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957发布日期:2019-08-09 20:45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真空泵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真空泵转子。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用户踩踏制动踏板更为轻松,汽车上设置有伺服助力。大多伺服助力需要在真空下动作,此时需要用到真空泵。

真空泵工作时,靠转子带动叶片、端子在壳体内腔中旋转,产生封闭容积的变化,实现抽气、排气过程。

现有如图3所示的一种转子,其可以安装在真空泵内用于带动叶片和端子转动(参见申请号为CN201620744412.0的专利),但在安装使用时,工作人员发现转子的插接柱一旦车削精度不足,就会使得其和真空泵壳体上的转动孔契合度相对不高,影响转子转动时的稳定性,并增大磨损,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转子,其和真空泵壳体上转动孔的契合度更高,转动时更为稳定,磨损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包括呈中空结构的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主体以及固定于主体一端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包括再定位柱体以及连轴柱,所述再定位柱体固定于主体,所述连轴柱固定于再定位柱体远离主体的一端,且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柱包括再定位柱和连轴柱两段,此时真空泵壳体上对应转动孔必定同样设置为两段;在连轴柱插接后定位后,可以利用再定位柱再做一次定位,其相对现有的转子而言,即便再定位柱和连轴柱中某一个因为车削精度问题而和真空泵转动孔契合度不高影响稳定性,也还有另一个再次定位转子、修正转子和真空泵壳体之间的契合度,以防止转子在两者间隙内晃动,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转动时的稳定性,以减小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再定位柱体的直径小于主体的直径,且外环沿倒圆角形成有引导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再定位柱体可以更加方便的插入对应安装位,另一方便避免安装位角部存在误差而影响再定位柱体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再定位柱体背离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稳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稳定件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增强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件包括多个稳定针柱,多个所述稳定针柱环绕连轴柱设置,且多个稳定针柱和连轴柱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稳定针柱的长度平行于连轴柱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件由多个稳定针柱构成;在真空泵壳体上对应开设供稳定针柱插入和转动的环槽后,一方面可以通过稳定针柱是否可以插入环槽初步检验本实用新型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稳定针柱对转子做进一步定位,增强其转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针柱远离主体的一端端部呈椭圆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针柱插入真空泵上对应的环槽时因为端部体积略小,所以插入更加方便,从而本实用新型安装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件包括若干稳定环板,所述稳定环板环绕连轴柱且与之同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件由稳定环板构成,稳定环板和真空泵壳体对应环槽的接触面更大,定位稳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环板呈环状,且外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填充润滑油的油槽,所述油槽朝向连轴柱的一侧呈开口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后,油槽内有润滑油,从而稳定环板和真空壳体之间有润滑油,其可以减小稳定环板受到的摩擦力,避免转子转动受到过大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包括主体和插接柱,插接柱包括同轴设置的再定位柱体和连轴柱;由于插接柱分为两段,此时真空泵壳体上对应转动孔必定同样设置为两段;在连轴柱插接后定位后,可以利用再定位柱再做一次定位,其相对现有的转子而言,即便再定位柱和连轴柱中某一个因为车削精度问题而和真空泵转动孔契合度不高影响稳定性,也还有另一个再次定位转子、修正转子和真空泵壳体之间的契合度,以防止转子在两者间隙内晃动,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转动时的稳定性,以减小磨损;

2、再定位柱体背离主体一侧设置有用于进一步加强转子稳定性的稳定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以展示稳定件为稳定针柱时的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稳定件为稳定环板时的结构;

图3为现有技术展示图。

图中:1、主体;2、插接柱;3、驱动槽;31、再定位柱体;32、连轴柱;4、引导弧面;5、稳定件;51、稳定针柱;52、稳定环板;521、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真空泵转子,参照图1和图2,包括呈中空结构的转子本体,转子本体包括主体1和插接柱2,其中主体1呈柱状,安装使用时置于真空泵的壳体内部;插接柱2与主体1同轴,固定于主体1的一端,且其直径小于主体1的直径;插接柱2安装使用时,插接于真空泵壳体上的转动孔。在主体1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驱动槽3,两个驱动槽3沿主体1的径向呈对称设置,用于后续连接驱动叶片转动。

插接柱2包括再定位柱31以及连轴柱32。再定位柱31一体成型于主体1的一端,且同轴设置;连轴柱32一体成型于再定位柱31的一端,且与再定位柱31同轴设置。

由于插接柱2包括再定位柱31和连轴柱32两段,所以真空泵壳体上对应转动孔必定同样设置为两段。在连轴柱32插接后定位后,可以利用再定位柱31再做一次定位,其相对现有的转子而言,即便再定位柱31和连轴柱32中某一个因为车削精度问题而和真空泵转动孔契合度不高影响稳定性,也还有另一个再次定位转子、修正转子和真空泵壳体之间的契合度,以防止转子在两者间隙内晃动,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转动时的稳定性,以减小磨损。

参照图2,对再定位柱体31的外边沿做倒圆角处理,使其边沿形成引导弧面4。引导弧面4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再定位柱体31可以更加方便的插入对应安装位,另一方便避免安装位角部存在误差而影响再定位柱体插入;同时也减小再定位柱体31外边沿碰撞损坏的几率。

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再定位柱体31背离主体1的一侧端面固定有稳定件5。稳定件5存在多种形式,本实用新型例举以下两种:

一、参照图1,稳定件5包括多个稳定针柱51。多个稳定针柱51均匀环绕连轴柱32设置,各个稳定针柱51和连轴柱32之间的间距相同;稳定针柱51的长度平行于连轴柱32。

在稳定针柱51设置后,真空泵的壳体上对应开设环槽供其跟随转子转动,此时稳定针柱51一方面可以验证转子的加工精度,因为精度过差,其转子难以实现安装;另一方面,其插入环槽后可以对转子做进一步定位,减小转子转动时的晃动几率,从而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为方便稳定针柱51插入对应安装位,其端部设置为椭圆状。

二、参照图2,稳定件5包括稳定环板52,稳定环板52环绕连轴柱32设置,其可以是多个均匀分布的环板,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环结构;稳定环板52在真空泵壳体做出相应配合设计后,同样可以起到加强稳定效果,同时因为其和真空泵壳体的接触面更大,所以合格的产品必定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在稳定环板52朝向连轴柱32的一侧开设油槽521,油槽521的长度周向环绕稳定环板52,其内部填充润滑油,且朝向连轴柱32的一侧呈开口结构。设置油槽521,且填充润滑油是为了减小稳定环板52受到的摩擦力,避免转子转动受到过大负面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