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水泵房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815发布日期:2019-08-09 20:4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水泵房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水泵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水泵房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水泵房内布置多个水泵,将内外环水仓内的水通过管网接排水管路排出到地面。目前水泵房内的控制部件一般是手动监控和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自动化运行,需要配备多人进行监控,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水泵房的自动控制装置,实现水泵房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水泵房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水泵(20)、驱动所述水泵(20)的电机(17)、水泵排水管、泵房排水管;水泵(20)的排水端通过水泵排水管与泵房排水管连通;

水泵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排水电磁阀和水泵排水流量计(16),泵房排水管上设置有泵房排水电磁阀和泵房排水流量计;

水泵(20)的轴承上设置有水泵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17)的轴承上设置有电机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17)的绕组上设置有电机绕组温度传感器;电机(17)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电流传感器;

还包括:设置在内环水仓内的内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和设置在外环水仓内的外环水仓水位传感器;

所述电机(17)、排水电磁阀、水泵排水流量计(16)、泵房排水电磁阀、泵房排水流量计、水泵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绕组温度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内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外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

水泵排水管包括:水泵排水总管(14)、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

泵房排水管包括:泵房第一排水管(9)、泵房第二排水管(10);

水泵排水总管(14)通过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与泵房第一排水管(9)连通,水泵排水总管(14)通过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与泵房第二排水管(10)连通。

进一步地,

水泵排水电磁阀包括:设置在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上的水泵排水第一电磁阀(6)、设置在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上的水泵排水第二电磁阀(7);

水泵排水流量计(16)设置在水泵排水总管(14)上;

泵房排水电磁阀包括:设置在泵房第一排水管(9)上的泵房排水第一电磁阀(1)、设置在泵房第二排水管(10)上的泵房排水第二电磁阀(3);

泵房排水流量计包括:设置在泵房第一排水管(9)上的泵房排水第一流量计(2)、设置在泵房第二排水管(10)上的泵房排水第二流量计(4)。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射流管(18)、风射流管(13)和供风管网(11);

风射流管(13)一端与供风管网(11)连通、另一端与水泵(20)入水端连通;水射流管(18)一端与水泵排水总管(14)连通、另一端与风射流管(13)连通;

水射流管(18)上设置有水射流电磁阀(19),风射流管(13)上设置有风射流电磁阀(12);

水泵排水总管(14)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5),风射流管(13)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1);

所述水射流电磁阀(19)、风射流电磁阀(12)、第一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21)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内环水仓口和外环水仓口分别设置有环水仓监控摄像机。

进一步地,水泵(20)处还设置有水泵监控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水泵房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水泵排水流量计和泵房排水流量计分别监测水泵排水量和泵房排水总量,通过水位传感器监测内外环水仓水位,控制器根据内外环水仓水位、水泵排水量和泵房排水总量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以及控制排水管路的开闭;同时,本装置还可监测电机轴承和水泵轴承温度,对电机和水泵进行高温保护控制,以及监测电机电流,监控电机工作状态,异常时关闭电机。另外,本装置还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的压力,通过水射流电磁阀和风射流电磁阀控制风水射流;且通过监控摄像机直观监控内外环水仓水位情况和水泵运行情况。本装置可实现水泵房的自动工作状态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泵房排水第一电磁阀,2-泵房排水第一流量计,3-泵房排水第二电磁阀,4-泵房排水第二流量计,5-水泵排水第一支管,6-水泵排水第一电磁阀,7-水泵排水第二电磁阀,8-水泵排水第二支管,9-泵房第一排水管,10-泵房第二排水管,11-供风管网,12-风射流电磁阀,13-风射流管,14-水泵排水总管,15-第一压力传感器,16-水泵排水流量计,17-电机,18-水射流管,19-水射流电磁阀,20-水泵,21-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水泵房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水泵20、驱动水泵20的电机17、水泵排水管、泵房排水管;水泵20的排水端通过水泵排水管与泵房排水管连通。

