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式油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696发布日期:2019-08-09 20:4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引擎式油压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本体,尤指一种用以驱动油压剪等动力装置的泵本体。



背景技术:

油压复动装置(例如油压剪或压接器)通常用来加工材质较为坚固的物质;其中,现有技术中用来驱动此种油压装置的驱动装置包含了一马达及一控制阀,马达通电之后,可用以驱动控制阀内的液压油,将其送入复动装置或是从复动装置中抽出,复动装置通过液压油在其内部由不同位置的进出,驱动复动装置内部的活塞移动,进而达到剪切或压合的目的。

举例而言,当复动装置为一油压剪时,马达在通电之后,使用者通过手动操作,将控制阀的阀门开启,使油压剪内部的油路与外界相连通,由此,马达的驱动能量便能够将液压油送入油压剪内,并驱使油压剪内部的活塞移动,并通过油压来剪断电缆等待加工物,油压剪等装置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于此不再赘述。

然而现有技术的此种油压切断装置,有以下两点缺点。

第一,由于马达需要通电方能使用,因此其可使用的场域便会被大大地受限,举例来说,在山区或海边等设备较不齐全或无法提供适当电力的地方,现有技术的油压切断装置就会无法使用。

第二,虽然马达通电之后便能够用来驱动油压剪的操作,但复动装置的每一次上升及下降都需要有通过切换液压油流动的管路来达成,因此使用者必须随时站在油压切断装置旁,根据不同的需求切换液压油行经的管路;另一方面,多数利用油压驱动的装置,例如油压剪,其剪断的对象如电缆等装置,通常厚度较厚,造成复动装置无法一次性地完成其任务,因此也需要仰赖人力长时间在现场操作控制阀的开关,来使液压油能够顺利地于油压剪及控制阀之间来回循环,造成人力上的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擎式油压泵,其通过将马达更换为可独立供电的引擎,克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场域上的限制。

为达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引擎式油压泵,其包含:

一引擎;

一泵本体,其与该引擎电连接,该泵本体包含有:

一油箱,该油箱内设置有一进油通道及一出油通道;

一抽油装置,其设置于该油箱内,并该抽油装置用以将该油箱内部的液压油抽取至该出油通道内;

一分流装置,其与该出油通道相连接并内部连通,且包含一分流管,该分流管具有相互连通的一入口、一手动部分流口及一远端部分流口;该入口连接且连通该出油通道,该分流装置选择性地关闭该手动部分流口,该分流装置选择性地关闭该远端部分流口;

一手动控制部,其分别连接该手动部分流口及该进油通道,并该手动控制部包含有:

一手动部壳体,该手动部壳体上成形有两手动部连接口,该手动部壳体内成形有一手动部通道,该手动部通道分别与该手动部分流口及该两手动部连接口相连通;

一手动油路调节器,其设置于该手动部通道内,并该手动油路调节器可使该手动部分流口与任一该手动部连接口相连通;

一远端控制部,其分别连接该远端部分流口及该进油通道,并该远端控制部包含有:

一远端部壳体,该远端部壳体上成形有两远端部连接口,该远端部壳体内成形有一远端部通道,该远端部通道分别与该远端部分流口及该两远端部连接口相连通;

一电磁阀,该电磁阀的内部与该远端部通道相连通,并该电磁阀可使该远端部分流口与任一该远端部连接口相连通;

一供电装置,其与该电磁阀电连接;

