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718发布日期:2019-08-09 20:4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真空发生器。



背景技术:

真空发生器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或在一个气动系统中同时需要正负压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真空发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中机械,电子,包装,印刷,塑料及机器人等领域。

真空发生器的使用非常广泛,一般的真空发生器,其内部的真空体,气嘴都是一体的,不利于安装和拆卸,而且操作人员不便于控制真空发生器中的任意一组真空发生管进行单独工作,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真空发生器,便于安装和拆卸,任意一组真空发生管斗能够进行单独工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真空发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开设有气源入口,所述外壳位于气源入口处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等距离连通有至少十组输气管,且至少十组所述输气管的贯穿外壳,所述输气管位于外壳外部的一端螺接有气流量开关,所述输气管上连通有真空发生管,且所述真空发生管上连通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一端贯穿外壳,所述安装管内部插接有气嘴,且所述气嘴外侧套接有真空体,所述真空体的外侧面套接有堵头。

具体的,所述外壳为方形结构,且所述外壳的高度至少有200mm。

具体的,所述真空发生管上安装有散热管,且所述散热管的数量至少有九组。

具体的,所述外壳的长度至少有45mm,所述外壳的宽度至少有25mm。

具体的,所述气流量开关位于输气管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插接和套接的方式将真空体、气嘴和堵头安装在安装管上,便于安装和拆卸;

2、任意一组真空发生管对应独立的输气管,从而使任意一组真空发生管能够单独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流量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堵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气源入口;3、进气管;4、输气管;5、真空发生管;6、安装管;7、气流量开关;8、气嘴;9、真空体;10、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真空发生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顶端开设有气源入口2,所述外壳1位于气源入口2处安装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上等距离连通有至少十组输气管4,该输气管4用于将进气管3内部的气体输送到对应的真空发生管5内部,且至少十组所述输气管4的贯穿外壳1,所述输气管4位于外壳1外部的一端螺接有气流量开关7,所述输气管4上连通有真空发生管5,且所述真空发生管5上连通有安装管6,该安装管6用于安装气嘴8,所述安装管6的一端贯穿外壳1,所述安装管6内部插接有气嘴8,且所述气嘴8外侧套接有真空体9,所述真空体9的外侧面套接有堵头10。

具体的,所述外壳1为方形结构,且所述外壳1的高度至少有200mm,从而使外壳1能够更好的安装进气管3。

具体的,所述真空发生管5上安装有散热管,且所述散热管的数量至少有九组,该散热管贯穿外壳1,且该散热管采用金属铜制成,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当外壳1内部温度过高时,散热管能够将外壳1内部的热量输送到外壳1外部,加快外壳1内部的散热。

具体的,所述外壳1的长度至少有45mm,所述外壳1的宽度至少有25mm,从而使外壳1能够更好的安装输气管4和真空发生管5。

具体的,所述气流量开关7位于输气管4的一端为六角形结构,操作人员在拆卸气流量开关7时,气流量开关7六角形的端部能够增大气流量开关7与操作人员手部的摩擦,防止发生脱手的情况。

工作原理:通过气源入口2向进气管3内部输送气体,气体通过输气管4输送到真空发生管5内部,将真空体9套接在气嘴8外侧面,然后将真空体9远离气嘴8的一端插接在堵头10内部,将堵头10插接在安装管6内部,完成真空体9的安装,安装方便,当不需要使用真空发生管5工作时,将气流量开关7螺接到对应的输气管4内部,从而使进气管3内部的气体不在通过输气管4输送到真空发生管5内,任意一组真空发生管5对应独立的输气管4,从而使任意一组真空发生管5能够单独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