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502发布日期:2019-10-13 00:3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



背景技术:

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气缸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线、五金、机械工装夹具等领域。在工业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气缸对加工件进行压制,或者为其他设备提供动力能源。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气缸普遍体积较大,因此对工作地点有空间要求,具有局限性;一般气缸仅设有进气口与排气口,输出力不高;气缸内部构造连接复杂,安装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体积较小、可多级受力、输出力强、便于安装、工作稳定的多点式薄型增压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第三缸筒,所述第一缸筒与第二缸筒之间设有第一中间块,所述第二缸筒与第三缸筒之间设有第二中间块,所述第一缸筒前端连接有前端盖,第一缸筒后端连接第一中间块,所述第二缸筒前端连接第一中间块,第二缸筒后端连接第二中间块,所述第三缸筒前端连接第二中间块,第三缸筒后端连接有后端盖;所述第一缸筒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缸筒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的第一排气孔和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活动设置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穿过前端盖,伸出于第一缸筒外,第一活塞杆另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缸筒内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缸筒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的第二排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活动设置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活塞杆一端穿过第一中间块与第一活塞相抵,第二活塞杆另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缸筒内设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缸筒上设有连通第三腔室的第三排气孔和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第三活塞和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活动设置于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三活塞杆一端穿过第二中间块与第二活塞相抵,第三活塞杆另一端与第三活塞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及第三缸筒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块、第二中间块和前端盖均设有防尘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第一中间块、第二中间块、前端盖、后端盖均设有O型圈。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设有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采用串联式来使三个缸筒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减少工作空间,并使增压缸产生多个工作位置,可以使用不同的阀控制增压缸的运行,有利于增压缸工作稳定;增压缸可通过多个进气孔同时进气以实现多层活塞同时受力,成倍增加增压缸的输出力,使增压缸输出力增大,达到倍压的效果,并且运作速度较快,而且结构简单轻巧;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及第三缸筒均设置有螺孔,螺丝穿过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第三缸筒的螺孔以将三个缸筒连接,有效缩小增压缸体积,并且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体积较小、可多级受力、输出力强、便于安装、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第一缸筒;2、第二缸筒;3、第三缸筒;4、第一中间块;5、第二中间块;6、前端盖;7、后端盖;8、第一腔室;9、第一排气孔;10、第一进气孔;11、第一活塞;12、第一活塞杆;13、第二腔室;14、第二排气孔;15、第二进气孔;16、第二活塞;17、第二活塞杆;18、第三腔室;19、第三排气孔;20、第三进气孔;21、第三活塞;22、第三活塞杆;23、防尘圈;24、O型圈;25、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点式薄型增压缸,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缸筒1、第二缸筒2、第三缸筒3,第一缸筒1与第二缸筒2之间设有第一中间块4,第二缸筒2与第三缸筒3之间设有第二中间块5,第一缸筒1前端连接有前端盖6,第一缸筒1后端连接第一中间块4,第二缸筒2前端连接第一中间块4,第二缸筒2后端连接第二中间块5,第三缸筒3前端连接第二中间块5,第三缸筒3后端连接有后端盖7;第一缸筒1内设有第一腔室8,第一缸筒1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8的第一排气孔9和第一进气孔10,第一腔室8内设置有第一活塞11和第一活塞杆12;第一活塞11活动设置于第一腔室8内,第一活塞杆12一端穿过前端盖6,伸出于第一缸筒1外,第一活塞杆12另一端与第一活塞11固定连接;第二缸筒2内设有第二腔室13,第二缸筒2上设有连通第二腔室13的第二排气孔14和第二进气孔15,第二腔室13内设置有第二活塞16和第二活塞杆17;第二活塞16活动设置于第二腔室13内,第二活塞杆17一端穿过第一中间块4与第一活塞11相抵,第二活塞杆17另一端与第二活塞16固定连接;第三缸筒3内设有第三腔室18,第三缸筒3上设有连通第三腔室18的第三排气孔19和第三进气孔20;第三腔室18内设置有第三活塞21和第三活塞杆22;第三活塞21活动设置于第三腔室18内,第三活塞杆22一端穿过第二中间块5与第二活塞16相抵,第三活塞杆22另一端与第三活塞2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工作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为:向第一进气孔10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可进入第一腔室8,在高气压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活塞11运动,同时第一活塞11可带动第一活塞杆12同步运动。当需要第一活塞杆12复位时,向第一排气孔9通入压缩气体,促使第一活塞杆12复位;第一活塞杆12带动第一活塞11复位后,继续向第一进气孔10通入压缩气体,重复以上行程,如此往复便促使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做回程运动。