一操作装置,其与该电磁阀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引擎作为动力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便可通过燃烧石油燃料来进行供电,而不必仰赖外部电源,由此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油压泵必须要通电才能进行运转,更能够适用于电力不易取得的地区;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装设有一可受电磁阀控制的远端控制部,使用者仅需通过远端遥控电磁阀,便能够操控液压油在本实用新型内部的进出,因此便不需要在使用油压装置时,随时待在油压装置旁边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节省使用油压装置时的人力。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该分流装置的该分流管设置于该手动部壳体内,并该分流管的一端穿设延伸至该远端部壳体内,该手动部分流口成形于该手动部壳体内,该远端部分流口成形于该远端部壳体内。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该分流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两分流阀,该两分流阀分别设置于该手动部壳体上及该远端部壳体上,并分别相邻于该手动部分流口及该远端部分流口,各该分流阀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相对应的该手动部分流口或该远端部分流口。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一该分流阀为一手动部分流阀,并该手动部分流阀设置于该手动部壳体上,该手动部分流阀进一步包含有一分流把手、一移动柱及一分流塞,该分流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手动部壳体上,并贯穿至该手动部壳体内,该移动柱设置于该手动部通道内,并与该分流把手相连接,该分流塞设置于该手动部通道内,并与该移动柱相连接,该分流把手可带动该移动柱于该手动部通道内移动,并使该分流塞选择性地封闭该手动部分流口。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一该分流阀为一远端部分流阀,该远端部分流阀设置于该远端部壳体上,该远端部分流阀进一步包含有一分流把手、一移动柱及一分流塞,该分流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远端部壳体上,并贯穿至该远端部壳体内,该移动柱设置于该远端部通道内,并与该分流把手相连接,该分流塞设置于该远端部通道内,并与该移动柱相连接,该分流把手可带动该移动柱于该远端部通道内移动,并使该分流塞选择性地封闭该远端部分流口。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该电磁阀内进一步成形有:一入口连通口,其与该远端部通道相连通;一出口连通口,其与该进油通道相连通;两油压装置连通口,其分别与该两远端部连接口相连通;其中,该电磁阀可使该入口连通口与任一该油压装置连通口相连通,并同时使该出口连通口与剩余的另一该油压装置连通口相连通。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该手动控制部上进一步设有两手动部压力调节阀,该两手动部压力调节阀分别与该两手动部连接口相连通;该远端控制部上进一步设有两远端部压力调节阀,该两远端部压力调节阀分别与该两远端部连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进一步包含有一移动架及多个滚轮,所述滚轮分别设置于该移动架上,并该移动架可通过所述滚轮移动,并该引擎、该泵本体、该分流装置、该手动控制部及该远端控制部都设置于该移动架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该供电装置为一电磁线圈。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引擎式油压泵,其中该操作装置与该电磁阀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组件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泵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动控制部的第一剖面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部分剖面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手动控制部的第二剖面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手动控制部的第三剖面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远端控制部的第一剖面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远端控制部的第二剖面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远端控制部的第三剖面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远端控制部的第四剖面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部分剖面正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远端控制部的剖面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远端控制部的内部透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手动控制部的内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图3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式油压泵包含一引擎10、一泵本体20、一分流装置30、一手动控制部40、一远端控制部50及一支撑装置,引擎10与泵本体20电连接,并可供给泵本体 20其运转时需要的电能,而分流装置30与泵本体20相连接,并可将泵本体20内的液压油(图中未示)选择性地流入手动控制部40或远端控制部50,而前述的所有组件都设置于支撑装置上。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而言,泵本体20除了与引擎10电连接外,进一步包含有一油箱21、一抽油装置22及一油压表 23,油箱21内设置有一进油通道211及一出油通道212,进油通道211 及出油通道212分别可使液压油进入或离开油箱21;抽油装置22设置于油箱21内,并抽油装置22用以将油箱21内的液压油抽取至出油通道212内;油压表23与出油通道212相连接并内部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油压表23设置于油箱21的上方,油压表23可通过侦测通过出油通道212流经油压表23的液压油来判断液压油的油压读数为何。

请参阅图5、图6及图11所示,分流装置30与出油通道212相连接并内部相连通,且包含有一分流管31及两分流阀,并本实施例中,该两分流阀分别为一手动部分流阀32及一远端部分流阀33,该手动部分流阀32及该远端部分流阀33分别设置于手动控制部40及远端控制部50上,分流管31具有相互连通的一入口311、一手动部分流口312 及一远端部分流口313,入口311连接且连通出油通道212,该手动部分流阀32及该远端部分流阀33分别相邻于该手动部分流口312及远端部分流口313,并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手动部分流口312及该远端部分流口313。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动控制部40及远端控制部50 彼此上下层叠地(手动控制部40在下、远端控制部50在上)设置于油箱 21的上方,但其上下配置的方式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及图11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中,分流管31设置于手动控制部40内,并一端贯穿延伸至远端控制部50内,且该手动部分流口312成形于手动控制部40内,而远端部分流口313则成形于远端控制部50内,且该手动部分流阀32及该远端部分流阀33分别设置于该手动控制部40上及该远端控制部50上,但分流管31的设置及成形位置不以上述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流管31亦可独立成形于手动控制部40及远端控制部50外。

另一方面,分流装置30亦可通过手动部分流阀32及该远端部分流阀33以外的方式执行液压油的分流作业,例如分流管为一Y字形通道,而于Y字形的中央交会处设置一个阀来决定分流管的入口会与手动部分流口或远端部分流口相连通。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手动控制部40设置于油箱 21上,并分别连接手动部分流口312及进油通道211,并手动部分流口312、手动控制部40及进油通道211形成一油路循环,更精确地说,液压油从手动部分流口312进入手动控制部40后,可流经进油通道211 回到油箱21内。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进一步而言,手动控制部40包含有一手动部壳体41、两手动部连接口42、一手动部通道43、一手动油路调节器44及两手动部压力调节阀45,该两手动部连接口42分别成形于手动部壳体41上,手动部通道43成形于手动部壳体41内,并分别与该两手动部连接口42相连通,同时手动部通道43亦与手动部分流口312相连通。