水泵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排水电磁阀和水泵排水流量计16,泵房排水管上设置有泵房排水电磁阀和泵房排水流量计。水泵排水电磁阀、水泵排水流量计16、泵房排水电磁阀、泵房排水流量计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水泵排水管包括:水泵排水总管14、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泵房排水管包括:泵房第一排水管9、泵房第二排水管10。水泵排水总管14通过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与泵房第一排水管9连通,水泵排水总管14通过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与泵房第二排水管10连通。

水泵排水电磁阀包括:设置在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上的水泵排水第一电磁阀6、设置在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上的水泵排水第二电磁阀7。水泵排水第一电磁阀6、水泵排水第二电磁阀7分别控制水泵排水第一支管5、水泵排水第二支管8的通断。水泵排水流量计16设置在水泵排水总管14上,用于计量水泵20排水量。

泵房排水电磁阀包括:设置在泵房第一排水管9上的泵房排水第一电磁阀1、设置在泵房第二排水管10上的泵房排水第二电磁阀3。泵房排水第一电磁阀1、泵房排水第二电磁阀3分别控制泵房第一排水管9、泵房第二排水管10的通断。泵房排水流量计包括:设置在泵房第一排水管9上的泵房排水第一流量计2、设置在泵房第二排水管10上的泵房排水第二流量计4。泵房排水第一流量计2、泵房排水第二流量计4分别计量泵房第一排水管9、泵房第二排水管10的排水量。

需要说明的是,水泵房中通常设置多个水泵20,本实施例的泵房排水管设置为两个排水管,各个水泵20的排水可通过水泵排水第一电磁阀6、水泵排水第二电磁阀7的通断实现其排入哪个泵房排水管。控制器根据水泵排水流量计16、泵房排水第一流量计2、泵房排水第二流量计4检测的排水量,控制水泵排水第一电磁阀6、水泵排水第二电磁阀7、泵房排水第一电磁阀1、泵房排水第二电磁阀3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水泵20的轴承上设置有水泵轴承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泵轴承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水泵轴承温度传感器可以包括分别检测水泵前轴承、水泵后轴承温度的两个水泵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17的轴承上设置有电机轴承温度传感器,同样,电机轴承温度传感器可以包括分别检测电机前轴承、电机后轴承温度的两个电机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17的绕组上设置有电机绕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绕组温度。水泵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绕组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可根据检测温度实现高温保护。

电机17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电流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机17电流,监控电机17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内环水仓内的内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和设置在外环水仓内的外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内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外环水仓水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分别检测内环水仓和外环水仓的水位。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水泵20的电机17与控制器电连接,水泵房内有多个水泵20,控制器可根据检测到的内外环水仓的水位,通过控制电机17启闭控制几个水泵20的工作状态,当水位较低时,可控制一个或两个水泵20工作,水位较高时,可控制全部水泵20工作。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水射流管18、风射流管13和供风管网11。风射流管13一端与供风管网11连通、另一端与水泵20入水端连通;水射流管18一端与水泵排水总管14连通、另一端与风射流管13连通。

水射流管18上设置有水射流电磁阀19,风射流管13上设置有风射流电磁阀12。水泵排水总管14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5,用于检测水泵排水总管14上的压力;风射流管13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1,用于检测风射流管13上的压力。水射流电磁阀19、风射流电磁阀12、第一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21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21检测的压力数值,控制水射流电磁阀19、风射流电磁阀12的开闭,给水泵20提供合适的风水射流,便于排水。

本实施例中,内环水仓口和外环水仓口分别设置有环水仓监控摄像机,环水仓监控摄像机可接入运行平台,供工作人员直观监控内外环水仓内的水位。

水泵20处还设置有水泵监控摄像机,水泵监控摄像机可接入运行平台,供工作人员直观监控水泵20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PLC控制器,其可接入运行平台,并将检测部件的检测数据传输至运行平台,供工作人员查看和监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