芯一、阀芯二装于阀座内,阀座上开有用于与工作腔连通的油路五、用于与供油腔连通的油路四、用于与泄油腔连通的油路三、用于与回油腔连通的油路二、油路一;所述阀芯一、阀芯二均包括阀套组件、插装于阀套组件中间的顶杆、钢球、阀托,顶杆端部的钢球装于阀托上端的槽中,阀托下端有台阶孔,弹簧装于台阶孔中,阀套组件包括上阀套和下阀套;阀芯一一端与油路五连接,阀芯一另一端与油路一,油路一另一端与阀芯二一端连接,阀芯二另一端与油路二连接,油路三端部装有螺钉,螺钉中部开有通孔,油路一中部经通孔连通油路三。

所述上阀套外套有密封圈一、挡圈一,下阀套外套有密封圈二、挡圈二。

所述上阀套和下阀套外表面设有密封槽,密封圈一、挡圈一、密封圈二、挡圈二装于密封槽处。

所述螺钉螺纹连接于油路三端部。

所述顶杆上端粗、下端细。

所述顶杆中间部位套有活塞杆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在确保油腔卸压的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取消了阀套上加工卸压油路,使用主阀座上原有的一段油路作为卸压油路的一部分,螺钉中心加工出细小的通孔作为卸压油路的另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由于阀座与螺钉硬度远小于阀套,从而降低卸压油路的加工过程中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腔;2、供油腔;3、油路四;4、泄油腔;5、油路三;6、回油腔;7、油路二;8、阀座;9、分闸电磁线圈;10、油路一;11、螺钉;12、顶杆;13、合闸电磁线圈;14、上阀套;15、挡圈;16、活塞杆密封圈;17、下阀套;18、油路五;19、密封圈+挡圈;20、钢球;21、阀托;2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中,在阀座8中加工油路四3、油路三5、油路二7、油路一10、油路五18,以及其他零件的安装孔,在安装孔中,弹簧22处于最低端,弹簧上部有一个阀托21,阀托21下端有台阶孔,弹簧上端插入台阶孔中,阀托21上端有槽,钢球20放于槽中,钢球20上端为下阀套17,下阀套17上部为上阀套14,顶杆12从上阀套14和下阀套17中间穿过,顶杆12中间部位套有活塞杆密封圈16,顶杆下端7.6mm长的一段较细,上下阀套外表面都加工有密封槽,密封圈二、挡圈二19安装在下阀套17的密封槽中,密封圈一、挡圈一15安装在上阀套14的密封槽中,分闸电磁线圈9、合闸电磁线圈13通过螺钉安装在主阀座上。

当控制阀处于分闸位置时,工作腔1处于常压状态,给合闸电磁线圈13通电,顶杆12受力,弹簧22压缩,原本起密封作用将油路阻断的钢球20被推开,使油路四3、油路三5、油路一10和油路五18联通,液压油从供油腔2通过油路四3、油路三5、油路一10、油路五18进入工作腔1、泄油腔4,使得工作腔1、泄油腔4液压增加,但由于螺钉11通孔极细,工作腔1比泄油腔4液压上升更快,最终将阀杆推到合闸状态,然后由于工作腔1、泄油腔4相通,使得工作腔1、泄油腔4液压相同。该泄油过程原本由图1阀套完成,但由于该阀套硬度太高,不易加工,于是改为在阀座8、内加工出油路三5,并安装螺钉11,从而完成泄油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