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示,更精确地说,前述的分流装置30中,分流管31设置于手动部壳体41内,而手动部分流口312则成形于手动部壳体41内,并设置于手动控制部40上的该手动部分流阀32设置于手动部壳体41上,并该手动部分流阀32进一步包含有一分流把手321、一移动柱322及一分流塞323,分流把手3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手动部壳体41上,并贯通至手动部壳体41内的手动部通道43,移动柱322设置于手动部通道43内,并与分流把手321相连接,分流塞323设置于手动部通道43内,并与移动柱322相连接,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分流把手321,进而带动移动柱322于手动部通道43内移动,并使分流塞323 选择性地封闭手动部分流口312,换言之,当分流塞323封闭手动部分流口312时,液压油便无法由分流装置30通过手动部通道43流经至该两手动部连接口42。

请参阅图6及图17所示,手动油路调节器44设置于手动部通道 43内,更精确地说,其设置于手动部分流口312之后的手动部通道43 内,换言之,当手动部分流阀32将手动部分流口312关闭后,手动油路调节器44便不会接触到由分流装置30进来的液压油。

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手动油路调节器44包含有一拉杆441及一调节杆442,拉杆441突出设置于手动部壳体41外,调节杆442设置于手动部通道43内,并拉杆441与调节杆442相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手动拉动拉杆441来移动调节杆442;在分流塞323开启的状态下,调节杆442在手动部通道43内的移动会改变液压油从手动部分流口312流进手动部通道43后的最后终点。

更精确地说,拉杆441为一三段式的杆体,当使用者将拉杆441 推入手动部壳体41内的最深处时,会进而将调节杆442推入手动部壳体41最深处,接着液压油从手动部分流口312流进手动部通道43后,会由任一手动部连接口42流出;而若使用者将拉杆441拉动至其远离手动部壳体41最远处,并使调节杆442一同拉动后,液压油从手动部分流口312流进手动部通道43后,会由另一手动部连接口42流出;而当使用者将拉杆441拉动至前两个位置的中间时,液压油从手动部分流口312流进手动部通道43后,会直接由进油通道211回到油箱21 内,形成一不进入任一手动部连接口42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油路调节器44的切换方式为现有技术,因此于此不再赘述。

该两手动部压力调节阀45分别设置于手动部壳体41上,并分别与该两手动部连接口42相连通,当流经各该手动部压力调节阀45的液压油的油压过大时,其便会推动相对应的该手动部压力调节阀45内部的调节弹簧451,进而进入到手动部压力调节阀45内,最终循环回油箱21内,进而使进入手动控制部40内的油路维持在一定的油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手动控制部的“手动”,是指油路在切换流经于该两手动部连接口42的方式是通过使用者于本实用新型旁手动操作来达成;而在本实施例中,是指通过使用者手动拉动拉杆441来达成。

请参阅图3、图11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远端控制部50设置于手动控制部40的上方,并分别连接分流装置30的远端部分流口 313及进油通道211,并远端部分流口313、远端控制部50及进油通道 211形成一油路循环,更精确地说,液压油从远端部分流口313进入远端控制部50后,可流经进油通道211回到油箱21内,本实施例中,远端控制部50、手动控制部40共同与进油通道211相连通,换言之,由于远端控制部50设置于手动控制部40的上方,因此当液压油由远端控制部50向下流回油箱21时,会先流经手动控制部40后,进一步向下回流回油箱21中,但其油路走向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图3、图11及图12所示,进一步而言,远端控制部 50包含有一远端部壳体51、两远端部连接口52、一远端部通道53、一电磁阀54、一供电装置55、一操作装置56及两远端部压力调节阀 57(如图13所示),该两远端部连接口52分别成形于远端部壳体51上,远端部通道53成形于远端部壳体51内,并分别与该两远端部连接口 52相连通,同时远端部通道53亦与远端部分流口313相连通。

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更精确地说,前述的分流装置30中,分流管31由手动部壳体31向上延伸至远端部壳体51内,并远端部分流口313成形于分流管31在远端部壳体51内的端部,此外,设置于远端部壳体50上的该远端部分流阀33结构上与手动部分流阀32相同,其也包含有一分流把手331、一移动柱332及一分流塞333,分流把手 331可转动地设置于远端部壳体51上,并贯通至远端部壳体51内的远端部通道53,移动柱332设置于远端部通道53内,并与分流把手331 相连接,分流塞333设置于远端部通道53内,并与移动柱332相连接,使用者可通过转动分流把手331,进而带动移动柱332于远端部通道 53内移动,并使分流塞333选择性地封闭远端部分流口313,换言之,当分流塞333封闭远端部分流口313时,液压油便无法由分流装置30 通过远端部通道53流经至该两远端部连接口52。