一种工作方式为:向第二进气孔15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可进入第二腔室13,在高气压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活塞16运动,第二活塞16可带动第二活塞杆17同步运动,同时,第二活塞杆17相抵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杆17可带动第一活塞11同步运动,并可促使第一活塞11带动第一活塞杆12运动。当需要第二活塞杆17复位时,向第一排气孔9通入压缩气体,促使第一活塞11复位,带动相抵的第二活塞杆17复位,相应地,第二活塞16同时复位,活塞和活塞杆均到达初始位置后,继续向第二进气孔15通入压缩气体,重复以上行程,如此往复便促使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不断地做回程运动,有效提高运动速度及输出的打压力。

一种工作方式为:向第三进气孔20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可进入第三腔室18,在高气压的作用下,推动第三活塞21运动,第三活塞21可带动第三活塞杆22同步运动,同时,第三活塞杆22相抵第二活塞16,第三活塞杆22可带动第二活塞16同步运动,第二活塞16带动第二活塞杆17同步运动,同理,第二活塞杆17带动相抵的第一活塞11运动,并促使第一活塞11带动第一活塞杆12运动。当需要第三活塞杆22复位时,向第一排气孔9通入压缩气体,促使第一活塞11复位,带动相抵的第二活塞杆17复位,相应地,第二活塞16同时复位,相抵的第三活塞杆22也发生复位,带动第三活塞21也复位,活塞和活塞杆到达初始位置后,继续向第三进气孔20通入压缩气体,重复以上行程,如此往复便促使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不断地做回程运动,有效提高运动速度及输出的打压力。

本实用新型除以上三种基础的工作方式外,还可同时从第一进气孔10、第二进气孔15、第三进气孔20中任意两个或三个进气孔进气,可成倍增加增压缸的输出力,如同时从第一进气孔10、第二进气孔15进气;或同时从第一进气孔10、第三进气孔20进气;或同时从第二进气孔15、第三进气孔20进气;或同时从第一进气孔10、第二进气孔15、第三进气孔20进气等。复位过程中,为加快复位,可同时向第二排气孔14、第三排气孔19通气,辅助第一排气孔9,促进快速复位,有效提高运动速度,提高增压缸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三个缸筒,并采用串联式来使三个缸筒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减少占用面积,并使增压缸产生多个工作位置,可以使用不同的阀控制增压缸的运行,有利于增压缸工作稳定;增压缸可通过多个进气孔同时进气以实现多层活塞同时受力,成倍增加增压缸的输出力,使增压缸输出力增大,达到倍压的效果,并且运作速度快,而且结构简单轻巧。第一缸筒1、第二缸筒2及第三缸筒3均设置有螺孔,螺丝穿过第一缸筒1、第二缸筒2、第三缸筒3的螺孔以将三个缸筒连接,有效缩小增压缸体积,并且便于安装。

第一中间块4与第二活塞杆17之间、第二中间块5与第三活塞杆22之间、前端盖6与第一活塞杆12之间均设有防尘圈23,防止外部灰尘、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密封的缸体内。第一活塞杆12、第二活塞杆17、第三活塞杆22、第一中间块4、第二中间块5、前端盖6、后端盖7均设有O型圈24,起到密封的作用,保证增压缸缸筒的密封性。前端盖6和后端盖7均设有卡簧25,将前端盖6与第一缸筒1之间连接及后端盖7与第三缸筒3之间连接,有利于增压缸正常工作的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体积较小、可多级受力、输出力强、便于安装、工作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两个缸筒,缸筒之间设置有中间块,工作原理同上所述;也可设置四个及四个以上的缸筒,每个缸筒之间设置有中间块,工作原理同上所述,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