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缸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023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压缸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缸结构技术,特别是一种可令油、气分离,且缩小体积长度,提高机械效率的增压缸新结构。
本实用新型依据多年前设计出的一款功能优异的油、气分离增压缸,该油、气分离增压缸已另案同时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结构大致如图9所示,油、气分离增压缸5包括一提供高速行程的油压缸51,一设置于油压缸51后端的提供增压行程的空压缸52,以及一设置于空压缸52后端储存液压油的油筒53,而此油、气分离增压缸5主要是针对油筒53作油、气分离的设计,油筒53包括有,一油筒缸管531,油筒缸管531的一端固设于空压缸后盖521上,另一端则固设有油筒后盖535,油筒53内形成充满液压油的油筒容室532,油筒容室532内固设有一导杆534,导杆534外套设一可沿油筒容室532内侧壁面往复滑动油筒活塞533,油筒后盖535设置有一连通油筒容室532的油压导口536,油压缸51具有一油压缸后盖512,油压缸后盖512设置有一可将液压油导入油压缸51内的油压通口513,且油压通口513与油压导口536间是以一油压回路54连通,又空压缸后盖521设置有高速行程进气口522与增压行程进气口523,高速行程进气口522与增压行程进气口523分别可导入压缩空气,使高速行程进气口522可驱动油压活塞533作动,以及增压行程进气口523可驱动设置于空压缸52内的空压活塞杆524作动。
请参阅图9与


图10所示,一般增压缸的作动行程可区分为第一阶段的高速行程以及第二阶段的增压行程,其中高速行程主要目的是缩短作业的时间,具有作功效率的则是增压行程,首先说明高速行程,其是由高速行程进气口522输入压缩空气驱使油筒活塞533作动挤压液压油,液压油经由油压导口536、油压回路54以及油压通口513导入油压缸51内进一步驱动油压活塞杆511作高速行程位移,而增压行程则是由增压行程进气口523导入压缩空气驱使空压活塞杆524作增压行程位移,空压活塞杆524是由空压缸52穿入油压缸51内经由液压油间接挤压油压活塞杆511,使油压活塞杆511的出力增加,达到增压的目的。
此油、气分离增压缸5结构是借由油筒53内设置油筒活塞533,再以压缩空气驱使油筒活塞533作动挤压液压油进一步驱动油压缸51作高速行程位移,使液压油与压缩空气能有效隔离,令增压缸能适用于高速动作且无滴漏需补充液压油之虞,再者液压油充满油筒的容室使增压缸可于任何角度安装,具有较佳的实用性。
此增压缸虽然具有上述的优点,但其经过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油、气分离增压缸5必需将油筒53设置于空压缸52后端,造成增压缸5的整体长度过长,且需要以较长的油压回路54连通油压缸51与油筒53,而液压油在长距离的输送下会造成压力下降,因此会使增压缸整体的机械效率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法是提供一种增压缸新结构,其包括一油压缸,油压缸内设置有一油压活塞以及与其固设一起的油压活塞杆;
一空压缸,其设置于油压缸后端,空压缸内设置有一空压活塞以及与其固设一起的空压活塞杆;一油筒,其具有一套固于油压缸外侧的油筒缸管,且油筒缸管内侧与油压缸的外侧形成充满液压油的油筒容室,油筒容室内具有一套设于油压缸外侧壁面,且与油筒容室内侧壁面动接触的油筒活塞。
所述的增压缸新结构,其所述油筒容室内充满的液压油,是置于油筒活塞的一侧部分,而油筒活塞的另一侧部分油筒容室内没有液压油。
所述的增压缸新结构,其中油压缸为一前盖、一后盖以及一固设于两者之间的油压缸管组成;而前盖内设置一高速行程进气口,高速行程进气口与油筒容室内,油筒活塞没有液压油的一侧相通;后盖则设置有至少一油压导口连通油筒容室内油筒活塞有液压油的一侧部分与油压缸。
所述的增压缸新结构,其中油筒活塞是套设于油压缸管外侧壁面上,且与油压缸管外侧壁面动接触。
所以,借由设置油筒活塞达成油、气分离的目的,以及油筒与油压缸重叠的设计减少了增压缸的体积长度,增加了增压缸的机械效率。
关于油压缸2结构实施,请参阅图3与图6所示,油压缸2包括设置于组接块11后端的前盖21与后盖22,以及固设于前盖21与后盖22之间的油压缸管23,油压缸管23内侧形成有密闭的油压缸容室26,油压缸容室26内设置有一可沿其内侧壁面往复滑动的油压活塞24,油压活塞24固设有一油压活塞杆25,油压活塞杆25由油压容室26内穿出组接块11外侧并可供组装外接工具,前盖21设置有可分别导入压缩空气的高速行程进气口212与高速行程回程进气口211,又前盖2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油压缸容室26与高速行程回程进气口211的通口213,其中,高速行程回程进气口211导入的压缩空气,可经由通孔213进入油压缸容室26内进一步驱动油压活塞24与油压活塞杆25动作位移,而后盖22内设置有连通油压容室26的穿孔223以及一端与穿孔223连通的油压导口222,后盖22另设置有可导入压缩空气的增压行程回程进气口221。