请参阅图3、图10及图16所示,电磁阀54设置于远端部壳体51 上,并贯通至远端部通道53内,更精确地说,本实施例中,电磁阀54 上贯穿成形有一入口连通口541、一出口连通口542以及两油压装置连通口543,远端部通道53在远端部壳体51内通过入口连通口541连通至电磁阀54内部,而该两远端部连接口52分别通过该两油压装置连通口543连通至电磁阀54内,并由此与远端部通道53相连通;出口连通口542则与进油通道211相连通。

请参阅图11及图14,本实施例中,液压油从分流装置30的远端部分流口313进入到远端部壳体51的远端部通道53内后,在远端部分流阀33开启的状态下,液压油会接着通过入口连通口541进入到电磁阀54内部,电磁阀54内具有一可移动的调节柱(图中未示),其功能类似于手动油路调节器44的结构,通过调节柱在电磁阀54内的相对移动,可切换液压油进入电磁阀54后的出口,另一方面,电磁阀54 也如同手动油路调节器44一般具有三段式结构,当电磁阀54内的调节柱在相对电磁阀54移动时,其便可操控进入电磁阀54的液压油,使其选择性地由该出口连通口542或是任一该油压装置连通口543流出,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进而达到切换液压油的油路的目的,更精确地说,电磁阀54的功用使入口连通口541与任一油压装置连通口543相连通,并同时使出口连通口542与剩余的另一油压装置连通口543相连通。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55为一电磁线圈,并其设置于引擎10与泵本体20之间,通过引擎10的驱动产生的转动,驱使供电装置55发电,并进而将其电能提供给电磁阀54使用,但电磁阀54的供电方式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于其他实施例中,供电装置55 可为电磁线圈以外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操作装置56为一具有无线信号连接功能的遥控器,并与电磁阀54信号连接,其可远端遥控电磁阀54内的调节柱,由此达到远端控制电磁阀54切换油路的目的,但操作装置56不以具有无线信号连接功能的遥控器,其亦可通过电线等结构与电磁阀54达到信号连接,仅要能够让使用者在远离本实用新型的地方操作电磁阀54即可。

请参阅图10、图13及图15所示,该两远端部压力调节阀57分别设置于远端部壳体51上,并分别与该两远端部连接口52相连通,当流经各该远端部压力调节阀57的液压油的油压过大时,其便会推动相对应的该远端部压力调节阀57内部的调节弹簧571,进而进入到远端部压力调节阀57内,最终循环回油箱21内,进而使进入远端控制部 50内的油路维持在一定的油压。

请参阅图1所示,支撑装置包含有一移动架61及多个滚轮62,所述滚轮62分别设置于移动架61上,并移动架61可通过所述滚轮62 移动,而引擎10、泵本体20、分流装置30、手动控制部40及远端控制部50都设置于移动架61上。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及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会搭配一油压装置(图中未示),例如油压剪或油压接合装置使用,所述油压装置上设有两个连接部,其可与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控制部40的该两手动部连接口42或是远端控制部50的该两远端部连接口52相连接,因此使用者可依其需求选择将油压装置与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控制部40或远端控制部50相连接以进行后续的操作。

请参阅图5、图6及图10所示,连接完成后,使用者调整好该手动部分流阀32以及该远端部分流阀33的开关位置,若用户使用的是手动控制部40,则将手动部分流阀32转成开启状态,而将远端部分流阀33转成关闭状态,由此当液压油从泵本体20内流进分流装置30后,便会循单一路线进入手动控制部40,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第一,通过装设有引擎10,本实用新型便形成一可独立供电的机台,换言之,即便在电力较难以取得的区域,例如深山或是海边,本实用新型依旧可以使用,由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便性。

第二,通过设置有远端控制部50,用户只要将油压装置连接在远端控制部50,便不必在本实用新型运转时,随时待在机台旁边以进行油路的切换,而是可以离开本实用新型而去执行其他工作,当液压油的油路需要切换时,用户仅要使用操作装置56远端遥控电磁阀54,便能够执行油路的切换,达到节省使用时的人力的优点。

第三,而手动控制部40的设置,则可以确保当远端控制部50因任何原因故障而无法操作时,使用者仍旧可以将油压装置转接于手动控制部40上,利用手动操作的方式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做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