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661发布日期:2019-11-19 22:0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自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用来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并且,通常经由手动操作来控制水泵电源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地,当水位达到高水位时手动开启水泵电源使得水泵开始工作,当水位达到低水位时手动关闭水泵电源使得水泵停止工作。然而,人为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因为人为操作的不及时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为控制水泵启动、停止工作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自动泵,其特点在于,所述自动泵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开关电路和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的电机,其中:

所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用于检测液位,并在:

液位高于第一液位时,持续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液位高于第二液位时,持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接通,并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断开;

所述电机在所述开关电路接通时驱动所述自动泵的泵体结构抽出液体,并在所述开关电路断开时停止驱动所述泵体结构抽出液体;

其中,所述第二液位高于所述第一液位。

较佳地,所述自动泵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电流采样电路,与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流采样电路电连接的电流比较电路;

所述电流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电机的工作电流,并将所述工作电流发送至所述电流比较电路;

所述电流比较电路用于比较所述工作电流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在所述工作电流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断开。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断开,并在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开关电路重新接通。

较佳地,所述自动泵还包括上盖结构,所述上盖结构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并且所述上盖结构中设有电源电路、第一密封圈以及所述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源电路经由所述第一接口与外设电源连接,并且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供电;

所述控制器经由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连接。

较佳地,所述泵体结构的顶部设有第三接口,并且所述泵体结构中的一侧设有输水管道,另一侧设有所述电机、第二密封圈、叶轮、密封垫以及底座,其中:

所述输水管道中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三接口排出;

所述电机在所述开关电路接通时驱动所述叶轮旋转;

所述底座的底部边沿设有多个支撑脚。

较佳地,所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泵体结构的外部,并且所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连线外设有挡线板。

较佳地,所述自动泵还包括绕线架组件,所述绕线架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泵体结构的外部。

较佳地,所述自动泵还包括底盘和多个滚珠;

所述底盘的外部设有底座槽和多个通孔,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滚珠槽;

所述底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槽中;

所述多个滚珠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滚珠槽中。

较佳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

较佳地,所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包括电容液位感应器、超声波液位感应器、激光液位感应器、雷达液位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泵可以根据液位高度自动启动、停止抽出液体,既无需人为操作,省时省力,又避免因为人为操作的不及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甚至危险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动泵的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泵的部分电路连接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泵的另一部分电路连接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自动泵的爆炸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泵,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自动泵的爆炸图。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自动泵包括: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上盖结构、泵体结构、挡线板4。较之接触式液位感应器以及机械开关,本实施例中的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更加稳定、可靠、灵敏,其中,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可以包括电容液位感应器、超声波液位感应器、激光液位感应器、雷达液位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上盖结构中设有电源电路、第一密封圈24以及控制器21,上盖结构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口22和第二接口23。其中,电源电路经由第一接口22以及与第一接口22连接的电源线组立25与外设电源连接,为控制器21以及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供电。控制器21经由第二接口23与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连接,具体地,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可拆卸地安装在泵体结构的外部,并且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与控制器21的连线外设有挡线板4以保护连线。

泵体结构中的一侧设有输水管道33,输水管道33中的液体经由设置在泵体结构顶部的第三接口32排出,第三接口32还可以接有不同型号的转接头39以与不同尺寸的排水管连接。泵体结构中的另一侧设有电机31、第二密封圈34、叶轮35、密封垫36以及底座37,电机31通电时驱动叶轮35旋转,叶轮35包括若干叶片。底座37的底部边沿设有多个支撑脚38。

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用于检测液位,当液位高于第一液位时,持续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21;当液位高于第二液位时,持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21。以电容液位感应器为例,其电容值可以随着被检测液面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地,可以事先对其进行第一液位和第二液位的设置,当其电容值变为第一液位、第二液位对应的电容值时,即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当液位高于第一液位时,3脚持续输出高电平至控制器21,当液位高于第二液位时,2脚持续输出高电平至控制器21。

本实施例的自动泵还包括与控制器21以及电机31电连接的开关电路,当控制器21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接通,并在未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断开。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可以包括继电器k,通过控制继电器k的动作,可以实现对电机31是否通电的控制。在开关电路接通,也即电机31通电时,电机31驱动叶轮35旋转以抽出液体,在开关电路断开,也即电机31未通电时,停止驱动叶轮35旋转以停止抽出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定义设置第一液位以及第二液位的高度,其中,第二液位应高于第一液位。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泵还可以包括与电机31电连接的电流采样电路,与控制器21以及电流采样电路电连接的电流比较电路。具体地,电流采样电路采集电机的工作电流,并将采集到的工作电流发送至电流比较电路,电流比较电路比较工作电流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在工作电流小于预设阈值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21,指示自动泵异常的发生,控制器21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断开,自动泵停止抽出液体。

其中,预设阈值通常是电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当非接触式液位感应器1上存在水垢等杂质或者其他将影响其检测精度的情况发生时,例如,当实际液位低于第一液位时,其检测结果为液位不低于第一液位,而最终导致电机空载,进而使得采集到的电机的工作电流小于预设阈值,此时切断继电器k的输出。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1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电路断开,并在预设时长后控制开关电路重新接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生异常时,电机31停止工作,在预设时长后,为避免自动泵发生故障而未在液位上升至甚至超过第二液位时自动启动以抽出液体,则通过控制开关电路接通以控制电机31重新工作。若在到达预设时长之前,自动泵自动启动,则自动泵按照其自动控制流程进行工作。

图5提供本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自动泵的爆炸图,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自动泵在图1-4示出的自动泵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底盘6和多个滚珠7。其中,底盘6的外部设有多个通孔61和底座槽62,底座37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槽62中,底盘6的内部设有滚珠槽,多个滚珠7可拆卸地安装在滚珠槽中。本结构的自动泵不易倾倒,且易于移动。

图7提供本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自动泵在图1-4示出的自动泵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绕线架组件5,绕线架组件5可拆卸地安装在泵体结构的外部,用于收纳线缆。

图8提供本实施例的自动泵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自动泵在图1-4示出的自动泵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绕线架组件5、底盘6以及多个滚珠7,本结构的自动泵既不易倾倒,且易于移动,便于收纳线缆。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泵在液位达到第二液位时,自动启动并抽出液体,当液位降至低于第一液位时,自动停止工作而不抽出液体,并在液位上升至第二液位时再次自动启动,如此随着液位高度变化自动启动、停止抽出液体,无需人为操作,省时省力,又避免因为人为操作的不及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甚至危险的发生。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