空压缸2包括有一空压后盖32,一固设于后盖22与空压缸后盖32之间的空压缸管31,空压缸管31内侧形成与后盖22的增压行程回程进气口221连通的空压缸容室35,空压缸容室35内设置可沿空压缸容室35内侧壁面往复滑动的空压活塞33,空压活塞33的一端固设有空压活塞杆34,空压后盖32内设置有连通空压缸容室35的增压行程进气口321,增压行程进气口321可导入压缩空气进入空压缸容室35内,进一步驱使空压活塞33与空压活塞杆34动作位移,空压活塞杆34是由空压缸3内部穿入油压缸2内并经由液压油间接挤压油压活塞杆25使其出力增加,而增压行程回程进气口221导入的压缩空气可驱使空压活塞33与空压活塞杆34动作位移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油筒4作改良设计的,油筒4具有一套固于油压缸管23外侧且位于前盖21与后盖22之间的油筒缸管41,于油筒缸管41内侧、油压缸管23外侧以及前盖21、后盖22之间形成有一与油压导口222连通的油筒容室42,油筒容室42内具有一套设于油压缸管23外侧且可沿油筒缸管41内侧壁面往复滑动的油筒活塞43,又油筒容室42内是充满有液压油,当由高速行程进气口212导入压缩空气时可驱使油筒活塞43动作挤压液压油,液压油经由油压导口222与穿孔223进入油压缸容室42内进一步驱动油压活塞43与油压活塞杆25作动位移,当由高速行程回程进气口211导入压缩空气时,压缩空气可经由通孔213进入油压缸容室26内进一步驱使油压活塞24与油压活塞杆25动作位移至初始位置。
所述油筒容室42内是充满液压油的,其是充满于油筒活塞43右侧的油筒容室42中,如图3、4、5、6、7和图8所示;油筒活塞43左侧的油筒容室42内没有液压油,如图4、5、7和图8所示,这样就仍保留了油、气严格分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缸1动作实施主要区分为第一阶段的高速行程、第二阶段的增压行程以及第三阶段的回复行程,其中高速行程主要目的是缩短作业的时间,具有作功效率的则是增压行程,首先说明高速行程,并请参阅图4与图7所示,其是由高速行程进气口212导入压缩空气驱使油筒活塞43动作挤压液压油,液压油经由油压导口222、穿孔223驱使油压活塞24与油压活塞杆25作高速行程位移,而增压行程请参阅图5与图8所示,其是由增压行程进气口321导入压缩空气驱使空压活塞33与空压活塞杆34作增压行程位移,令油压活塞杆25出力增加达成增压的目的,关于回复行程其是分别由高速行程回程进气口211与增压行程回程进气口221导入压缩空气,其中高速行程回程进气口211导入的压缩空气驱使油压活塞24与油压活塞杆25动作位移至初始位置,且油压缸2内的液压油受到挤压退回油筒容室42内使油筒活塞43位移至初始位置,而增压行程进气口221导入的压缩空气可驱动空压活塞33与空压活塞杆34动作位移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缸借由油筒4内设置油筒活塞43再以压缩空气驱动油筒活塞43推挤液压油进一步驱使油压缸2动作,使液压油与压缩空气能有效隔离,而能保有油、气分离增压缸的优点,再借由油筒与油压缸的重叠设计有效缩小增压缸的体积长度,且液压油经由短程的输送即会到达油压缸26驱使其动作,因此无液压油压力下降的问题产生,使增压缸整体的机械效率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增压缸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压缸,油压缸内设置有一油压活塞以及与其固设一起的油压活塞杆;一空压缸,其设置于油压缸后端,空压缸内设置有一空压活塞以及与其固设一起的空压活塞杆;一油筒,其具有一套固于油压缸外侧的油筒缸管,且油筒缸管内侧与油压缸的外侧形成充满液压油的油筒容室,油筒容室内具有一套设于油压缸外侧壁面,且与油筒容室内侧壁面动接触的油筒活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缸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容室内充满的液压油,是置于油筒活塞的一侧部分,而油筒活塞的另一侧部分油筒容室内没有液压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缸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油压缸为一前盖、一后盖以及一固设于两者之间的油压缸管组成;而前盖内设置一高速行程进气口,高速行程进气口与油筒容室内,油筒活塞没有液压油的一侧相通;后盖则设置有至少一油压导口连通油筒容室内油筒活塞有液压油的一侧部分与油压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缸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油筒活塞是套设于油压缸管外侧壁面上,且与油压缸管外侧壁面动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增压缸新结构,增压缸包括一提供高速行程的油压缸,一设置于油压缸后端提供增压行程的空压缸,以及一套固于油压缸外侧储存液压油的油筒,其中油筒具有一油筒缸管,油筒缸管套设于油压缸的油压缸管外侧,且在油筒缸管的内侧与油压缸管的外侧形成有充满液压油的油筒容室,油筒容室内设置一油筒活塞,利用压缩空气驱使油筒活塞动作挤压液压油,令油压缸作高速行程的位移达成油、气分离的效果,再借由油筒与油压缸重叠的设计,使增压缸体积缩小增加机械效率。
文档编号F16J10/02GK2589711SQ0229431
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国信 申请人:瑚嗡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