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0266发布日期:2019-07-27 11:1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变支架可变支架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天气炎热出门在外旅行及逛街购物时炎热对人体的影响,伟大的人类发明了便携式移动小风扇。但是目前的便携式小可变支架风扇结构较为统一,只有一个支架,而且不能形变,支架均是固定在风扇外壳上,支架不能折叠,收纳时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只能单个角度放置,使用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手持风扇,也方便将风扇从不同的角度摆放,使用灵活性强,减少收纳本实用新型的空间,方便维修和更换软骨支架,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包括风扇外壳以及转动设置于风扇外壳内的风扇主体,所述风扇外壳的外缘等间隔环设有多个软管支架;软管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风扇外壳内设置有用于与容设安装块的安装槽,安装块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扇外壳包括面壳和底壳,面壳与底壳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均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与风扇主体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底壳设置有多个扣环,所述面壳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扣块配合扣接的扣块,扣块与扣环扣接。

其中,所述风扇外壳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第一电池,所述面壳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与风扇主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风扇外壳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面壳上设置有发光圈体,所述发光圈体内设置有发光体、第二电池和振动开关;所述振动开关与所述发光体电性连接,所述振动开关与所述第二电池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振动开关包括有导电外壳,导电外壳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导电外壳与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外壳与第二导电端子绝缘连接;所述导电外壳内设置有导电滚珠,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之间设置有供导电滚珠活动的活动腔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通过发光体后与第二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导电滚珠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还设置有防撞胶垫。

其中,所述发光体为多个相互串联的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软管支架为铝镁合金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等间隔环设的多个软管支架,方便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手持风扇,也方便将风扇从不同的角度摆放,使用灵活性强;并且软管支架由于自身具备形变能力,软管支架可以弯折、折叠,既可以改变软管支架的形状,方便不同的角度的摆放也可以方便收纳,减少收纳本实用新型的空间;而且,面壳与底壳拆卸连接,当需要更换或者拆除软管支架时,可以将面壳与底壳拆开,然后将安装块从安装槽取出即可将软管支架拆除,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面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风扇外壳 2—风扇主体 3—软管支架

4—安装块 5—安装槽 6—面壳

7—底壳 8—出风槽 9—扣环

10—扣块 11—控制电路板 12—第一电池

13—开关按钮 14—充电接口 15—发光圈体

16—第二电池 17—振动开关 18—导电外壳

19—第一导电端子 20—第二导电端子 21—导电滚珠

22—活动腔体 23—防撞胶垫 24—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风扇外壳1以及转动设置于风扇外壳1内的风扇主体2,所述风扇外壳1的外缘等间隔环设有多个软管支架3;软管支架3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4,所述风扇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与容设安装块4的安装槽5,安装块4与安装槽5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扇外壳1包括面壳6和底壳7,面壳6与底壳7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等间隔环设的多个软管支架3,方便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手持风扇,也方便将风扇从不同的角度摆放,使用灵活性强;并且软管支架3由于自身具备形变能力,软管支架3可以弯折、折叠,既可以改变软管支架3的形状,方便不同的角度的摆放也可以方便收纳,减少收纳本实用新型的空间;而且,面壳6与底壳7拆卸连接,当需要更换或者拆除软管支架3时,可以将面壳6与底壳7拆开,然后将安装块4从安装槽5取出即可将软管支架3拆除,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面壳6和所述底壳7均设置有出风槽8,出风槽8与风扇主体2对应设置。具体地,出风槽8的设置为现有技术设计,便于风扇主体2转动时带动气流。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底壳7设置有多个扣环9,所述面壳6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扣块10配合扣接的扣块10,扣块10与扣环9扣接。具体地,利用扣环9与扣块10扣接实现底壳7与面壳6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风扇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1和第一电池12,所述面壳6上设置有开关按钮13,所述开关按钮13与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2与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1与风扇主体2电连接。具体地,通过开关按钮13的设置可以控制风扇主体2启动转动或者停止转动,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风扇外壳1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14,所述充电接口14与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具体地,通过充电接口14的设置可以通过充电线接市电对第一电池12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面壳6上设置有发光圈体15,所述发光圈体15内设置有发光体、第二电池16和振动开关17;所述振动开关17与所述发光体电性连接,所述振动开关17与所述第二电池16电性连接。具体地,发光圈体15的设置便于本实用新型在漆黑环境中使用,当需要灯光时,可以摇晃本实用新型,使得振动开关17失衡触发振动开关17启动,进而通过振动开关17与第二电池16和发光体导通,实现发光体发光,使得本实用新型周围明亮,便于观察。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振动开关17包括有导电外壳18,导电外壳18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导电端子19和第二导电端子20,所述导电外壳18与第一导电端子19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外壳18与第二导电端子20绝缘连接;所述导电外壳18内设置有导电滚珠2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9和第二导电端子20之间设置有供导电滚珠21活动的活动腔体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9通过发光体后与第二电池16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0与第二电池16的正极电性连接。具体地,当振动开关17处于平衡状态时,导电滚珠21不与第二导电端子20接触,此时发光体不通电,不发光;当本实用新型受到振动或者晃动时,振动开关17的导电滚珠21失衡滚动,与第二导电端子20接触,通过导电滚珠21的作用,第二导电端子20通过导电外壳18与第一导电端子19接通,进而实现发光体的导电发光。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导电滚珠21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9上还设置有防撞胶垫23。具体地,金属材质制成的导电滚珠21可以保证其导电性能;所述防撞胶垫23可以防止导电滚珠21与第一导电端子19多次碰撞导致第一导电端子19或者导电滚珠21损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发光体为多个相互串联的发光二极管24。具体地,通过设置多个相互串联的发光二极管24使得发光圈体15的发光亮度高。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支架风扇结构,所述软管支架3为铝镁合金软管。具体地,铝镁合金软管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具备形变能力的软管,制作成本低,使用安全性好,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